第五百零六章 我終於可以煉製仙丹了

字數:4088   加入書籤

A+A-




    杜如晦忍不住開口問道。

    王子安聞言,也不由遲疑了一下。

    因為禦史的風聞奏事,產生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有所發展,宋代因為皇帝的鼓勵和不殺士大夫的祖訓而盛行,隻有明代曾經廢止過一段時間,到了清代,又重新啟用。、

    看上去,雖然延續了上千年,但縱觀整個中國禦史製度的發展史,卻一直就沒有出現一個真正完善的製度。

    不然,大家也不用變來變去了。

    因為,確實很難在充分發揮禦史主觀能動性和限製禦史權限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

    杜如晦的問題,問出了所有人的心聲,包括長孫皇後在內,幾位大佬都齊刷刷地看著王子安。

    高陽有點懵,想不明白自己就是想當個紀律委員的事,怎麽忽然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但自家父皇和幾位宰相討論這麽嚴肅的問題,她也不敢貿然插嘴,也隻能在旁邊眼巴巴地看著。

    至於,杜荷啊,房遺愛啊,還有李世民家帶來的那一群家夥啊,更不用說了,要麽怕的要死,要麽崇拜的要死。

    此時,見杜如晦和李世民都被自家先生教訓的跟娃子似的,心裏敬畏直接飆升到了極點,看著王子安,兩眼都要冒小星星了,就更別提插嘴的事了。

    王子安:……

    不是,你們都這樣看著我,我壓力很大啊!

    但好在前世的時候,這種類似的機構,一直也是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尤其是有很多國家,在這方麵做得其實挺出色的,比如某坡。所以,真要是簡單的說說,倒也不至於真就無話可說。

    王子安認真回想著前世某些國家的做法,仔細梳理了一下思路,斟酌著道。

    “要想改變現在這種禦史製度的弊病,其實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製度,設立完善的製度,讓禦史作用,由單純的指望朝廷選人的眼光以及禦史官員本身的品性,變成依靠相對完善的製度——”

    李世民和杜如晦等人,聞言不由微微點頭。

    “比如呢?”

    房玄齡也忍不住問了一句。

    “比如,建立機構之間的監督,禦史台不是負責監督三省六部以及文武百官嗎?那就讓三省六部也擁有監督考核禦史台的權限啊——”

    啊,這——

    房玄齡聞言,不由下意識地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臉色,杜如晦和長孫無忌也不由目光閃動,偷偷觀察了一下李世民。

    這個話題,就很敏感了。

    尤其是,他們本身就是三省六部的長官,當朝的宰相,若是貿然表態,有擴大相權,製約皇帝的嫌疑。

    李世民則是沉吟不語,露出若有所思。

    感覺到了房玄齡等人的反應。

    王子安沒去管他們心中那點彎彎繞,很隨意地擺了擺手。

    “一個像禦史這樣的機構,若是失去了監督機製,就如同脫籠而出的老虎,早晚有一天會釀成大禍。建立完善的人才挑選機製,構建機構之間的相互製約體係,都是必然的結果——今天不設立,若幹年後,也必然會有後人設立——”

    說到這裏,王子安笑了笑,調侃道。

    “當然,這事兒,除了杜仆射外,你們幾個也插不上嘴,不用擺出這麽一副憂國憂民的架勢,知道的,知道我們是在閑聊,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是宰相開會呢……”

    李世民、房玄齡和長孫無忌早就習慣了這廝的調侃,杜如晦內心槽點就比較多了,但偏偏他又沒辦法吐槽。

    隻得哭笑不得地抬了抬手。

    “就是閑聊,就像李掌櫃剛才所說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姑且一說,權當是長安侯給我們指點迷津……”

    王子安一聽頓時樂了。

    “喲嗬,這可不敢當,跟老李、老房和長孫掌櫃他們這麽商賈說說還行,給您這種大宰相,我可不敢班門弄斧……”

    杜如晦:……

    求你,別抬我了,我怕!

    雖然嘴上說著不敢班門弄斧,但還是笑嗬嗬地繼續道。

    “其實,除了這些之外,若是陛下和那些宰輔大佬們有點魄力的話,還可以把禦史的工作放到台麵上來,讓所有禦史的工作透明化——”

    杜如晦:……

    感情,我們在你眼裏,還沒點魄力?

    不過,還好,這一次把大家夥都給涵蓋進去了,沒有繼續抬我自己。

    跟這位聊天,太考驗小心肝了。

    “透明化?什麽是透明化?”

    這一次,連長孫無忌都忍不住開口問了一句。

    喲嗬,這是膽兒肥了啊。

    竟然敢主動站出來問問題了。王子安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不過這一次倒是也沒有擠兌他。

    畢竟,長孫皇後還在邊上眼巴巴地看著呢。

    得給丈母娘留個好印象。

    “透明化,顧名思義,就是讓整個禦史的監督過程透明啊——以前我們沒有辦法,但是現在不是有了大唐晚報了嘛,除了極為敏感,不宜對外公開的案子之外,完全可以把禦史台那邊的工作,通過報紙,向外公布——”

    所有人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曆朝曆代,都有懲治貪腐,整飭吏治的,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把這種事情向所有人公開過。

    畢竟,有時候,維持這些人員最後的尊嚴,也符合這些士大夫自身的利益和體麵。

    “這樣,會不會有損朝廷的體麵?”

    李世民忽然若有所思地插了一句。

    王子安沒好氣地看了他一眼,虧你還是曆史上數得著的好皇帝,這都什麽神仙思路。

    “損個屁的體麵?若是朝廷吏治清明,國家安泰,百姓富足,就算是公布一點國家蠹蟲,那也有體麵,若是整個朝廷烏煙瘴氣,整個天下民不聊生,就算是都捂著不說,恐怕也沒有什麽體麵——楊廣那時候倒是沒有公開,你覺得他死得體麵嗎?”

    李世民:……

    “很多事,無論你說還是不說,其實它都存在,作為皇帝和朝中的宰輔大臣來講,不能光想著捂蓋子,恰恰相反,應該擁有主動掀開蓋子的勇氣,隻有敢於自己掀開,才有自己改變的可能——一個連自身的問題都不敢直視的朝廷,你們覺得它能長治久安嗎?”

    擁有主動掀開蓋子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