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可造之材
字數:4505 加入書籤
南京貿易市場的兩起案件有了最新進展,朱厚照安排戊前往湖廣安陸州進行調查。
張剛提供的蔣聰等人的體貌特征,還是會有很大幫助的。
王守仁調查東城儲蓄所也是有了新進展,發現了五個可疑賬戶,接下來沿著資金往來向上遊和下遊進行調查,相信很快就會有眉目。
朱厚照鑒於目前的形勢,決定南京貿易市場再次重新開張。
這一次朱厚照命人做了嚴密的防禦。不僅在南京貿易市場布置了明麵上的守衛,還安排一批人員喬裝打扮分布於市場的各個主要區域。
市場門口也按照朱厚照上次的建議,設置了三十個人員安檢通道,以及十個貨物安檢通道。
除此之外,應天府、南京錦衣衛、五城兵馬司,以及市場周邊的裏長等,負責對市場周邊的住戶進行時時跟蹤。
對於有異常的百姓,立刻進行調查。
除此之外,進入南京城的各個要道,包括水路碼頭也都安排人員進行明麵以及暗地裏的調查,發現可疑人員,立即鎖定目標,進行進一步的跟蹤。
朱厚照感慨大明那個時代沒有現代這樣發達的科技,連最基本的監控攝像頭都沒有。
如果能有監控攝像頭的話,在各個重點區域、路口安裝上,時時監控各區域的人員往來。
即便是對方襲擊得逞,也可以利用監控攝像頭鎖定犯罪分子。
在目前的情況,這是朱厚照所能想到最佳的辦法了。
雖然這個措施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關鍵是,朱厚照還是能夠承受這個消耗的。
南京貿易市場再次開張,朱厚照並沒有再次前往。
他現在有些犯忌諱了。擔心自己再去的話,再次出現問題。
劉雲的傷已經好得差不多了。
朱厚照就安排劉雲前往南京貿易市場主持。
開張的第一日,沒有發生任何意外,十分順利的度過了第一日。
朱厚照在南京皇宮坐鎮,不時有關於南京貿易市場方麵的消息送到宮裏。這第一日的穩定,令朱厚照舒了一口氣。
接近傍晚,南京貿易市場關門,劉雲特意來到皇宮向太子朱厚照匯報這一日的情況。
朱厚照對於劉雲今日的表現,那是非常滿意的。
不過他還是告誡劉雲,切不可因為今日無事就麻痹大意。
既然有人前來攪局、搗亂,或許他們早已料到己方會嚴加防範,待時間稍微一長,大家思想一鬆懈就發動突然襲擊。
這種可能還是存在的。讓劉雲切不可大意。同時通知各個衙門,時刻保持警惕。
劉雲自然明白太子朱厚照的意思,他會進行部署的。
送走了劉雲,朱厚照又問起了武官大賽的情況。
此事朱厚照安排給了穀大用。
穀大用每日負責整理送來的關於武官大賽的情報。
他見太子朱厚照問起,就回稟道“殿下。按照賽程,現在已經進行到了百戶級別以及總旗級別的筆試。明日百戶級別將根據前日的小組成績進行上下半區的比試,以及最後的決賽。
為了給大家一個休息時間,筆試被安排在了小組賽後。
這樣大家進行筆試,可以恢複一下體力。第二日再進行淘汰賽。
穀大用匯報完畢後,還將白虎級別各小組的成績,以及進入淘汰賽的人員名單呈了上來。
朱厚照接過來,看了看,說道“明日去比賽現場。大用你去安排一下。”
穀大用領命而去。
朱厚照一邊看著名單,一邊對旁邊的劉瑾說道“劉瑾。明日你在皇宮坐鎮,密切關注南京貿易市場的情況。如有異常,立即向我匯報。”
劉瑾也是拱手領命。
吩咐完,朱厚照繼續看百戶的成績單。
總旗和百戶兩個級別的比賽,都是一百二十人。
這些人可以說是江南各省衛所裏的中堅力量,精英中的精英。
按照賽製,百戶級別的這一百二十人分成四個組,每組的成績最好的兩個人出線。也就是有八個人進入到淘汰賽。
這八個人無疑是百戶這個層次最優秀的。
每個小組的前十名,即便是沒能出線,那也都是可造之材。
朱厚照還拿過來南京“京衛武學”送來的曆次培訓優秀學員的名單,進行了一番對比。
所謂的南京“京衛武學”曆次培訓優秀學員的名單,就是南京“京衛武學”按照太子朱厚照的命令,定期係統培訓從各地衛所當中挑選的百戶、總旗等級別武官。結業考試的情況。
從對比不難發現,優秀的人,幹什麽都是優秀。
就拿百戶級別甲組第一名劉福為例,他在去年也參加了南京“京衛武學”的百戶培訓班,係統學習了三個月。在全班當中名列第一名。
乙組第一名汪真、丙組第一名董宇、丁組第一名張佐,以及各組的第二名,在培訓班中也都是名列前茅。
其實在朱厚照看來,這八個人都在伯仲之間,綜合能力相差不是太大。
無論是比試,還是筆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臨場發揮。
或許臨場發揮好的人,就能拔得頭籌。
朱厚照還是希望此次武官大賽,能夠讓一些優秀的武官脫穎而出。給江南的衛所樹立幾個榜樣。
在他看來,劉福、汪真等人,現在的能力水平不比一些衛所的千戶差,甚至還比一些千戶高呢。
無論是百戶,還是千戶,在軍隊中屬於中層,骨幹力量。他們的能力上來了,無論是個人指揮,還是領悟上官意圖、帶兵打仗等都能做得很好。
而這直接影響到整個衛所的戰鬥力。
看完了百戶級別的名單後,朱厚照又看了看總旗的名單。
總旗的比賽已經結束,最終的名次也都已經排了出來。不僅僅是這前八名,包括其餘的一百一十二人,可以說是未來江南衛所的後來者。
將這些人好好培養,百戶、千戶,乃至指揮使,都極有可能出現。
基層工作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大明的一些總兵、指揮使、指揮僉事等,很多都是世襲製。
他們的祖輩戰功赫赫,為大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朝廷給他們的賞賜就是可以世襲一些武官的位置。
都說虎父無犬子,但是有些人沒有經曆過祖輩的苦難曆程,從出生就是長在蜜罐裏。由這樣的人來指揮軍隊,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大明目前無將可用的窘境,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係統地培養武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