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指劍的由來

字數:2614   加入書籤

A+A-


    “這麽說,這指劍就是那斬仙劍?”大先生十分驚訝的對馬大善人問道。

    馬大善人一笑說:“是也不是!當年朱棣暗懷私心,用斬仙劍號令九子之時,那斬仙劍中的靈氣就以消散了。所以,那斬仙劍也隻便成了一塊廢鐵!後來,朱棣為表悔過之心變將此劍鑄成指環,贈於劉家後人。可就在鄭和準備第三次下西洋之時,這指環就自己飛到了鄭和的身前!可能是在天的文成公見朱棣真誠悔過,所以,才顯靈再來助他們朱家。也可能正當大明國運,上天才把這全新的斬仙劍賜予鄭和,要將大明國威揚名海外!”

    “可是此時的斬仙劍,已經不是當初的那把斬仙劍。它沒有神力,不能號令四海龍王。但是,它確能將一個人的氣,凝結在指環前形成一劍!但,用此指劍的人,也必須心懷正氣,不能有半點偏私。要不然,這指劍也發揮不出威力,隻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鐵指環罷了!這也可能是上天特意安排的,怕指環再落到像朱棣一樣的人的手裏。到時候,就怕刀兵再起,遺禍天下!”

    大先生聽完,無不感慨。他對馬大善人說道:“沒想到這個指劍竟的來曆如此之神奇!”說完,他對著馬大善人一笑說道:“晚輩冒昧的問一句!大善人,這指劍如此之神奇,確不見於正史。那又是怎麽流傳下來的呢?”

    馬大善人一笑說道:“當初,鄭和得到這指劍之後,就楊帆啟程了。經曆爪哇、蘇門答臘、到達錫蘭時,就聽下人稟報發現那海妖托裏麻吉!當時,鄭和急命下屬撒下漁網,一斷那海妖後路。可誰知,那托裏麻吉竟現真身,渾身上下生滿鱗片,耳如蹼掌,眼如綠燈,後背生一道長長黑鰭!他渾身藍綠相間,滿嘴都是利齒尖牙,手指和腳趾之間皆生有鰭相連。他力大無比,抓食船員有如虎啃羊骨”哢哢“有聲,一時間船員大亂,寶船上的兵丁四散潰逃!”

    “這時候,鄭和臨危不亂,他命屬下親兵,以強攻硬弩射之。兵丁應諾,重箭齊射,那海妖托裏麻吉不敵,扔下啃食兵丁,跳海要逃。可是,海中早就被鄭和布下了漁網,正等著它呢!那海妖托裏麻吉一頭紮進漁網,就被漁網兜出海麵。那托裏麻吉十分憤怒,死命掙紮,眼看就要撕破漁網而逃。這時,鄭和暗運真氣,指劍發出耀眼之光!就見他將指劍輕輕一揮,就斬斷了那海妖托裏麻吉的腦袋。鄭和命人把那海妖托裏麻吉的腦袋懸掛在寶船船頭,從此風平浪靜,四海蠻夷見狀紛紛賓服,都上表獻貢稱大明為天朝上國!”

    馬大善人說到這裏,臉上榮光滿麵。他繼續說道:“後來,鄭和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裏時,在船上因病過逝。鄭和去世後,他的指環就傳到了下來。可是,確再也沒有人能發揮出那指劍的威力。直到明朝末年,清人入關,守在山海關的吳三桂降了清,這天下就亂了套!俗話說,天下大亂出妖孽!那時,兵荒馬亂盜賊橫行,人的屍骨往往都被棄屍荒野,沒有收埋。時逢瀘州山下,有一巨鼠食了九十九個含有怨氣的死屍,就成了精!它橫行山間,食人無數。那時候無論是官兵還是草寇都拿它沒辦法。”

    “恰好這天,我馬家祖輩避兵禍於此,此鼠從山中跳出連食數人。我家祖輩萬分驚慌,四處逃命,這時,那放在包裹裏的指環,卻自動從包裹裏落在地上,叮當直響。那指環一現,那巨鼠就藏頭藏惱不敢上前。我家祖輩覺得十分奇異,就把那指環戴在手指上。也許是天意,那指環正好被我輩先祖戴在了右手中指上,頓時指劍凝氣而生!那巨鼠大駭,我祖輩頓時豪氣萬丈,揮劍就斬了那老鼠精!”

    說到這裏,馬大善人一抹胡子說道:“從此以後,我們馬家就仗著這指劍之力,暗自行走在玄門之中。不為名不為利,隻為為一方百姓除妖降魔,保一方百姓平安!”

    馬大善人說完,看了看大先生一笑又說道:“不過,這指劍並不是每一代的馬家人都能用的,有時候一連四五代都沒有能用的此劍!當年,我大伯之上,就一連三代沒有人能繼承此劍。而當年我得到此劍後,聽聞草原一帶出了一個魃,害人無數,為禍一方!於是,我攜劍離家,北上尋那惡魃。可是,當我趕到草原時,那惡魃就已經逃到了關東。於是,我就來到了這片土地上,可我並沒有手刃此魃。後來的事你也知道,關東八大家合力滅了此魃,但也是死傷慘重。”

    馬大善人說到這裏,歎了口氣說:“事後,我返回關內,可誰知關內大戰,我的家人也在戰亂中都失散了。我一個人無依無靠,就隨著闖關東的人群,再一次來到了這片土地,並且在這片土地上落腳生枝散葉!”

    大先生聽完,也輕歎了一聲說道:“沒想到這指劍,竟有如此曲折的經曆。不過,大善人,即使您的兒女沒有辦法使用指劍,但不說明您以後的子孫用不得此劍呀?您為何不把這指劍繼續傳承下去,反而要送給我呢?”

    馬大善人聽完,“嗬嗬”一笑,說道:“大先生,你可知道懷璧其罪?這指劍如此神奇,覬覦者不在少數啊!現在,我把此劍送給了大先生,也了了我馬家世輩的麻煩。從此以後,我們馬家就可以開開心心的過日子了,也不必為一些玄門之中的事,而東奔西走!普普通通的做一個普通人,何樂而不為啊?”

    大先生歎了口氣說道:“大善人真的是看開了!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如大善人一般,推脫開一切玄門中的事。種上幾畝薄田,養上兩頭老牛,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何樂而不為啊!”

    那馬大善人聽大先生說完,“嗬嗬”一笑說道:“大先生的路還很長啊!恐怕一時半載不能有此悠閑!現在,大難將臨,關東百姓還在仰望大先生。大先生你任重而道遠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