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嬌貴的戰馬
字數:3778 加入書籤
作為楊三生麾下唯一的一名騎兵主將,尚可喜得到的資源,一點都不比海軍的少。
奈何楊三生麾下缺少戰馬,如今軍中的這三千匹戰馬,大部分都還是從朝鮮搶到的。
關於缺少戰馬一事,楊三生也是有過仔細思考的。
當年的蒙古人,占領了歐洲匈牙利的全境,並摧毀了其主城,可為何在占領匈牙利的第二年,蒙古人會全軍撤軍呢?
當時的基督教認為,這是上帝收回了上帝之鞭,就像是八百年前, 匈人王阿提拉在進攻歐洲時,同樣突然選擇了撤退一樣,是神諭。
而從曆史上來看,當時蒙古人撤軍,主要原因是蒙古人的大汗,窩闊台死亡所致。
可在楊三生看來,拋開西歐多山地的地形,不適合騎兵作戰的因素,阻擋匈人王阿提拉以及蒙古人,繼續進攻西歐的原因是一些基礎的東西。
而這個基礎的東西,楊三生認為,就是馬匹的食物。
當時的匈牙利國土麵積隻有蒙古人的十二分之一,換而言之,就是匈牙利平原承載不起蒙古人如此多的戰馬消耗。
在古代戰爭中,戰馬的地位就等同於現代的坦克,而馬匹的食物,就相當於是坦克的燃料。
沒有飼料的馬匹與沒有燃料的坦克一樣,隻能是大軍的累贅。
要知道,馬匹可不是一般的嬌貴,更別提戰馬了,養好一匹戰馬,比養好狗、豬、雞、羊、牛更加困難。
關於培育戰馬一事,楊三生也詢問過尚可喜,以及一些有著豐富經驗的養馬人。
得到的答案是,相較於普通的家禽,馬匹更加挑食。
在普通人的理解中,草原上的草都是一個樣的,然而,草也有品種之分,就像人類有食譜一樣,馬匹也有它自己的食譜。
根據楊三生現代的記憶,有學者在哈薩克斯坦的沙漠統計了288種植物。
綿羊可以吃其中的167種,駱駝可以吃其中的148種,而牛和馬隻能吃其中的109種。
別看牛和馬在食譜上的種類數量差不多,但很多牛能吃的食物,馬卻吃不了。
原因就是,牛有四個胃,有反芻的能力,吃點差勁的食物,可以慢慢消化。
然而馬卻是個直腸子,更適合吃精飼料,再加上馬沒有把食物儲存和消化分開的能力,且吃飯速度還慢,需要長時間,高頻率進食,在勞累的情況下,一天吃十幾個小時的草也很正常。
並且馬不僅挑食,還挑水。
自然界的水源,普遍含有無機鹽,對於羊和駱駝來說,每升溶解5克或10克鹽的水都可以喝。
對於牛來說,這種水,短期內也可以喝。
但這樣的水,一旦給馬喝,馬可能就會死。
這也是南宋末期,蒙古人出兵滅掉南宋時,其麾下的主力部隊幾乎都是投降的漢人,真正的蒙古騎兵,僅僅隻是少數。
………………………………
率領三千匹戰馬抵達此地的尚可喜必須要速戰速決,因為,他從濟州島攜帶的可供馬匹食用的精飼料和水,最多隻能支持兩個月,一旦超過這個時間,他就必須率兵返回濟州島。
至於蝦夷島上的環境是否適合馬匹生存,尚可喜也不需要花費時間去測試,要是蝦夷島上的環境適合養馬,當初那些蒙古人或大明開國之初的帝王,早就把蝦夷島變成養馬場了,不至於被遺忘到現在。
看著眾人對自己投來疑惑的目光,尚可喜隻得無奈的向眾人解釋原由。
眾人聽完尚可喜的解釋,這才恍然大悟。
“難怪僅僅一個營的騎兵,所花費的銀子,居然會超過十艘揚字級戰艦的造價,原來這些戰馬的培育要求如此苛刻。”
馮保驚訝道。
這還是他第一次聽尚可喜解釋培育戰馬的過程,原本他還以為打造騎兵花費昂貴,隻是因為訓練和武器裝備等問題,至於那些馬匹隻需要吃草就行,而地上到處都是草,那些馬匹想怎麽吃就怎麽吃。
如今他才知曉,培養一匹戰馬居然如此嬌貴,難怪尚可喜來到濟州島這麽久的時間,總共也才訓練了不到兩千騎兵和四千餘匹戰馬。
原來問題是出在戰馬上。
“尚將軍不必擔心,本將此次的計劃,並未打算與鬆前藩打持久戰,本將計劃在兩個月內,把鬆前藩的勢力範圍壓縮到厚沢部町以南,及北鬥市西南區域。”
說罷,王明玉指著地圖繼續道:“隻要鬆前藩的勢力範圍被壓縮到這片區域,尚將軍的騎兵就可以返回濟州島了。”
看著王明玉手指的地方,尚可喜發現,厚沢部町以及北鬥市是蝦夷島南部最後的兩塊適合騎兵作戰的平原地區,而剩下的南部地區,則基本上都是山區,根本不適合騎兵作戰。
“既然如此,本將就放心了,還請王將軍盡快安排作戰任務。”
尚可喜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說道。
“諸位請稍安勿躁,大軍還需要休整幾日,目前本將已派出船隻前往小樽城,等本將拿到最新的消息,再來安排諸位如何行動。”
………………………………
一周後,因為佐渡島遭遇襲擊,其沿海周邊出現了四艘蓋倫船襲擊海麵上的所有過往船隻,導致倭國北部海域出現了一片真空地帶。
鬆前公廣考慮到自身的安全問題,隻能走陸路抵達青森,然後再乘船抵達鬆前町。
等到鬆前公廣抵達鬆前町時,卻收到了一個晴天霹靂,長萬部町失陷,大軍北上的計劃被打斷。
根據潰逃的士兵匯報,駐紮在長萬部町的五千部隊,被小樽城的敵軍偷襲營寨,導致營寨被毀。
等到營寨被毀後,小樽城派出了上千規模的騎兵衝陣,而失去營寨保護的士兵在騎兵的衝擊下,頓時四散而逃。
好在長萬部町靠近海邊,海邊停靠的那些戰船接走了千餘潰兵。
長萬部町之戰,鬆前藩折損三千餘士兵,也失去了北上的一個據點,同時,與長萬部町互為犄角的今金町頓時變成了鬆前藩北上蝦夷島的突出部。
聽聞戰敗的消息,鬆前公廣震驚之餘,也沒心思譴責小樽城的朝鮮人搞偷襲,畢竟他也是準備先搞一波偷襲,隻不過被小樽城的朝鮮人搶了先,於是他立刻說道:“派人通知今金町的主將,立刻率領部隊後撤至森町,與停靠在森町的水師匯合,等待命令。”
眼下,小樽城的朝鮮人率先展開偷襲,必然已經摸清了鬆前公廣布置在今金町與長萬部町的軍隊部署,現在,他必須把今金町這批先頭部隊撤下來,要是今金町駐紮的大軍有失,鬆前藩與小樽城在蝦夷島上的較量,可就攻守易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