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醫療保障
字數:4695 加入書籤
“這是”
孫思邈和韋善俊等人手裏拿著一本千字文,有些莫名其妙。
怎麽的,是要教我們重新識字麽?
長孫無忌笑道:“孫神醫,感覺這上麵的文字和那份手稿相比,如何?”
孫思邈疑惑的打開千字文,發現上麵的文字極為工整,如精雕細琢上去一樣。
至於那份手稿的字跡不提也罷。
“這似乎不是手工抄錄,倒像是拓印,但似乎又不一樣”他邊看邊道。
“的確不是手工抄錄。”長孫無忌目光在所有人身上掠過,“各位可以將手上的千字文互相對比一下,看看是否有所發現。”
孫思邈等人交頭接耳一番。
一開始還有些不明所以,但漸漸的有人發現,他們每個人手裏的千字文都一模一樣。
不僅僅是內容。
而是每一頁、每一行,甚至每一個文字、每一個筆畫都一模一樣!
有人心中驚奇,也有人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最近在長安風靡一時的千字文印刷版。
“敢問齊國公何意?”韋善俊奇道。
長孫無忌對他拱拱手道:“古往今來很多傳世經典,多為孤本,一旦遭遇不測,很有可能就埋沒在曆史長河之中,豈不可惜?
如今陛下設立印刷局,隻要能拿到書籍樣板,就可以批量印刷,使其廣為流傳,不虞有失。”
“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然則”韋善俊還是不解,“和我等現在所做之事又有何關聯?”
“各位慢慢聽我道來。”
長孫無忌長身而起,侃侃而談:“就以醫書為例,很多前人所著之經典,流傳至今多為殘卷,甚至很多都無法考證。
各位神醫各有所長,各有專精,想必都會著書立傳,希望將自己的醫術或主張傳承下去。”
嗯
孫思邈和韋善俊等人都微微點頭。
他們之中有一部分人已經著書,而另一部分人也在準備著。
長孫無忌又接著道:“醫書成稿後,世間僅有一本。
依靠手工抄錄終究不易,但有了印刷術就不一樣了,可以批量印刷成冊,使其流傳開來,讓更多人看到。
這難道不是各位神醫所樂得見到的嗎?”
孫思邈和韋善俊等人聽得再次點頭。
手工抄錄實在太慢,而且多有疏漏、錯誤,所以很多有價值的醫學典籍一般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旁人連見上一見都是極為難得的事。
這也導致了從醫的困難,很多時候隻能依靠口口相傳。
要是真如長孫無忌所言,能批量印刷成冊,那將會打破這種現狀。
想想看,人手一本扁鵲心書,那不就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名醫了?
“因此,我還有第二個提議。”長孫無忌如是說道。
孫思邈和韋善俊等人都暗自苦笑。
這君臣都是一個路子,兩手準備,張開口袋等自己這些人往裏鑽呢。
長孫無忌又繼續道:“朝廷正有意擴大醫學。
所以我想,各位神醫可否在義診結束之後,共同編寫一部醫書,作為醫學的教材?
當然
各位都是這部醫書的著作之人,將在醫書留下各位的大名,供後人景仰。
如何?”
孫思邈和韋善俊等人麵麵相覷。
義診就算了,還要編寫醫書
怎麽看都像自己這些人送上門挨宰來了。
不過
話說回來,這麽多人聚集起來,集思廣益,共同編寫出一本傳世之作,也未嚐不是一件盛事。
而他們的名字也將隨著這部醫書為後人所熟知。
“各位。”
李世民見他們猶豫不決,出言道:“我大唐就醫者多,而從醫者少。
很多百姓倒不是患了什麽疑難雜症,隻是一些小病小痛,拖著拖著,最後把命拖沒了。
同樣的問題在戰場上也屢見不鮮。
因為缺少醫工醫匠,很多受傷的將士得不到醫治,隻能在絕望和痛苦中咽下最後一口氣
而我們能做的,往往就是給他們一刀,盡早幫他們解脫”
說到這裏,他深深的歎了口氣。
在座之人都知道他是個馬背上的皇帝,自十六歲開始就在南征北討,為大唐開拓基業。
戰爭的確很殘酷。
但如他所說,在袍澤垂死掙紮的時候,為了使其免遭痛苦折磨,不得不親自出手了斷其性命
這種事想都不敢想!
“我大唐將士在戰場上拚死拚活,卻連最基本的醫療救治都無法提供,朕每每想到這裏,都很愧疚!”
李世民緊緊握拳,抬頭道:“所以,朕決心擴大醫學規模,培養更多的醫工。
還要提升醫者的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投身於醫學。
朕要讓百姓們病有可醫,讓將士們無後顧之憂!”
孫思邈和甄權最為年長,早已看淡生死,還不感覺到什麽。
但韋善俊等人卻受李世民的情緒所感染,打從內心中生出一種共鳴。
甚至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醫者的時代,來了!
“不僅僅如此,朕還有一個理念想要實現其實是一個故人之子提出來的,那就是醫療保障。”
李世民腦海裏又浮現出一個樸實無華的麵孔。
“醫療保障?”在場的人都微微一愣。
這種說法還是頭一次耳聞。
“所謂醫療保障,並不是等到百姓病發了才去醫治。”
李世民沉穩而有力的說道:“而是讓百姓平時就能接受定期問診,盡早發現病情,盡早醫治。
當然前提是需要朝廷建立起更完善的醫療條件才行。”
“原來如此,這就是醫療保障!”
這時孫思邈站了起來,一直波瀾不驚的他這時候也動容了。
他本身就提倡預防重於治療,沒想到竟然有人比他想得更清晰。
醫療保障!
就衝這一點,他不妨在長安多逗留一段時間。
義診也好,編寫醫書也好,總之他願意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當然,他更想知道,提出這個理念的人到底是誰。
若是有幸,當見上一麵。
“陛下,老朽願協助編寫醫書。”孫思邈微微躬身。
不僅要寫,他還要將自己的理念和主張融入這本醫書,流傳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