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五次罷相的大佬

字數:3106   加入書籤

A+A-




    報完名,學院門口空曠了不少,報完名沒什麽事兒都要回家去準備明天的入學考試了,這考試也是關係到孩子們以後是不是能夠在書院讀書,所以對於這個,孩子的父母長輩看的還是比較注意的,哪怕是臨時抱佛腳。

    能夠考上,那是有那個命,若是考不上,就當這一切從來都沒有發生就好了,日子還是照常過。

    唯一不同的,就是孩子心裏的那一點兒小小的失落吧。

    玄世與高士廉回到書院的學舍之中,找了個位子坐了下來。

    “玄侯接下來如何安排?”高士廉問道。

    這書院的一切事情都是玄世在帶著人操辦,高士廉也隻是過來做老師而已,其餘的事情,所知道的甚少。

    “考試完之後次日公布入學名單,給他們兩天時間準備,之後舉行入學儀式,書院之中萬事俱備,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人啊。”玄世說道。

    高士廉成了書院的山長,雖然書院不大,但是麻雀雖小,卻是五髒俱全,因為這學堂是玄世一手置辦起來的,所以玄世做了副山長,但是卻不管教學的事兒,隻是幫著書院處理一些問題罷了,比如說錢財、書籍之類的東西。

    “眼下在長安就有一位,就看玄侯敢不敢請了。”高士廉笑道。

    “哦?何人?”玄世問道。

    “宋國公,蕭。”高士廉說道。

    玄世一愣,蕭?就書院來說蕭的確是個不錯的人選,當然最重要的是蕭這人吧,性子夠剛,為官以來到現在,五次罷相,這性子得多剛。

    “蕭大人如今在朝中形式說不上好啊,因其性情剛直不阿,與朝中同僚多有摩擦,屢屢逆忤聖意,陛下對其也是心有不滿,怕是已經沒了耐心了。”高士廉無奈笑道:“不出多久,蕭大人恐怕要六次罷相了。”

    這人生啊,起伏跌宕實屬正常,但是像蕭這樣大起大落,曆經五次罷相的,總管曆史,獨一份兒,如高士廉所說這般的話,不就之後,可就是六次罷相了。

    五次罷相,五次還朝,這也說明蕭這人,才學實在是過人,讓李二陛下對其又愛又恨,又想用,又掌控不了......

    蕭生於南梁帝王之家,祖父蕭,是後梁宣帝,父親名巋,是後梁明帝,因為出身,蕭與隋唐兩代皇室都有著親密的關係,若是算上隋煬帝那一朝,蕭到現在可謂是三朝舊臣了,到了貞觀年間,備受李二陛下重用,但是也是因為性子剛,讓李二陛下很是頭疼,但即便是這樣,蕭在朝中,也是有不少門生故吏,比如前些年主持大考,做主考官,所有進士及弟的都算是蕭的門生,而那些參加殿試的,現如今都已經在朝為官,有的在長安,有的放任到外地去了,這麽多年人脈累積下來,也是一張不小的關係網,隻是這張關係網,看上去並不怎麽牢靠,究根結底還是蕭這暴脾氣鬧騰的。

    正好,這暴脾氣用來教導學生,再合適不過。

    “陛下決定要罷免蕭大人的官位?”玄世問道。

    高士廉搖搖頭:“不是罷免,蕭大人年紀大了,罷免這事兒,傷人麵子,陛下念他忠誠耿直,不忍再度廢黜他,希望他能自動上奏致仕,以保全麵子,隻是這事兒玄啊,以蕭大人那性子,說不定又要與陛下對著幹了,到最後必定是惹怒陛下,官位爵位可就難保了。”

    “蕭大人也是一把年紀了,說真的退下來也不是件壞事兒,如同老師一般,現在不仍舊是樂得自在,又何苦想不開讓自己往牛角尖兒裏鑽呢。”玄世笑道:“這位蕭大人,也是適合來教學生。”

    “嗯,今晚回去之後,老夫便修書一封與他,盡量在信中言明吧......”高士廉對於蕭也有些無奈。

    蕭和高士廉,硬說起來,兩人還真有點兒關係,蕭是南梁皇室,高士廉是北齊皇室......

    大唐是個神奇的國度,他擁有著前所未有的包容性......

    高士廉離開朝堂不就,朝堂上的消息還是瞞不過他的,人到了這個地位,即便是不在朝堂,長安城的諸多大事小事都能聽到,從中分析出門道來。

    高士廉說蕭即將迎來第六次罷相,估計也不遠了。

    人生就是這麽跌宕起伏,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

    書院這邊大門後麵也有一間屋子,是給門房的,而書院的門房人選,則是從莊子上的老兵當中挑選,作為書院的門房,隻需要早上開門,晚上落鎖,白天守著書院便是了,不是多累的活。

    在書院做門房的老兵,當年在戰場上傷了腿,如今走路還是一瘸一拐的,但是這也耽擱不了他在書院幹活,所以馮浩的安排,還是很妥當的。

    這些老兵的戶籍被馮浩送到了官府,官府現在也在緊著處理,騰出手來的馮浩這兩天就在莊子上四處安排人,造紙坊、市集、碼頭、軍營,都安排上了人手,這些老兵也是能人盡其用各司其職。

    老兵到莊子上,雖說也是減少了莊子上莊戶的幹活機會,可是莊戶們也不能抱怨什麽,沒有這些兵,他們現在指不定在哪兒,能不能保住命都是兩回事兒,而且莊子上幹活的機會多,也不差這點兒,就說碼頭上,整天人來人往的,商戶貨船停靠,賣上一把力氣就能討口飯吃,這樣的活最適合的還是那些年輕人,雖然老兵當中也有老當益壯的,但是年紀擺在那裏,終究是不如年輕人了,家裏有個年輕的,肯吃苦,有力氣,在碼頭上做工,勤快本分的幹活,一家老小都不用愁吃穿。

    春耕結束之後,府兵又集合了起來,馮浩在老兵當中挑選了幾個人,送到了軍營之中,充當這五百府兵的教頭,適應下來,估計也得一段時間,畢竟莊子上的府兵的訓練,與大唐的軍隊訓練方法是不一樣的。

    而這些老兵能夠教導他們的,就隻有親身從戰場上混跡下來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