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江州都督

字數:4841   加入書籤

A+A-




    經曆了一夜動亂的江州城撤開了江防,呂蒙甘寧率部渡江直入江州城內接管了城防並控製了城內守軍,接著張繡亦是策馬率武威營驍騎直入城內。小說

    城內太守府已被燒了個幹淨,趙韙的屍體也被燒的模糊不清,但已能完全確定必是趙韙無疑。

    江州城內趙韙以下的將校悉數被押解到了張繡跟前,因為從細作那裏已經大概了解了昨夜江州兵變的經過,張繡便是隻點名要見李異龐樂薑主薄三人。

    此時才有士卒報告,李異在昨夜與趙韙的親兵衛隊戰鬥時受傷傷重不治而亡,於是隻押龐樂和薑主薄二人到了張繡跟前。

    張繡盯著地的趙韙屍身看了好一會兒,悠悠長歎一口氣,轉過身之看向跪在地的龐樂和薑主薄兩人,對於此等背主弑主之人張繡從來都是心存芥蒂乃至忌諱痛恨的,於是隻是看過一眼,便是麵無表情下令:地處斬

    張繡話音剛落,薑主薄便是趴地哭聲叫屈起來。旁邊的周倉仿佛早有準備,一隻手捏著薑主薄的脖子,另一隻手不知從哪裏找到了一團黑布直接塞進薑主薄的脖子,直接地一甩,兩名武威營親衛迅速前左右製住薑主薄,又有一人直接拔刀揮斬而下,一顆大好頭顱便是骨碌滾落在地。

    話多愛哭叫的先死,這已經是楚軍處決罪犯的慣例。這種人婆婆媽媽哭爹喊娘的不像男人,一刀下去後麵清靜多了。

    但是也有例外,有些人也是強裝鎮定,看見人頭與人身分離之後也會嚇得大小便失禁癱成一攤爛泥,這些武威營親衛們也早已習以為常。

    但是旁邊待處斬的龐樂明顯不屬於這一類。被砍頭的薑主薄距離雙手被縛的龐樂不過五步之遙,鮮血甚至濺到了龐樂臉,但龐樂仍是眼都不眨一下,麵目表情直視前方。

    周倉瞥了一眼龐樂,忍不住稱讚了一句道:嘿,像這種不怕死的我老周喜歡,可惜了一條漢子

    李儒一直跟在張繡身邊,出言道:此人可不是視死如歸,隻是麻木了而已

    周倉將信將疑,拿過那名剛行刑的親衛手的環首刀,故意在龐樂眼前下晃悠,果然龐樂仍一動不動,好似一個活死人一般呆滯。

    張繡此時來了興趣,先是示意周倉等人暫停行刑,便是盯著龐樂看了好一會兒,最後順著龐樂目光看向的地方看去,卻正是放置趙韙屍身的地方。

    既已弑主,又何故眷之張繡突然出聲問道。

    周倉拿著沾滿血的刀刃在龐樂臉前晃悠卻沒能使得龐樂眨動一下眼睛,張繡聲音不大的一句話,卻是讓龐樂在沉寂半響後終於垂下了頭顱,仍是不肯開口言語。

    周倉頓時暴跳如雷,叫道:汝這賊廝不識抬舉,楚王在問你話呢

    張繡擺手示意周倉靠後,走到了龐樂跟前,龐樂此時才開口出聲,聲音卻很嘶啞:吾隻是背主,並未弑主,不過死亦應當。

    龐樂聲音很低,又帶有方言口音,張繡一時沒有聽清,抬頭滿臉疑惑。

    李儒知狀,忙前用司隸官話對張繡重述了一遍。

    聽完李儒的翻譯,旁邊的甘寧驚詫道:先生還懂巴蜀土話

    李儒謙笑道:略懂一二,曾遊曆蜀一些時日。

    張繡重新打量了一遍龐樂,又看了一眼趙韙的屍身道:汝未弑主那為何趙韙屍身在此

    龐樂仍低頭不語。

    張繡又看了一眼李儒,李儒再次知狀,忙退下去,不多時又去而複返,清咳一聲對張繡道:這龐樂確實並未親手弑主,他隻是放出了李異及其附黨,是李異等人將趙韙砍殺致死的

    李儒在壽春時主要的工作是當賈詡的副手,賈詡向來喜愛清閑不愛管瑣碎事,於是將一些繁雜的事務交與李儒操辦。其構建情報往各國各地安插細作探子的事務便是由李儒一手接管,是故江州城內的那名細作的線是李儒,李儒剛才便是出去問詢詳細情況的。

    聽到李儒的回報,張繡頓感有趣,便是讓李儒將詳細過程講給自己聽,聽完不覺拍掌道:原來是如此個故事

    李儒也愧笑道:儒也托大了,若是發難的不是龐樂而是其他人,沒有蜀郡郡兵相助,怕是趙韙還不至死。

    張繡不以為然道:先生也不必自責,要說自大,你算是拍馬也趕不這位趙韙趙大將軍。如此昏主,死有應得。

    不過話說,那近萬名蜀郡郡兵呢,城內除了昨夜火並死傷的士卒,怎僅餘數千兵馬張繡忽然想起了這茬,問聲道。

    蜀郡郡兵,自然應回蜀郡,是吾放其歸鄉的一直垂頭消沉的龐樂忽然抬頭,直麵張繡,開口回道。

    汝這賊廝,不僅弑主還亂我軍大計,真是找死。旁邊的周倉見龐樂直直瞪向張繡,氣不打一處來,舉刀恐嚇道。

    龐樂卻是自己把脖子伸長,也不辯駁周倉,隻是閉眼作求死狀。

    周倉氣極,但沒有張繡的命令又不敢私自動手,隻是麵向張繡急道:大王,你看這貨

    張繡反而開懷大笑道:罷了罷了,思鄉之軍不收也罷,再者從你嘴裏說出我軍大計四字,還頗有另一番感覺呢

    周倉頓時不好意思,撓頭道:時代不同了,光知道打打殺殺可不行

    看周倉不好意思的作態,旁邊眾人張繡呂蒙陸遜李儒甘寧等不僅笑作一團,最後周倉自己也哈哈大笑起來,一時之間竟然忘了還有龐樂這檔子事。

    笑夠了,張繡忽然嚴肅道:吾平時最恨背主求榮之人,汝雖背主,但起因不是為求榮,孤王便饒你性命,至於具體處置,由新一任江州都督做主吧。

    張繡:爾等聽令

    一聲不大不小的喝令,眾人忙收斂起笑臉。諸將如甘寧呂蒙甘寧周倉胡車兒等一齊摘下頭盔托於手臂,挺胸而立。謀士臣如李儒虞翻桓階等人則雙手通袖,頷首並足而立。

    張繡扶劍而立:此番征伐隻為謀得進出川蜀之門戶要道,眼下江州即克,戰略目的達成。而我軍兵馬不多,尚需把守各城池要隘,不足以吞並西川,且久戰糧草難以為繼。再者年關將近,將士思鄉心切,故本王決意,暫止征蜀戰事,明日論功升賞,擇日班師回朝,凡參與征蜀將士,薪餉雙倍,回師後加賜探假一月

    臣等得令我王英明眾人躬身拜道。

    我王英明卻是周圍的楚軍士卒們聞言,振臂歡呼道。

    正如張繡所說,眼下還不是吞並西川的時候。不僅是兵馬糧草的問題,而還在於益州世家豪族積攢已久的排外情緒。

    現有的益州大部分世家豪族雖然對懦弱無能的劉璋不感冒,但是相下更不會願意讓張繡這樣一個背有嗜殺世族抑壓豪強之名的西涼人來統治益州,畢竟劉璋性格敦厚溫仁。而若張繡有取代劉璋之勢,則很可能導致本懼怕痛恨關三輔人的益州世族豪強倒向支持劉璋。

    雖然說張繡從來不把世家豪族的反對當回事,但畢竟受限於楚軍水師的運送能力和長江三峽的限製條件,征蜀若用五萬人馬的話,則相當於平時征戰的十萬人馬糧草物資消耗,這對於誌在改革養息的楚國極為不利。

    次日,張繡便又決定從巴郡劃分出巴東涪陵兩郡,並改魚複為永安,為巴東郡治。

    再任命剛攻取涪陵的平東將軍孫香為楚國益州刺史,治所暫設江州。按楚國九品官製,一州刺史與四平將軍同為三品,算是平調。

    孫香資曆太老,是紀靈張勳一級的淮南係舊人,但其能力陸勉還為平庸,是故楚國開國時陸勉位列四鎮將軍,而孫香次一級為四平將軍。

    與陸勉是淮南係舊將不同,孫香是孫權的族叔,富春孫氏族人。孫策橫掃江東時聯係舅舅吳景叔父孫香等親族,但孫香最後沒有跟吳景等人渡江南下,反而老老實實給袁術當牛做馬。最後袁術敗亡,孫香亦沒有趁亂逃回江東,反倒是跟著紀靈張勳等人降了張繡。

    孫香雖然素來不在張繡的信任重用之列,但是畢竟資曆太老,再者也需要對孫吳示好,是故張繡一直對其優待。如今孫吳集團覆滅,孫氏宗族被禁步在壽春,也不必再把孫香放在實權位置。

    楚國雖設州郡兩級以及刺史之職,但還未有刺史任命。孫香能被任命為楚國第一位州刺史,看起來明麵也示之以對孫氏的莫大恩寵,示世人之以張繡寬仁。

    而實際,按照楚國嚴格的軍政分離原則,為官則必舍武職,所以孫香的平東將軍位置是必須讓出來了。張繡另外打算再派幾名實權郡守,那麽孫香這個益州刺史完全是一個虛職

    巴地的政事安排妥當,剩下便是眾所矚目的江州都督之職。在張繡回壽春之後,江州都督將統管巴地楚軍軍事,負有保境之責。雖然隻是一個臨時統兵之職,但是既為一方都督,不必聽命於四征或四鎮將軍,直屬於楚王轄命,乃是為將者能夠獨當一麵的象征。

    323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