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0522 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謠言
字數:3543 加入書籤
朝歌南郊,那條繞城而過的長河南岸,一座村落之中不起眼的院子裏,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於昨天傍晚多出來一些人,默默的生活於此。
而在這天的傍晚,甚至依舊保持著髒亂差狀態的院落之中,有三個人環繞在一張石桌的旁邊落座。
炭火在桌上燃燒著,燒開了一壺茶。
茶香逸散開來,卻沒有人動手去衝泡到三個人的杯子裏。
“……雖然無賴,但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辦法。”
隱隱對整個殷王朝都有著嚴重威脅力的華賢有些無奈的說道:“兩撥謠言,直至當朝駙馬大人和郡主大人,再有第三撥謠言出手,那個貌似精明實則衝動魯莽的太子殿下就會徹底坐不住了,皇帝陛下忽然間把人支走,讓咱們很有一種拳頭打空的感覺。”
“是啊……”
教宗大人也覺得有些棘手,撓了撓頭:“早知道皇帝陛下會有這樣的安排,也或許就不該早早的和他針鋒相對。原本他在明,我在暗,桌子底下大家都清楚難以相容,至少桌麵上的客套還是有的,但現在,我也成了明麵上的。”
“李旦和鮮花郡主離開朝歌……真的很嚴重嗎?”
二祭祀其實是有些不理解教宗大人和華賢為什麽這麽惆悵的,躑躅著問道:“兩位,恕我直言,其實我一直搞不清楚,為什麽我們花費了如此巨大的代價,居然隻是為了傳播謠言。”
代價當然是巨大的,為了送左維銀等三十個人來到朝歌,給華賢離開東北製造機會,東北軍至少付出了數千生命。
這些遠的不說,就是這兩次散布傳單,城防軍對朝歌的突然搜撿,也對東北軍原來在城中秘密構建的據點造成了嚴重損壞,甚至堪稱毀滅性的打擊。
不管是左維銀的人手,還是集體深入殷王朝腹地,原本準備隻是營救二祭祀的那些引弓之民的死士,大家都是在戰場上飲血的勇士,而今卻是幹著散布傳單這種見不得光的事情。
不是因為這件事情是教宗大人親自安排下來的,二祭祀甚至都有些抵觸。
所有的問題也就集結在一點上:為什麽要散布那些謠言。
“因為,那些所謂的謠言,是我們打擊殷王朝最強大的武器之一。”
教宗大人如是說。
………………
………………
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謠言,所有的謠言的出現,都會隱含某種不為人知的目的。
有些目的可能隻是無傷大雅的玩笑,有些目的可能卻是涉及到方方麵麵的某種陰謀。
朝歌城中通過兩次傳單事件傳播開來的隱隱指向李旦和鮮花郡主的謠言同樣如此。
沒有人知道,這些謠言的措辭以及傳播的步驟先後順序,居然全都是高高在上的教宗大人和東北軍的委員長華賢親自商定的。
第一次的謠言,將整個朝歌的視線全都集中在了李旦和鮮花郡主的身上不假,但是教宗大人和華賢全都料定,李旦和鮮花郡主都不會做些什麽,這兩個年輕人看著年紀都不大,但是做事老辣,風格屬於要麽不動一動就能要人命的路數,不可能再事情一出來就四處招搖。
但是幾位皇子卻又不然,尤其是現在因為皇帝陛下千年之期的臨近,對於皇宮裏那把座椅尤其心熱的太子殿下和三皇子都不可能坐得住。
果不其然,太子首先就跳了出來,甚至不惜派了人手上街殺人,意圖封堵消息的傳播。
這正是教宗大人和華賢想要的——事實上,就算太子殿下真的聽從了鄔先生的意見按兵不動也沒有任何意義,教宗大人指示二祭祀讓那批死士上街“殺人”,並且留下足夠多的活口,散播太子殿下的壞消息,就是補救措施。
至於三皇子,順著油墨、紙張和引燃張想要追查謠言的源頭,也算是一種意料之中的反應。
這一撥謠言,撩動了太子殿下和三皇子的心弦,並且從一定程度上隱隱改變了一點太子殿下在民間的口碑。
而後,教宗大人把俱盧戰場的局打開,再一次將李旦送到了風頭浪尖上。
不是因為別的,隻是因為,教宗大人也好,華賢也好,其實都不看好太子殿下和三皇子的動靜,他們更希望李旦沉不住氣。
所以,不等著李旦獲得進入俱盧戰場的資格的消息帶來的影響落下帷幕,第二撥謠言順勢出場。
看似並不比第一撥謠言傳播更多的消息,然而哪怕是重複的謠言,對於已經被民間的口碑送到巔峰的李旦而言,也是一種無形的影響。
他們都希望在這個時候,李旦能夠站出來,做點什麽。
為了應對李旦的行動,教宗大人和華賢甚至並不介意損失一批人手。
因為,他們需要李旦的動靜大起來,讓天下人看到的李旦不單單是被各種驚駭人心的消息推動起來的風雲人物,而是實實在在的有手段有力量的人物。
事實上,李旦果然不負他們所望,到了今天他們已經確定,李旦隻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皇帝陛下派出的魏九花費了足夠漫長的時間才達成的目的,找到了蘇侯爺的那座府邸。
之所以安排二祭祀帶人緊急轉移,並且並不忌諱二祭祀重新闖入朝歌的視野之中,其目的就在於此。
按照教宗大人和華賢的安排,隨後他們就會對外傳播出第三條謠言……不,是流言!
這一條流言,就會繪聲繪色的宣揚,李旦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局勢之中,抓到重點,然後順著一絲絲的線索,最終找尋到了謠言的源頭,甚至還差一點使得引弓之民那位被劫走的二祭祀落網。
簡而言之,這些謠言,是教宗大人和華賢設定下來的形象工程。
他們需要一兩條謠言把李旦送到風頭浪尖,然後利用一次成功的追蹤行動,來樹立李旦年輕有為的正麵形象。
“李旦,不應該是駙馬,而應該是五皇子。”
教宗大人淡淡說道:“一個平庸的太子殿下和一個年輕有為的五皇子,在皇帝陛下千年之期臨近之時,想要不擦出火花都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