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繁華背後【下】

字數:3492   加入書籤

A+A-




    在段天貴看來,大城鎮計劃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計劃。

    眾所周知,一座城市想要成為一座城市的模樣,首當其衝的就是擁有足夠多的人口,隻要是能夠把農民全都集中在城鎮之中,城鎮本身就已經向著城市化推進了一大步。

    與此同時,因為人口的聚集本身,是要集中不知道多少個地方的村莊之中的人,人一旦離開了,農田自然而然的也就不能說還在農民的手裏。

    最簡單的一點先決條件就在於,一旦農民離著自己的農田太遠,耕種起來也就十分不方便了。

    比如說,原來吃了早上飯不出半小時就能到自己農田裏,現如今單單是在路上就要走大半天,到了地方還沒揮兩下鋤頭,就該回城了,這農田還怎麽種?

    到了這個時候,想要農民繼續保留自己的農田,農民也不願意。

    那麽,下一步的問題又來了,怎麽讓農民心甘情願的離開自己的農田?

    在最初,當段恬還在惆悵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個商人走進了段天貴的視野。

    這個商人,是南城本地著名的建造商,城區之中的很多建築,都是出自這個商人之手。

    也或許是命中注定的變革,當段天貴把自己的計劃向這個商人和盤托出之後,商人敏銳的察覺到了其中的生財之道,果斷同意,他願意幫助城主大人踢開第一腳。

    這第一腳,就是一大片新式的住宅。

    段天貴沒有花一個銀元,首先就看到南城城區之中多出來這樣的一大片住宅。

    然後,段天貴就開始一步步的頒布自己的法令,要求周邊的農民搬到城裏來住,搬進這片新住宅。

    這種搬,當然是有條件的,農民們可以自己掏錢購買新住宅,也可以用原來的住宅置換。

    當然,農民們原來的住宅不值幾個錢,差價還是要補齊的。

    那個時候,南城的房價並不算貴,所以很多農民想到自己花很少一部分錢,就能住進新房子,都感覺很劃算,而且還可以改變命運,等到自己上了年紀,可以告訴後代子孫,是他在有生之年把他們家從農民變成了城裏人。

    於是乎,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新住宅區裏全都住滿了人。

    表麵上看,這是一個惠民政策,第一批進城的農民損失都不大,大家的臉上也都有笑容。

    笑過了,大家也就發現,家裏原來的農田離家太遠,耕作不方便,很多人也就選擇了將農田出售。

    接盤農田的不是別人,正是房屋建造商。

    甩掉了農田的負擔,農民們再一次的露出笑臉,感覺新生活開始了。

    隻是,農民們卻不知道,笑得最開心的其實還是城主大人和建造商,也就是那位和城主大人合作的商人。

    農民們根本就沒注意到,這一次的搬遷,讓他們丟掉了祖宅,差點沒把一生的積蓄全部掏空,盡管後來賣田多少又賺了一些,但是他們賺到手的這些錢,其實本來就在他們自己的口袋裏。

    經過這一番折騰之後,城鎮大人和商人非但沒賠錢,扣掉最初建造住宅的花費,錢財上略有盈餘,還撈到了大片大片的土地。

    這個過程,貌似皆大歡喜,誰都沒吃虧,然而作為第一批入城的農民,城區的新居民給其他沒進城的農民做了一個榜樣,沒等著城主大人發布新命令,就有大批大批的農民吵著嚷著要進城做一個城裏人。

    第二批住宅順理成章的建成了,房價不動聲色的略有抬升。

    然後,又一批農民喜笑顏開了,賺到了更多的錢還又拿到了新農田的商人一樣開心起來。

    這個循環,在段天貴管理南城的初期,持續了好幾批的農民,而南城的房價,也在不動聲色之間,以最初的價格為基數,翻了兩番。

    到了這個時候,進了城的農民們漸漸意識到,不再種地的他們生活不再容易,而沒有進城的農民也開始懷疑自己口袋裏的積蓄是不是能夠在城裏買得起房子。

    於是乎,依舊是十分順理成章的,,段天貴發布了貸款的策略,如果你想要在城裏買房子,如果你的錢不夠,沒關係,城主府貸給你,隻要你按照一定的利息逐月製服欠款就沒問題。

    這個策略,造就了南城第二撥進城熱,更多的農民蜂擁進了城市之中,而城主府裏麵關於農民貸款的記錄也開始堆積如山起來。

    也有人懷疑,城主府得要多有錢,才能把錢貸出去那麽多。

    其實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城主府自始至終都沒往外掏一個銀元,所謂從城主府貸出去的錢,按照規定,都是直接轉給建造商的,這個錢隻是在賬麵上走一走,根本不需要真正的銀錢往來。

    段天貴的城主府發了,建造商也跟著發了。

    尤其是在大麵積的農田全都集中起來之後,建造商一批一批的又把手中的農田出售給其他的大地主,換取了更多的現金流。

    轉眼數十年過去,南城轄區內幾乎所有的村莊都已經搬空,所有的民眾全都完成了從農民到城裏人的轉變。

    然而,南城其實本質上還是南城,最值錢的東西歸根結底還是那些農田,南城的城鎮本身容納了足夠多的人進來居住,卻沒有製造出足夠多的工作機會。

    失去了農田的人們,生活越發的艱難,尤其是那些最後進城的那些農民,身上還都背著貸款,每個月不還錢,就會遭到城主府的催收。

    越來越多的人在城裏的生活變得很糟糕,甚至於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

    於是乎,強盜自然而然的出現了,那些活不下去的人們隻能用這種野蠻的不講理的方式,來維係自己的生存。

    南城匪患,由此而生。

    漸漸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可以說,這個城市的繁華,是以無數失地農民的血淚堆積起來的。

    把整個南城建造的務必繁華的段天貴,從這個意義上說,才是南城最大的匪,最大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