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第五皇子的流言

字數:3434   加入書籤

A+A-




    夫人,是一種稱謂。很多女人都會被稱之為夫人,就連民間,也經常會出現夫人夫人的稱謂,比如王夫人,比如李夫人,比如……

    但在國立法術學校第一期學員的嘴裏說出來的夫人,隻代表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三百年前的鮮花郡主。

    自從鮮花郡主和校長李旦完婚之後,鮮花郡主就成了校長夫人。

    ……年輕人看著年輕,其實也已經有三百多歲了,現如今乃是一位七星**師。

    遠在三百年前,當他報名參加國立法術學校的招生考試的時候,不過是一名三級法術學徒,而且還是一個在職業測試中心被認定為最多隻能成為一級法師的沒有前途的窮學生。

    三百年前,國立法術學校的首任校長李旦盡管隻是親自帶了大家不足兩個月的時間,但是卻在修行套路上給大家展開了另外的一扇窗,讓很多學生突破了職業測試中心曾經給出的黯淡無光的未來,走進光怪陸離的高端修行者的行列。

    年輕人姓易,叫易忠恕。

    “夫人怎麽能不瘋?”

    易忠恕和黃飛虎一起感歎著:“你我都知道,這跟校長進了俱盧戰場沒關係,主要還是陛下的心意……”

    黃飛虎愣愣神,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易忠恕提起來的話題,在過去的三百年內,早已經成為禁忌,膽敢公開談論的人都沒有什麽好下場,被株連九族的也大有人在。

    然而,黃飛虎明白,易忠恕隱而未發的那些話,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事實。

    三百年前,在帝乙陛下千年之後,帝辛陛下剛剛登基之初,不過一兩個月的時間之後,殷王朝忽然間就有一些關於校長李旦的流言開始肆意傳播。

    這些流言聲稱,其實李旦根本不姓李,而應該姓殷,他也不是來自窮地方的窮小子,而是前代帝乙陛下的第五皇子。

    流言說,李旦知道了自己第五皇子的身份之後,對帝乙陛下頗多怨恨,所以一直謀劃著想要謀反,比如帝乙時代傳播最為廣泛的南城之行,其實李旦也沒有傳說之中那麽的大公無私,一心為民,而是將從段天貴手中得到的大筆財富盡數據為己有,留作他用。

    也就是那時候的帝乙陛下心疼這個一直沒長在身邊的兒子,這才沒有深究這件事。

    後來,李旦借著大婚的機會,把自己的媽媽玄理從鹿驛城接到了朝歌,除了參加他的婚禮的之外,更主要的就是想借媽媽的罪,向帝乙陛下要挾,要求更多的所得,乃至皇位繼承權。

    是教宗大人在關鍵時候,暗中強行壓製了李旦的這種野心,並且強行將其實並不願意進入俱盧戰場的李旦送了進去。

    六個月之後,李旦沒有像是曆代傳說之中進入俱盧戰場的強者一樣,從俱盧戰場之中走出來,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李旦在俱盧戰場內部遭到了天譴,魂飛湮滅。

    傳言總結說,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像是李旦這樣的亂臣賊子,就應該受到天誅地滅!

    這樣的傳言,起先似乎隻是一丁點的風,但是很快的就在朝歌,在整個殷王朝蔓延開來,在民間掀起了巨大的風浪。

    很多貧苦百姓不相信這是事實,尤其是南城那些親身感受到了李旦帶給大家的生活改變的百姓們,更加不相信這一點。

    李旦的故鄉,鹿驛城的老百姓們甚至聯名上書,要求朝廷強烈譴責流言製造者,並且更加強烈的要求朝廷,務必抓捕這些流言製造者,還李旦一個清白。

    在流言的包圍以及各種反彈的壓製下,帝辛陛下下詔,在某種程度上恢複了李旦的名譽。

    然而不出半年,李旦的故鄉,鹿驛城南郊的曲仁裏村莫名其妙的遭受到河患,整個村子一夜之間被河水淹沒,不複存在。

    緊接著,在南城,曾經為了李旦奔走呼號最為積極的一些城鎮和村莊,也紛紛遭受到滅頂之災。

    帝辛陛下登基的那一年,被稱之為災患之年,意思是說,在那一年,殷王朝發生了太多太多的災患。

    然而,誰又能說得清楚,這些災患究竟是天災,還是**?

    與此同時,國立法術學校對這些流言的反應同樣激烈,學生們甚至用罷課遊行的方式,走上街頭,為李旦正名。

    包括黃飛虎,包括易忠恕,都是當時走上街頭的學生之一。

    結果,遊行示威沒多久,出身於朝歌貴族家庭的那些學生們全都被家長警告了,而來自外地的學生們全都收到了家書,要求大家安心讀書。

    誰都明白,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正在背後操控著,壓製著這種聲援李旦的熱潮。

    這股力量,希望吧李旦徹底淹沒在曆史的泥沼之中。

    有一些失去家庭的學生莫名其妙的失蹤了,連屍首都沒能找到,另一些沒有家庭的學生,在某個夜晚,默默的離開了國立法術學校。

    國立法術學校第一期學員一百人,經曆了校長李旦的聲譽流言風波之後,十去六七,不是死,就是走。

    多少年來,雖然一直沒有證據證明,這件事的背後有帝辛陛下的影子,但是從朝廷軟綿綿的詔書和無所作為的反應來看,帝辛陛下難逃幹係。

    私底下,黃飛虎和易忠恕也曾經討論過,帝辛陛下乃是順位繼承人不假,但是帝辛陛下登基前親政上百年,所有政論建樹,幾乎全都出自現在已經成為朝廷首輔的鄔先生之手,他本人並沒有太多成就,而李旦不同。

    雖然李旦沒有坐到門下中書的位置上,但是不管籌建國立法術學校,還是南城之行,都對普通民眾的生活造成了直接影響。

    而且這種影響還是向好的影響,不管是國立法術學校招收來的那些窮苦學生,還是南城的老百姓,都在心裏念著李旦的好。

    尤其是在李旦第五皇子的身份借由那個流言,公之於眾之後,帝辛陛下如何能夠容下李旦?

    李旦的存在,對於帝辛陛下就是眼中釘肉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