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開端(四)

字數:4264   加入書籤

A+A-




    工程船由於沒有太多載重,所以提前到達了貝克島附近的海域。

    建木計劃的地麵站,具體位置就是在貝克島的南側海灘在南延伸出去,這顯然需要填海造陸。

    由於有建造南沙航天城的經驗,聯邦對於建設大型海麵工程,技術累積已經相當的成熟。

    不過建木計劃的地麵站,有一個硬性要求,那就是必須采用一體化建築,同時建築物必須和地下的基岩連接在一起,形成足夠的穩定性和重量。

    畢竟纜繩和同步軌道空間站,兩者加起來的重量,可是非常驚人的。

    按照矽烯—超碳納米管的密度,以及纜繩的直徑3.2厘米,平均每公裏纜繩的重量,是5.6噸左右。

    而纜繩總長度是35786公裏,還是一上一下兩條纜繩,由此可以計算出纜繩的總重量是40萬噸,加上5~6.5萬噸的同步軌道空間站,總重量達到了45~46.54萬噸。

    如此龐大重量產生的拉扯力,必須利用足夠龐大的地麵配重來穩定,不然太空電梯一運行起來,地麵站都可能被直接拉上半空,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

    因此貝克島地麵站的規模,才會達到占地麵積.5公裏的程度。

    一方麵如此龐大的地麵站,可以提供幾十億噸的配重,加上連接著基岩,會進一步提升配重的穩定性。

    另一方麵,龐大的建築物,也可以作為配套設施使用。

    30艘工程船在測量好位置後,便開始進行初步施工,他們需要向海底的岩層鑽孔,鑽出深度1500~3000米的鑽孔。

    然後將管道、造岩劑、矽烯—超碳納米管製造的線網,一起植入之中,形成連接基岩的地柱。

    建設完成地柱之後,就可以在地柱的基礎上,進行填海造陸、吹填造島,同時打造一些地下建築群。

    這些建築群必須和地柱連接在一起,保證它們都處於一體的狀態,而不是表麵貼合,實際卻沒有任何連接的狀態。

    最後就是建造通天塔,完成這座3.5公裏高度的龐然大物。

    完成地麵站的建設,而同步軌道空間站、纜繩方麵,估計也差不多可以完成了。

    黃修遠和一眾工程師們,根據當前的生產力,估算了一下工程進度,大概在3年內可以完成建木計劃。

    至於太空電梯的運輸力,按照初步設計的纜繩直徑,估計可以每一次可以拉300噸左右。

    即電梯車廂的總重量,應該在300噸左右。

    別看這個重量非常少,實際上這是一個車廂的重量,一條纜繩上,並不是一次隻能拉一個車廂。

    根據計算,隻要調節好車廂之間的位置,平均每500公裏左右,就可以安裝一個車廂,以纜繩35786公裏的長度,可以安置七十多個車廂。

    相當於單纜繩最大的運輸量,是2.1萬噸左右。

    這是單線,另一條纜繩是向下運輸的,同樣是也是2.1萬噸左右。

    不過考慮到,需要在中間加裝幾個中間空間站,至少要建設近地軌道空間站、中層軌道空間站,可能需要犧牲一部分運輸力。

    最後設計出來的重運輸力,應該是單線1.8萬噸左右。

    而車廂的速度並不快,巡航速度是5公裏每秒,這也是為什麽要每一個車廂間隔500公裏的原因,就是為了在突發狀況下,可以留下100秒的應急時間。

    按照這個速度,一個車廂如果要從地麵站前往同步站,最快的情況下,需要7157秒,即119分鍾一趟。

    一天下來,在理論上可以運輸12趟。

    考慮到實際情況,一天可以跑10趟左右,就差不多是極限了,也就是說太空電梯一天的總運輸量,最大在18萬噸左右。

    一天18萬噸,這對比當前的運載火箭,載荷基本是提升了兩個量級。

    如果將運載火箭比喻成小貨車,那太空電梯將相當於鐵路運輸,兩者的差距非常巨大。

    在無法建設質量投射器的藍星,太空電梯是當前的最優方案,也是解決普通人進入外太空的好辦法。

    畢竟畢竟普通人沒有經過專業訓練,除非進行人體改造,不然很難一下子適應宇宙飛船的強烈加速力。

    而太空電梯是可以慢慢加速的,不需要一下子將速度飆上去。

    雖然聯邦的抗荷艙技術,已經變得越來越成熟,但是有一個比較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必須進行人體改造,安裝一些輔助的器材。

    這也是現在宇航員們的職業標誌,身體表麵有明顯的控製閥。

    如此明顯的改造,雖然對於很多人而言,並不是不能接受,就如同打耳釘、鼻環之類。

    但是也有很多人表示接受不了,因此必須考慮另一個補充方案,讓盡可能多的民眾,可以參與到宇宙開拓事業之中。

    黃修遠將建木計劃的地麵站臨時總部,設置在貝克島的北側,站在島嶼的最高峰,清晰的可以看到南側海麵上的船隻。

    此時那些大型運輸船,已經運載著大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陸續抵達了貝克島的南側。

    多達374萬噸的原材料、零部件,足夠工程隊迅速在海麵上,建設起一個浮島群。

    所謂的浮島群,其實是為了方便海麵施工,而專門設計的臨時海麵基地。

    浮島群的功能,主要是通過一片臨時的落腳點,作為臨時碼頭、倉庫、生活區、施工場地。

    另外還可以根據需要,添加一些有特定功能的浮島模塊,比如發電站、加工廠、海上養殖場、農業工廠、機場和防禦模塊。

    隨著那艘核聚變發電船——奮鬥號抵達後,浮島群的能源也不再是問題了。

    浮島的海水淡化模塊拚接上去後,緊接著是生活區的各個模塊,包括員工宿舍、餐廳、運動場、娛樂區、親屬招待所、生活物資倉庫之類。

    這就是聯邦的硬實力。

    可以在一個星期內,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海麵上,建設起一個麵積5平方公裏的海上浮島群,這裏最大可以容納1.5萬人在此生活工作。

    加上貝克島本身的陸地麵積,聯邦迅速在這裏完成了初步改造,第一批8237名員工,各司其職的進入工作狀態。

    一個星期後,運輸船陸續離開,返回澳洲運輸下一批材料。

    而浮島的西側海麵上,已經建設了一個大型的機場,可以容納大型運輸機的起降。

    黃修遠這些天,也忙著和項目的其他負責人,商討地麵站、同步站,以及纜繩、廂車的事情。

    有初步方案,並不代表高枕無憂。

    技術時刻在進步著,如果有更好的替代材料,或者替代技術,他們需要及時跟進和修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黃修遠忙碌著太空電梯的事情。

    而其他人也沒有停下腳步,比如謝清團隊,就在月球主持電場合成新材料;陸學東和張鏡鑒等人,忙碌著碳基芯片的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