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測試場

字數:4153   加入書籤

A+A-




    瀛洲島下方。

    這裏有灼熱粘稠的空氣,也有一個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金星農業實驗測試場。

    金星農業實驗測試場,這是今年年初才建立的大型農業測試場,這個測試場的位於地麵上,內部的可以利用麵積為3000畝。

    目前雖然隻有兩名太空農業研究員在這裏工作,但這裏對於金星的未來,有著至關重要的這樣。

    人類要移民外星,除了要克服各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之外,還有重力和食物問題。

    藍星與金星的距離,雖然是最近的行星,但最近的時候,也超過了4050萬公裏,相當於環繞藍星赤道1012.5圈。

    就更別提,雙方距離最遠的時候,達到2.471億公裏,而且中間還隔著一個太陽。

    如此遙遠的距離,人口不多的時候還好,一旦人口提升上來,那食物問題將是一個大麻煩。

    因此金星農業測試場應運而生。

    這也是瀛洲島市,為什麽要懸浮在金星南極圈內的原因。

    我們的知道,一個星球的重力,在其各個區域都是存在一定差別的。

    就以藍星為例,藍星的赤道海平麵附近,其重力為9.78;而藍星極地海平麵附近的重力,卻是9.832。

    兩者差了0.052。

    同樣,影響重力的另一個因素,則是海拔高度,在相同緯度下,通常星球的低地區域,重力會高一些,而高原地區的重力,會相對低一些。

    也就是說,在一個星球上麵,赤道的高原地區,表麵重力是最低的;極地的海平麵或者盆地,其表麵重力是最高的。

    按照這個規律,那金星上哪裏的重力最高,自然就是金星南極圈內的低窪盆地。

    為什麽要選擇金星重力最高的區域?

    因為金星的平均表麵重力8.87,比藍星的平均表麵重力9.807,低了0.937左右。

    如果再找金星赤道地區,那兩者的重力差距會更大。

    更加一係列測試後,航天部拿到了金星全球各地的重力詳情,找到了一處最接近藍星重力的區域。

    金星南極圈的神農盆地,這個盆地雖然不是在金星南極點上,但因為其地下存在一個巨大的質量瘤,導致這裏的重力,比南極圈內的其他地區偏高一些。

    在這裏測到的重力,是9.054。

    這個重力數值,也就比藍星最小表麵重力9.78,低了0.726左右。

    此時農業測試場內,已經種植了很多蔬菜水果,包括黃瓜、番茄、卷心菜、西蘭花、青椒、甜椒、小白菜、南瓜、胡蘿卜等。

    另外還有作為糧食作物的土豆、番薯和小米,至少水稻和小麥,需要等明年的新設備過來。

    除了蔬菜水果、糧食作物,還有專門從藍星運輸過來的海藻培養艙,可以用於生產各種可食用海藻。

    另外就是養殖動物方麵,畢竟純植物的飲食,可會導致身體營養不良的,甚至會出現精神問題。

    從藍星誕生,人類的始祖們就不斷進化,作為雜食性動物,人類已經將吃肉刻入基因之中,如果長期不吃動物性食物,後果就是整個族群的退化。

    別以為這是在危言聳聽,看看同樣是哺乳動物,但豬、狗、老鼠的智力,明顯是高馬、牛、羊的。

    這其中,有其內在的生物邏輯。

    那就是通過食物獲得能量的效率,植物性食物可以提供的能量太少,比長時間的大量進食,這會導致大腦獲得的能量同樣不多。

    要知道,人類的大腦是需要非常多能量的,如果不吃肉,時間一長,大腦為了機體可以生存下去,隻能減少腦部的能量消耗。

    腦部的能量供應不足,後果就是大腦功能下降,畢竟宇宙是能量守恒的,本來就不存在,既要大腦工作,又要大腦低消耗的生物。

    金星專區如果要容納大量的人口,無論是蔬菜水果、碳水主糧,還是高蛋白高脂肪的肉類,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因此金星農業測試場,必須考慮養殖動物,但是大型動物運輸到金星,不僅僅是重量很重,還要麵臨嚴重的路損,以及環境適應問題

    在迫不得已下,航天部根據月球農科所的研究數據,選擇了容易運輸的魚類、昆蟲、老鼠。

    目前在金星農業測試場中,一共有4個魚箱養殖艙,分別養殖羅非魚、塘虱、海鰻、鯧魚。

    昆蟲方麵,同樣是四個養殖艙,分別養殖蝗蟲、竹蟲、蠍子、蠶。

    最後就是四個養殖老鼠的養殖艙,雖然是老鼠,但也不是普通的老鼠,而是專門培育出來的肉鼠。

    這種肉鼠在藍星,已經進行過幾十代的篩選培育,而且隔絕了自然環境,它們體內並沒有鼠疫病毒和寄生蟲存在。

    在金星也沒有外星微生物,它們在這裏基本不需要擔心微生物感染的問題。

    雖然昆蟲和魚肉同樣可以提供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昆蟲身上的蛋白質,又被稱為異種蛋白,和我們常吃的哺乳類蛋白,是存在一定差異的。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吃海鮮或者昆蟲,會出現過敏、拉稀之類,這就是因為人類的族群之中,很多人並不能適應異種蛋白。

    別說昆蟲和魚肉蛋白了,哪怕是同樣是哺乳動物生產的牛奶,很多人喝了之後,也會出現拉稀的現象。

    適應性進化是沒有辦法一蹴而就的,因此哺乳動物的蛋白,是必不可少的食物。

    專門培育出來的肉鼠,成為現階段金星少數可以自給自足的哺乳動物蛋白來源。

    當然,航天部已經在準備肉雞和蛋雞的養殖艙,準備為金星增加蛋白質種類,隻是需要時間來逐步完善。

    對於遠在金星的宇航員而言,未來吃鼠肉和雞肉,基本就是常態化的食譜了。

    其實習慣了,就沒有太多心理壓力,畢竟這些肉鼠的養殖過程,宇航員們都一清二楚,隨著比藍星上的不少養殖場還幹淨衛生,肉鼠本身也是經過幾十代篩選培育出來的。

    而且肉鼠的繁殖和生長速度非常快,加上超強的環境適應力,在飼料供應充足的情況下,一年可以生6~8胎,每胎5~10隻。

    從小鼠出生起,隻需要2~3個月,就可以發育到可以繁殖狀態,同時也差不多進入體重最大階段。

    肉鼠是專門培育的,平均7周左右,就可以長到3~4斤,出肉率在72~75%左右。

    反正兩名農業研究員,就經常拿來涮火鍋和燒烤,味道和口感接近豬肉,在無法養豬的金星,這種肉鼠又被宇航員們稱為“小豬”。

    隨著金星農業測試場投入運行,未來聯邦從藍星運輸到金星的補給中,將會減少很多難以保存的食品。

    在發展農業方麵,金星比月球、火星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