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騰龍二年
字數:5290 加入書籤
又是一年秋月好,天空逐漸晴朗,時間過得飛快,史從雲站在宣德門城頭遙望北方,心裏有數不清的惆悵,終於在一次賢者模式之後,他徹底看清了自己。
他承認, 他不裝了,其實對於蕭綽的種種說法都是給自己一個理由,他無非就是.......想嚐嚐看,誰讓她在後世那麽出名,這麽一個樸素的理由,甚至不帶半點感情的。
為此史從雲深深反思了自己的過錯,自省了很久,這不能因為下半身的衝動耽誤國家大事啊,不過也越發期待起來。
直到七月末, 八萬頭牛羊被李漢超接收,其中大部分運到大梁之後,令史皇帝摩拳擦掌的蕭綽卻沒有按時到來,蕭思溫為此上了一道請罪表,說是他女兒害了風寒,遠行可能會危及生命,希望秦國天子能夠寬恕到明年,再送他女兒南下。
這無疑令磨刀霍霍的史皇帝意興闌珊,興致全無,但考慮到蕭綽確實還小,不過十一二歲的孩子,他就算再禽獸還是想當人的,便同意了蕭思溫的請求,在心裏又感慨, 當皇帝就這點好。
.......
七月初, 負責疏浚洛陽附近運河的陳承昭傳來好消息, 說整體工程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
史從雲十分高興,正好閑著沒事,於是七月中旬親自乘水軍新船,沿著汴水進入黃河,隨後往東去洛陽巡遊,朝中的事情則交給範質去管。
史從雲慢慢也發現,老友比茅坑裏的石頭還硬,油鹽不進,冷熱不吃的臭脾氣也是有好處的,那就是自己不再,讓他主理朝政的話根本不用擔心宰相會徇私枉法,拉幫結派。
而史皇帝的此次巡遊也意義重大,皇帝在這個時代的影響力是遠超後人想象的,天子去洛陽轉了一圈,很快就使得神都迎來許多新的機遇,商旅接踵而至,不少退休的官員也到了洛陽。
到了洛陽之後,史從雲觀察了周邊的情況,發現洛陽很多地方正慢慢從戰亂中恢複過來。
作為中原與關中, 河東, 蜀地交匯之地, 洛陽的發展和恢複是很快的,不過最關係它興衰的還是關中。
因為水土流失,人口東移等原因,關中如今也不複往日繁華。
史從雲在洛陽期間,好幾次領著親兵出城,騎著馬去田間地頭,村寨之間觀察周邊的情況。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洛陽確實開始恢複過來了,不過相較大梁還差得遠。
洛陽因為運河恢複,加上這些年和平的鋪墊也逐漸恢複往日的繁華,但屬於其的高光也在逐漸消散,看了周邊的情況好多天後,史皇帝也明白過來為什麽洛陽逐漸掙不過東麵的城市了。
關中落寞了.......
關中平原本就不大,在人口不多的時代足以供養整個朝廷,但隨著社會發展,人口增長,關中那地方就注定沒法養活太多人,唐朝就已經出現在糧食不濟的時候,整個朝廷要動遷,由皇帝帶著百官去東都洛陽“就食”的情況。
而關中的落寞也注定了洛陽的落寞.......
史皇帝也不由得有些落寞的說:“關中興則洛陽興,關中頹則洛陽頹......”
很少有人能體會史皇帝話背後的落寞,不隻是因為關中的沒落和洛陽的沒落,還有更加大局長遠的考慮。
因為他明白,在這個交通不便的時代,首都所在的位置就決定王朝影響力能夠輻射的範圍。
自西漢打通河西走廊並控製西域之後,到唐朝丟失,之後的宋、元、明都未再控製西域。
直到清朝重新奪回之後以“固土新歸”之意,取名“新疆”,而這中間隔了一千年。
宋朝不說,明朝、元朝沒法像漢朝那樣控製西域,越過蔥嶺,總覽絲綢之路,甚至沒法完全控製河西走廊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國都東遷,向西輻射力量困難。
正因為如此,史皇帝始終念念不忘,希望以後有機會把國都定在盡量靠西麵。
國都所在,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戰略目的,就好像孫權為迎戰西蜀將國都西遷前線一樣。
明朝把首都移到北京,很多人說是天子守國門,可那是後期戰略保守,不思進取時候的說法了,一開始遷都可不是為去“守國門”的,而是想著向北用兵,因為首都在北京,帝國的力量向北輻射就方便,往北用兵就能大大節約成本。
同理,要控製河西走廊,控製西域,最好定都長安,其次就是洛陽,這就是史皇帝一開始就有的執念,他想著收拾了南北,等二十年後他就遷都洛陽,經營西域。
他讓陳承昭等人修繕運河也有這樣的長遠考慮,就如當年趙匡胤所說,“以山河之勝去冗兵,尋周漢故事”。
這也是他的願望,隻是這次來看之後,心裏又涼了許多,因為洛陽比起大梁的繁華是沒法比的,關中沒落,江南興起也讓洛陽失去了優勢。
不過這些他都沒與外人說,他重重賞賜了陳承昭,將他調往機要司,一同負責新船的建造。
又在洛陽見了自己已經退休的老丈人符彥卿。
符彥卿的主動退位放下兵權給所有的節度使做了一個好榜樣,所以無論從情感上還是政治上考慮,他都沒有虧待自己的老嶽父,見麵之後又賞賜了不少財物。
一直在洛陽逗留到七月末,朝中的範質已經寫了好幾封信催他回去,史從雲才戀戀不舍離開洛陽。
回去的時候他依舊乘坐新型炮艦,在甲板西亡,群山萬壑在日光中逐漸變小,白日當空耀眼,神都聳立茫茫河畔,不複當年神采,再往西是蒼茫天穹,縹緲群山,黑壓壓在天際截斷遠眺的視線。
在目光那頭,雖然什麽都看不到,史皇帝卻知道那裏有念念不忘的河西走廊,西域以及與世界的聯係通道......
.......
七月最後兩天,他回到大梁,百官在程橋驛迎接,連給了閑官的趙匡胤也來迎接,著實讓史皇帝好一番心驚膽戰。
畢竟趙匡胤加上陳橋驛,那確實太嚇人了。
隨後便得知遼國的消息,和蕭思溫的書信。
當天的會麵也讓史從雲想起一件事來,拋開他那些先入為主的防範,老趙確實是個人才啊,心裏便有起複他的意思。
......
到中秋佳節,史皇帝大宴群臣,機要司給他獻上一份打禮,那就是第八百門大炮!
史從雲激動的親自在皇城中打了一炮,以此來慶祝秦國地八百門大炮的誕生。
眾人都看出了皇帝高興,也對火器的事情越發。
到了九月,機要司又新提了一種研究,他們稱為“步兵炮”,史從雲卻一眼就看出來,他們想弄的就是單兵用的火槍。
史從雲立即批準了,並且批款,雖然技術上還很難,需要不知道多少年,可在這樣的事上他向來不吝嗇。
到冬天,朝唐上沒有大事,之間發生一些洪澇,史從雲讓陳承昭去處理安撫,今年河北依舊豐收,不過沿黃河的幾個州縣遭遇洪災,需要賑災也花費不少。
而在後宮中卻有大事,花蕊夫人和皇後六妹都在冬天臨盆,這無疑也是件非常大的事。
皇後自不用說,而花蕊夫人也是眾多蜀地官員的依靠,如孟玄喆,韓保正,韓保升等,他們都希望同是蜀地來的德妃能母憑子貴,有更高的待遇。
而皇後那邊早就天下人都看著了,雖然史皇帝正是壯年,但如果皇後產下嫡子還是能讓他們安心,而且這兒子越早越好,以免步了周世宗的後塵......
不過最終情況卻讓有些人失望,皇後和德妃在冬天產下兩位公主,年紀大的是花蕊的女兒,史從雲起名叫史芳,年紀小的是符六妹的女兒,史從雲起名叫史琳。
.......
時光飛逝,騰龍二年很快便走到末尾,這是難得平靜的一年,史從雲沒有主動對外發起戰爭,反而與最大的敵手遼國議和,保持和平,讓天下人都以為秦國是不是準備放緩對外征伐的腳步了。
隻是這些和平之下,秦國新水軍組建完畢,職業禁軍擴充到二十萬!
新炮艦開始批量製造,列裝水軍,大炮已經上了船,汴水河畔的工坊不停,積累大量火藥,一門門大炮也被加班加點生產出來,到明年秦軍的大炮就會超過一千門!
所有的所有,外界並不知曉,他們隻看到史皇帝勒索遼國的郡主,遊曆古都洛陽,對南漢的挑釁沒有發起雷霆反擊隻是適可而止,遊山玩水,遊手好閑。
但隻有他身邊的大將和宰相們,汴水河畔延綿數十裏的工坊工匠們熟知天子的野心,和平靜下積蓄的恐怖力量。
史皇帝雖然在河東以一當百,但他不是莽夫,心裏明白進退隱忍,取舍之道,智者不打沒準備的戰,也不會怒而興師。
一切都是基於整體利益的考量,和天下形勢的判斷,當然......蕭綽除外。
總之史皇帝自以為自己是個好皇帝,他的蟄伏和等候不會白費,終有一日會爆發出來,以排山倒海,雷霆萬鈞之勢襲卷南北,一統天下。
而騰龍二年,就是積蓄力量的一年,也是難得安慰平靜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