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文化改組

字數:4360   加入書籤

A+A-




    “北方有什麽消息。”蕭思溫一身漢人官服,外麵披著厚厚的狐裘鬥篷,目光有些閃爍。
    “陛下還是一如既往,這次去草原已經兩個多月沒回來,宮裏的妃子留不住他的心,他喜歡和野狼,狐狸,馬群待在一起。”大殿中,北方來的官員一麵嚼著羊肉一麵頗為不滿的說。
    他風塵仆仆,穿戴也和南京的官員十分不同,是傳統的契丹族人服飾。
    在南京,普通人一看就明白,這是北麵來的人。
    蕭思溫沒說話,而是問了別的,“陛下和往常一樣嗎?特別是在行宮裏。”
    那人看著他,不說話。
    “你放心,南院有很多珍寶,這裏離上京也很遠。”蕭思溫開口。
    上京來的官員放下手中的肉,壓低聲音小聲說:“陛下還是喜歡喝酒,醉酒之後經常打罵他的宦官和宮女,還殺了不少人,特別是再次被秦國打敗之後,陛下越來越暴躁了。”
    蕭思溫點點頭:“朝中有什麽變動。”
    “年輕的耶律休哥是新生狼崽,他年紀輕輕跟著宰相討平了叛亂,如今在朝中威望很高,陛下也在草原上接見過他。”
    蕭思溫點頭,心裏盤算著這些聽到的消息,隨後他又問了不少。
    來的是北院皇帝身邊的親信,他來南京是來給天子收取一些貢品的,這也是打聽北麵消息最好的途徑。
    打聽之後,他派人送來不少財寶,隨後又安置了使者,之後才匆匆出門,與找南院政事令郭襲,知南院樞密事高勳商量事情。
    蕭思溫在南北兩院都有許多秘密的同盟和得力幹將,幹將如耶律皇族中,如今寄宿在他手下的耶律斜軫,而同盟最重要的是兩個漢人,一個是南院知樞密院事高勳,一個是南院樞密使兼政事令郭襲。
    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高勳是個喜歡結交貴族,渴望功名利祿的人,當初他就是從南麵的晉國投降過來的,還受封趙王。
    對他這樣的人來說,一次重大機會,獲得上升的機會是十分難求的,而眼前就有。
    而郭襲則是各十分有能力,也十分傳統的漢人官員,忠君愛國,兢兢業業呢。他好幾次給當今天子上書,希望天子不要沉迷狩獵,好好應該注重國事,打理天下,勤勉朝政,都如石沉大海,毫無回應,加之南方秦國的壓力越來越大,讓他感覺不能在這麽下去。
    何況當今陛下是靠兵變隆登至尊,得位不正,所以他也有了其它心思。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契丹八部大族,都曾向他隱晦透露過不滿,連年的戰敗,契丹人死傷慘重,朝廷的不作為讓不少人越發不滿,還有一些則是原本就心懷鬼胎,想要算一算多年前的舊賬。
    在不知不覺間,他才發現自己的同盟多了不少,這樣蕭思溫越發激動。
    這些年來,契丹南北兩部,已經越來越漢化。
    南院大王治下,漢人逐漸成為最多的民族,而國家主體本身契丹族文化上卻完全不是漢文化的對手,越來越被同化,隨著核心理念上“遵儒崇佛”,政治體製上照搬漢製,越來越多的新一代官員,如蕭思溫等,不隻讀四書五經,很多習俗也越來越偏向漢人那一套。
    而北院靠近草原,又是契丹人為主的遼國政治中心,漢化則更加緩慢些,所以南院的官員穿戴如果不摘帽子看發型,幾乎和南麵的漢人官員一模一樣,而北院來的官員不少還保留契丹人的衣食住行習慣,十分容易區別。
    除去對當今天子的不滿,他們這些人其實都認同,如果大遼國想要長遠,必須學習漢人的辦法,國家必須規範,文化需要傳承,雖然到如今已經有不少漢化的變革,但還遠遠不夠,如果他們動作不快,遲早不是南方的對手。
    好在秦國皇帝之前給來信,雖然還是催促他把燕燕送過去,但也寬限了兩年,讓他有更多時間來斡旋。
    而且看史從雲強橫的口氣,想必接下來幾年,他們會暫休兵戈,如果秦國禁軍全在大梁,他們其實十分畏懼,之前的兩次慘敗,一次丟了幽州以南所有土地,一次丟了雁門關以南所有土地,如今還曆曆在目,他不敢忤逆。
    說起這件事,他也十分頭疼。
    如果說皇子耶律賢喜歡燕燕倒是好理解,因為兩人青梅竹馬,兒時還經常一起在永興宮附近玩耍,可為什麽連燕燕都沒見過的史從雲要盯著她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