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新銳

字數:4009   加入書籤

A+A-




    又一年秋去東來,時光飛逝,十月,初冬寒意已經渡過黃河,細膩無聲隨著白月侵入大梁。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史從雲一開始並不懂這詩的意思,來這個世界這麽多年之後才懂什麽叫搗衣,這時的人們穿的可不是後來的棉布衣服,多數百姓穿的都是硬麻布。
    這樣的麻布十分堅硬,到了冬天要穿的時候必須拿出來搗一遍讓它變軟才能穿戴,至於禦寒.......基本靠抖了。
    隨著入冬,千家萬戶也開始搗衣了,大梁也能聽到萬戶搗衣聲了.......
    戰爭準備也開始越發的頻繁,越來越多的資源開始投入對戰爭的準備之中。
    隨著天氣變冷,很多工作被迫停下或者減慢,史從雲的心卻越發火熱,他等不了太多時間。
    不過寒冬沒有阻止史皇帝的熱情,卻又帶走了一位能臣。
    十月初,王樸奉命視察汴水的工業區工作情況,在歸來後向史從雲匯報,兩人正在集賢殿側殿交談時,王樸突然昏倒在地,史從雲急得連叫來太醫,不過已經無濟於事,王樸猝然離世,享年六十三歲。
    史皇帝十分悲痛,追贈其為侍中,賜給他家人一大筆錢財。
    一年之內,李穀、王樸相繼去世,一時間朝中都彌漫著悲痛,也充斥一股不太好的氣氛,有些消極。
    當然,還有些則是蠢蠢欲動,因為王樸一走,宰相的位置便空出來一席。
    史從雲思來想去,能夠替代王樸的人要麽是李昉,要麽是竇儀,盧多遜等新人也算候補,不過他沒有立即做出決定。
    而新的人才也需要選拔,不能有斷層。
    在史皇帝中意的人中,有老人也有新人。
    今年科舉取士,有個二十五六的年輕人名列前茅,史從雲殿試之後看中的。
    年輕人名字叫張齊賢,家中貧寒,在後晉時舉家避禍,從北麵遷到洛陽的。
    高中之後在殿試上別人都緊張不已,他卻十分鎮定,還從一開始回答翰林院提問中慢慢變成他給天子提意見,下並汾、富民、封建、敦孝、舉賢、太學、籍田、選良吏、慎刑、懲奸十條大的意見。
    大臣們都很不高興,覺得這年輕人不知道天高地厚,敢當著天子百官的麵這麽無理而自以為是。
    史皇帝卻沒有生氣,因為他覺得這小夥還可以,很有膽色,也有見解,最重要的,他是寒門子弟,史從雲最放心這樣的人,也有意培養。
    於是便原諒他的無禮,同時在授官的時候把他留在京城。
    而另一個他看上的老人叫宋琪,之所以能入史皇帝的法眼,是因為這個老人非常有見識,出身也特殊。
    一次史從雲在散朝後和官員隨意談論遼國的情況,結果那天是大朝,史皇帝發現身為開封府推官的宋琪對遼國的曆史、地理、種族起源、軍力、戰術等都十分了解。
    比他知道太多,於是十分驚奇,留他下來問話,問他為什麽知道這麽多遼國的情況。
    說實話,開封府的推官,平日史皇帝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人物。
    結果一問起來,這宋琪的經曆也讓史皇帝頗為驚歎。
    宋琪原來是趙讚的幕僚,之前一直跟著趙讚,是後來史皇帝政變之後,借著王溥的事罷了一批官員,那時官員空缺,才將他召入朝中為官,補開封府推官。
    至於趙讚史皇帝知道,當初打淮南的時候就是他手下的一名將領,隻不過不是心腹,也沒太重用。
    因為趙讚之所以能在後周立足,和他本人的本事其實關係不大,最主要的是因為他母親是後唐明宗李嗣源之女興平公主。
    清泰三年,石敬瑭叛亂,趙讚的父親身為駙馬領兵平叛,沒想到石敬瑭引契丹大軍南下,他直接投降,被送到北方。
    趙讚和他母親留在洛陽,後來契丹人派使者接他們去北方,還授予趙讚金吾將軍,他父親範陽節度使。
    而宋琪身為出生在遼國幽州的漢人,就成了趙讚的幕僚。
    不得了的是會同四年,契丹人仿照漢製,在燕雲地區開設貢舉,宋琪前往應試,以進士及第,擔任壽安王耶律璟的王府侍讀,後來才被趙讚招為幕僚。
    史皇帝直接好家夥,耶律璟不就是如今的遼國國主嗎,也難怪宋琪對契丹人那麽了解。
    到了開運末年,契丹人大舉南征,滅亡後晉,兵入開封,趙延壽得到重用,趙讚也被任命為河中節度使,他就借機留在河中鎮,沒有在北上。
    後來後漢建立,趙讚被奪了兵權,授左驍衛上將軍。
    之後沒幾年,後周又奪了後漢的江山,趙讚被任命為右羽林軍統軍,但權勢進一步下降。
    《騙了康熙》
    之後又沒幾年,如今的史從雲奪了後周的江山,趙讚移鎮下蔡。
    這期間宋琪都一直在趙讚身邊擔任幕僚,直到朝廷因為官員不夠把他從下蔡召回,授予官職。
    史從雲頗為感慨,想到他豐富的閱曆和經驗,便下令把他調到樞密院任職。
    比起張齊賢,宋琪年紀大了很多,今年已經五十一。
    不過史皇帝也隻是把他當做一個參謀一樣的角色,畢竟他對遼國最為了解。
    他想重點培養的還是張齊賢這個寒門出身的年輕人.......
    至於宋琪,史從雲讓他好好想想,把他所知道的遼國曆史、地理、種族、軍力、戰術等都寫下來,寫成奏疏呈上。
    宋琪也沒人讓他失望,他生在幽州,做過耶律璟的伴讀,又跟隨過遼國大軍,很多地方的詳細情況和見解,連耶律撻烈都沒他說得細致,還寫了不少他自己總結出來對付遼國的辦法,也讓史皇帝和樞密院的官員們不少都長了見識,之後大家就更加接受這個同事了。
    ......
    時間不知不覺又到十月底,很多事都落下帷幕,新法令的推行已經木已成舟。
    史皇帝也開始陸續算舊賬,以各種理由將好幾個之前帶頭放對新法律施行的人以各種理由流放,罷官等。
    有人還是老法子,大張旗鼓的約了門生故吏,故意挑著進出人流最多的時段,在京城往來人最多的南門外來了一次催人淚下,感動自己的送別,說了一些自以為針砭時弊,忠心耿耿的話。
    可惜,如今天下大勢已成,天下人對新法律的接受程度非常高,而且都習以為常了。
    結果就是那些人自己感動自己,該配合表演的路人們卻視而不見,不少人還像看猴子一樣圍觀指點,最後幾個老家夥老臉通紅,羞憤而去。
    附近的武德司密探把消息回報的時候,史從雲抱著趙侍劍笑道前仰後合。
    他其實還有後手,隻是沒想到他們連第一關都過不了......
    武德司的間諜開始傳回第一手情報。
    今年,贏來了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