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生存遊戲114

字數:4429   加入書籤

A+A-


    和之前的試戲一樣,那場被人津津樂道的臨死戲陶然不過是代入了自己。
    她不是第一次設想這一天的到來了。
    當想象二十四歲的自己飽受病魔折磨,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她怎能不擔心婆婆?
    晚年的婆婆在送走兩代孩子後,會是如何悲慟……
    那畫麵陶然稍微一想,就直接淚水絕提,出來的效果自然是感人至深。
    她的表現過於出色。
    讓整個片場上下,  甚至是那些個龍套演員也都記住了她的名字。
    陶然殺青離開時,製片人和王導都表示,以後有適合的角色會聯係她……而因為加的兩場戲,陶然還多拿到了一萬塊的補償片酬。
    而一個月後,陶然又接到了一個試戲的通知。
    是王導把她幾場戲的片段推薦給了圈子裏的幾個老友。
    有位呂導剛好正在籌備一個電影,有個女兒的角色一直找不到人選。他已經麵試了上百個孩子,  還是沒找到合適的。
    主要是這個角色難度不小,單親家庭長大,  母親再嫁,父親嗜酒。孩子照顧自己還要照顧父親,整個人都必須是長相單純可眼裏有故事,氣質裏還得有特別的憂鬱感,疏離感和孤獨感。
    另外,這角色還需要很大戲劇張力和細膩的處理方式,對專業演員都難,何況是孩子?
    除了難度,戲份也不少。按性別來排的話,這個孩子角色差不多是個女三了。所以很重要。
    在看了陶然的幾場戲之後,呂導對她很感興趣。
    那個周末,陶然帶著花婆婆第一次坐上了飛機去帝都試戲。
    她試了足有四場戲。
    回來後的第三天,她接到通知,她被選中了。
    有專人和她們進行了對接,了解了她們的需求。
    很快陶然拿到了完整劇本,花婆婆幫她把所有她的戲份整理出來後,她才知道這次任務這麽重。
    合同很快就發過來了。
    包含了祖孫倆的食宿機票,
    拍攝期間劇組還會給陶然提供一名專門的助理,  幫她安排一應生活和拍戲需要。
    各項條件都很好。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次的薪酬足足有二十多萬。
    看到這一條,祖孫倆眼睛都直了!
    這麽多的嗎?
    就憑這一條,陶然發誓怎麽也得把這個劇給拿下了。
    開機時間是五月底,陶然的戲份被協調到暑假開拍。但由於戲份重,所以她必須接受為期三個月的專業演技訓練。
    劇組派了個老師,每周末上門來給她做演技教學。對此,陶然很感激也很珍惜這機會。她學的很認真。
    暑假入京,陶然開始了拍攝。
    在經過一周的磨合之後,她漸入佳境。
    演技老師早就給她分析過了這個叫“佳佳”的角色,對於懂事而早熟的陶然來說,她非常能夠理解角色的喜怒哀樂。
    尤其是那種孤獨恐懼和細膩,正是陶然身上原本就自帶的。這讓她演起來舒服了許多。
    她把自己當成了“佳佳”,成了那個敏感細膩的孩子。
    她是真有天賦的,加上她很幸運,碰到的兩個角色都是適合她的,所以她的戲讓導演非常滿意,沒少在背後誇她“精準拿捏住了角色的所有特點”。
    八月初的時候,  陶然的戲份殺青了。
    陶然這才帶著花婆婆在京城好好玩了一個禮拜。
    她們沒急著回家,因為八月中的時候,  寒假拍的那部戲剛好進入了宣傳期,  王導便邀請她跟著劇組一起活動。
    陶然聽說這樣增加她的曝光有利於以後接戲,立馬就應下了。
    宣傳期,每天都要麵對很多媒體。
    陶然作為宣傳隊伍裏特別的存在,每次都會被記者提問。
    王導總會對她讚不絕口,並為她擋去刁難的問題,好幾次還以“師父”自居。
    而呂導劇組在一次記者探班時,呂導竟也自認是陶然的“二師父”,對她大為推介。
    當時的陶然可還不知道,有這樣的兩位名導師父對她的將來助力有多大。
    那段日子,兩位師父還帶她參加了好幾個京城的圈中活動,讓大家以後都對她多多關照。
    當時的她也不了解,她就這麽懵懵懂懂被帶入了不少明星擠破頭都進不去的京圈——本國演藝圈裏最牛的那個圈子。這讓她在圈子裏立足的位置就和普通演員有了大不同。
    她還有兩位師父保駕護航,找她的幾乎都是好事,一般的醃臢,根本就近她身不得。
    過了幾年的她才懂得兩位師父為了栽培她而自冠“師父”之名的良苦用心……
    而當時的曝光率一上去,漂亮靈氣的陶然立馬收到了一個電視劇的邀約。
    可兩個導演師父異口同聲讓她推掉了。
    說她的起點很高,必須保持住了,必須一步步往上走……
    國慶的時候,王導的電影在院線上了。
    電影爆了。
    陶然的名字,不但在圈子裏,在觀影觀眾心中也爆了。
    國慶過完時,班上不少同學都跟她要起了簽名。她成了學校的紅人。
    她又接到了幾個電視劇和電影的邀約。
    電視劇全都推掉,電影則讓師父們幫她把關。
    寒假的時候,陶然再次接了一部大電影。
    京圈的主旋律,戲份隻有三場,但對她的加成卻不小。她的名字,站在了一眾一二線的大明星後麵。
    從那之後,陶然的戲約就沒停。
    五一檔,呂導的電影也上了。
    雖然是個文藝片,注定票房不會太高,觀眾不會太多,卻給陶然拿到了最佳新人的提名。
    那一年,海峽兩岸幾乎每一個電影獎的“最佳新人”提名裏,都有陶然的名字。
    而她也如願拿到了其中一個獎項。
    金燦燦的獎杯,讓陶然的名字徹底爆了。
    她成了該獎項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而圈中影評人對她的評價也很高。
    她紅了。
    各種加成紛至遝來,她的片酬翻倍增長,她的粉絲遍布國內外,而到她手上的劇本也是一部比一部優秀。
    十二歲那年,陶然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女主角。
    和之前的幾個角色完全不一樣。
    角色開朗、自信、活潑、驕傲甚至幾分張揚,但她勇敢挑戰了自我。那部電影雖沒拿獎,卻讓她真正躋身小花行列,成為國內最炙手可熱的演員之一……
    這便是陶然的成名之路。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co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