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我的大明沒有太後

字數:4263   加入書籤

A+A-




    “如果在技藝上找不到突,可以試著在材料上入手!”

    朱由校說了起來,又道“比如從鑽頭上想想辦法這些鐵料好壞既然有地域之分,就說明是有原因的;

    如同一塊生鐵被冶煉的次數不同效果也不一樣,這說明鐵料或鋼料裏有其他雜物,鐵料變成鋼料,在於這種雜物減少,所以你們可以想辦法通過控製這種雜物在鐵料或鋼料裏含量的多少來冶煉出自己需要的鋼製鑽刀!

    以朕之見,這鐵料一經火便有火星,或許是有木炭在裏麵,被火燃燒之故,你們不妨試試煉鐵時加入柳條攪拌之,通過加入數量不同的柳條來觀察;

    柳條不同時,冶煉出來的鐵做槍管或冶煉出的鋼做鑽頭有什麽不同,這和你們在煉鐵時會將冶煉後的鐵水用稻草浸一宿是一個道理,這稻草與柳條皆屬草木,有木炭之效,這兩者想必有共同之處,至於有何共同之處,則需要科學院細細探究之。”

    朱由校這樣說的目的是想盡量地讓這個時代的人在自然科學上方麵,將思維從靠單純的經驗和主觀思考摸索出新技藝的方式,轉變到,通過探究出基礎的規律和物質的方式而摸索出新技藝上來。

    畢懋康作為進士出身的人自然也不笨,一下子也聽明白了朱由校的意思,忙驚異地道“臣謹記陛下聖訓!從改變相應材料入手。”

    徐光啟此時也因為朱由校的話而主動思考起來,心道“稻草與柳條有木炭之效,倒是對的,皆可以用火燒之,也可以打燃為火,而石頭、水卻不能燃燒,難道說明他們沒有木炭之效,這裏麵到底有何共同和不同之處?”

    朱由校不知道他的兵部尚書已經因為他的話陷入了思考,而此時的他將《天工開物》裏出現的柳條炒鋼法提出來後就不由得想到了鋼鐵工業的重要性,因而就喊道“徐卿家!”

    “徐卿家!”

    “徐卿家!”

    朱由校連喊了三聲,徐光啟才回過神來“請陛下示下!”

    “冶煉鐵礦乃鍛造器具之本,你和畢卿家在增加我大明產鐵量上多想想辦法,這產鐵量多了,不僅僅利於軍械製造,也利於農耕,使百姓戶戶皆有墾荒犁田之利器,多思索一些新的冶鐵之法。”

    朱由校吩咐了起來。

    “是!”

    徐光啟和畢懋康皆回了一句。

    接著,朱由校又說道“還有一點,你們必須記住,軍械製造總局負責對製式兵械進行改進,但而對各類新火器的研發還是得大明工程院去做,要各司其職,不能多而不精,也不能精而不多,甚至沒多少新火器出現,隻在原火器上改進,明白嗎?”

    “臣等明白!”

    徐光啟和畢懋康再次回了一句。

    朱由校點首,據他所知,大明的火器在種類上非常齊全,有各種功能的火器,甚至連地雷和水雷這些都有,但在作為主要裝備的火槍和大炮上麵則沒有花更多的精力進行改進。

    而朱由校希望通過自己這個皇帝的作用改變大明武器研製的這一弊病,在保持原有優點的前提下,也花精力去改進作為主要裝備的火槍和火炮,這也是朱由校設立專門的火槍局與火炮局之原因。

    ……

    在朱由校巡視軍械製造總局之際,近衛營第一千總部也踏上了去遼東的征程。

    與此同時,留京的秦良玉也率領白杆兵和童仲揆的川兵回了四川。

    整個京城接下來就隻剩下近衛營第二千總部和京營、錦衣衛這些軍事力量。

    其中,近衛營第二千總部在禁苑隨時準備保證皇帝的安全。

    而京營依舊如往常一樣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錦衣衛則繼續擴充著力量,加強對特務細作人員的訓練,以準備奉皇帝朱由校的旨意在將來頻頻出現的軍事行動中為大明帝國提供可靠的軍事情報。

    這算是錦衣衛的老本行。

    朱由校在巡視完軍械製造總局後不久就傳見了魏忠賢和田爾耕,並下旨明確地將東廠和錦衣衛職能分開。

    在東廠辦事的錦衣衛人員全部重新授予東廠相應官職。

    而錦衣衛則被獨立開來,由田爾耕任指揮使,全麵負責對外情報尤其是軍事情報的采集,當然也依舊還是負責皇城內的治安。

    除此之外。

    朱由校在大明講武堂的第一期軍官生畢業之前,就已經下旨讓徐光啟著手招收第二期軍官生,且依舊是五十名,如今第二旗軍官生也即將畢業,朱由校便讓徐光啟著手第三期的招生,以為後麵擴編羽林衛新軍做準備。

    “第二期軍官生畢業後就繼續擴招羽林衛,這次依舊是從皇莊裏招,但等第三期軍官生畢業後,不能隻從皇莊裏招募,因為皇莊的青壯已經不夠,到時候就從京畿有戶籍可考家世清白的農戶裏招,另外,第三期軍官生的招生規模得增加,也增加一些科目,如增加特務科,將邊軍中一些厲害且忠誠可靠的夜不收招進京給予加入羽林衛的機會!”

    朱由校此時就因為講武堂的事對徐光啟囑咐起來。

    徐光啟連忙稱是。

    很明顯,朱由校有意把大明講武堂變成大明越來越全麵的軍校。

    事實上,朱由校已經準備等將來大明講武堂規模擴大後就直接改大明講武堂為大明皇家中央軍校,以作為培養皇帝嫡係將領的搖籃。

    ……

    “皇爺!奴婢有事稟報,選妃眼下已經進行到最後一輪,即需從五十妃嬪中選三人為皇後與貴妃,還請陛下示下,以哪位太妃暫行太後之職為陛下選出可為皇爺與貴妃之人。”

    劉若愚這一天向朱由校提起選妃的事來。

    因為今年發生了很多大案要案,且朱由校要求東廠對選妃的過程調查嚴密一些,所以,以至於這次選妃時間長了些。

    “可憐朕的生母與嫡母皆未在世,太後之璽不可輕授,非得有大慈大愛之心者不可!然朕如何能評斷!以朕看,大明如今沒有太後,乃上天和大明列祖列宗的安排,為的是防止朕年少登基後有後宮與外戚幹政,所以,皇後與貴妃由朕自己選,告訴諸太妃,她們隻安心養老便是,朕不會以後宮繁務擾她們清靜。”

    朱由校才不會給自己找個太後來給自己找不痛快。

    因為朱由校可不想將來改革觸動更多既得利益集團後,有人會以什麽太後密旨的名義造反,甚至還以太後的名義廢他。

    雖然在大明後宮不得幹政,但如果真有文官支持太後幹政,那“後宮不得幹政”也不過成為一紙空文。

    所以,朱由校也就沒有因為要選妃而任命一位太妃暫行太後之職,而且還以上天和大明列祖列宗防止有後宮與外戚幹政而沒讓大明出現太後為由堵後宮太妃們的嘴。

    也就是說,誰要是想成為太後,就意味著有想以後宮之身幹政甚至讓外戚幹政的心思。

    “奴婢遵旨!”

    劉若愚回了一句。

    ……

    “什麽,皇上要自己選妃,不讓某一太妃暫行太後之職?”

    劉太妃聽聞此事後不由得頗為失望,看了一旁的梁太妃一眼“妹妹,你看這,似乎不合禮法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