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3894   加入書籤

A+A-


    窗外陳和尚聽得宋獻策吩咐,忙翻身下馬登上馬車,他個子極高,在車內微躬著身子,草草抱拳,作了個四方揖。

    宋獻策問道

    “陳將軍,現下護衛共有多少人馬?”

    陳同塵得朱慈烺任命為貼身親衛統領以來,甚是用心,聽得宋獻策詢問,隨口答道

    “隨太子爺南下的警衛局軍士尚有十五人,左夢庚帶來親衛共計三十五人,除去往來探馬傳信的,尚有四十五人。都是精銳可戰之士。大小馬車共有七輛。隨軍各位大人,連著太子小爺共有十一人。”

    朱慈烺聽得陳同塵問一答三,卻了如指掌,也不禁莞爾打趣

    ”兀那和尚卻知道粗中有細,孤說你是張翼德,原是大有道理。“

    君臣聽得此言,皆是大笑,隻那陳和尚用手搔頭,咧嘴一笑,喃喃答道

    ”大小老少不過六七十人,每日裏在馬上看來看去,自然熟悉。“

    宋獻策也不禁笑笑,他搖搖折扇,壓低聲音道

    ”現下我等距確山不過四十餘裏,馬士秀的援軍前夜就出發,他盡是精銳騎兵,想來此時早過了縣若是山人所料不差,我等剛出縣不遠,必然就先於馬士秀大軍匯合。“

    楊濤在下首聽宋獻策說得大有道理,他也派人馬往來查看,對沿途州府地理頗有了解,若是按照常理,吳汝義派出的騎兵的確追不上太子爺車駕,他想來心中急切,隻問道

    ”宋先生所言不錯,太子安危定是無礙,可吳汝義的追兵卻不是望風而逃?“

    宋獻策微微一笑,成竹在胸,隻說道

    ”也不過是個請君入甕。“

    當下對陳同塵吩咐道

    ”陳將軍,你著一人飛馬去見馬士秀,傳太子爺手令,令他不必來確山,隻在確山六十裏官道以西十裏處倒鬥穀內埋伏,著他將軍馬分為兩部,一部二百人伏於穀內,一部三百人伏於穀口,若見敵軍追至,穀口放入敵軍,聽得穀內廝殺聲起,穀口即放巨木大石封鎖穀口,然後引軍前後夾擊。“

    朱慈烺聽得心中詫異,不由打斷宋獻策

    ”敢問宋先生,這倒鬥穀卻是何地?先生怎知?“

    ”太子小爺忘了,山人多年遊方四處,為人相麵勘穴,這倒鬥穀原是來過。此穀形如其名,長不過七八裏,兩側皆是懸崖陡峭,入口處寬有一裏,穀內卻越行越窄,到得盡頭卻是無路可去。宛若一隻倒鬥置地,因此喚作倒鬥穀。最是伏兵截殺的好地方。“

    方嶽貢接口道

    ”宋先生此計大妙,若是敵軍入穀,倒是難以走脫匹馬,可如此不是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麽?追兵若不入穀,我等豈不是一籌莫展。“

    宋獻策哈哈大笑,略一沉吟,道

    ”薑太公是鉤上無餌,如今太子小爺卻是誘敵的香餑餑。“

    朱慈烺聽得,已然粗粗了解宋獻策的計策,他隻微微笑道

    ”那就請宋先生掛孤上鉤吧。“

    宋獻策向朱慈烺微一躬身,對陳同塵低聲道

    ”陳將軍可挑選軍士五人,向前驅趕官道上流民人等,高喊貴家公子南下,將閑雜人等盡數驅趕至道旁。再選精幹軍士兩人在確山等候敵軍,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朱慈烺等人聽得宋獻策吩咐完,都是麵露喜色。當下陳同塵領了命令,也下馬車去安排。

    卻說吳汝義副將乃是他的族弟,喚作吳申義。吳申義自十幾歲便隨著族兄起義反明,多年來也是兢兢業業,可奈何自從闖王在西京稱王之後,自己的族兄漸漸淡出了大順軍核心,自己也晉升無望。卻不料如今天降大功,他得了族兄命令,便急急忙在親衛騎兵中選了英勇善戰的二百餘騎,一人雙馬,走南召,過魯山,向確山殺來,定要斬殺這南逃的朱明太子。

    吳申義率大軍一路急行至確山城西不足十裏,已是人困馬乏,他抬頭看看日色,日頭剛過正午,便要下令人馬休整。他不知朱慈烺有沒有到達確山,心下準備稍事休息後兵分兩路,北上南下細細搜索。

    此時卻見前方二裏餘的道旁奔出兩騎來。馬上二人身穿鴛鴦戰襖,頭戴白鐵兜鍪。卻是明軍打扮。二騎遠遠看了吳申義大軍一眼,忙調轉馬頭,急急忙忙向南奔去。

    吳申義看在眼裏,心中明了,忙令大軍不得下馬,整束軍隊,尾隨明軍兩名騎兵而去。那明軍二人輕裝快馬,隻奔出十餘裏,就不見了蹤影。吳申義一麵命大軍緩緩而行,稍歇馬力,一麵令軍士往道旁捉來百姓流民詢問。

    問得三四人都說有馬車六七輛,沿路南下,約莫走了一兩個時辰,老老小小五六十人,護衛們做明軍打扮,講什麽貴家子弟南下還有說天家公子南巡,隻管將百姓鞭打驅逐,倉皇向縣方向去了。

    吳申義聽得大喜,南下避禍的貴胄子弟,多是走徐州南下江左之地,走南下武昌的卻是寥寥無幾。如今這個時機,如此規模,又要明軍精銳護衛的天家公子,不是朱慈烺還能是誰?他忙令眾將催動馬匹,急忙南下,想那朱慈烺年幼,又有一般老臣坐馬車跟隨,行進不快,自己隻要再追出百裏,必然可將他們一股擒殺。

    他率軍又追出三十餘裏,仍不見朱慈烺馬車行蹤,不由得心下犯疑,麾下士兵們也是疲憊之極,不時有戰馬力竭倒斃。他剛想下令全軍休整,然後再派出探馬搜尋,卻聽有兵來報,前方一裏發現有一輛馬車倒在路側。吳申義忙又催軍上前。果見道旁有一四輪馬車,馬車軸轂已經斷裂,一匹駑馬口吐白沫,倒在一側喘氣,想是奔行甚快,力竭而倒。有軍士上前搜索,卻見馬車內空無一人,隻有一個包裹,想來是車內主人去得急迫,遺忘在此。

    吳申義打開包裹,卻抖出一件緋色的衣衫,衣衫圓領右衽,五寸大花,胸前補子上繡著一隻栩栩如生的仙鶴。卻不正是明朝一品文臣的朝服。吳申義心中大喜,高舉衣衫,對將士吼道

    ”此是明朝狗官的朝服,他們匆忙逃命,卻連自己的狗皮都忘在了此處。此駑馬尚在喘氣,想來脫力不久,弟兄們隨我追上前,捉得朱明餘孽,就是大功一件。“

    眾軍士雖然疲憊至極,但想想朱明餘孽就在不遠,他們一路南來,也不知帶了多少金銀,一時也不覺得困乏,隻隨著主將狂奔。又行得二十餘裏,卻見三四個明軍打扮的騎兵,在官道向西一條小路馳去。吳申義不待分說,打馬便追,隻行的三四裏,又見一馬車倒在路側,吳汝義也不查看,隻催軍向前,走得五六裏,就見一山穀,入口卻有一裏餘寬。穀內山高林密,四周懸崖陡峭,穀內隱約有馬車行進之聲。吳汝義勒馬細看,果見有五六輛馬車在穀內泥濘的路上艱難前行。

    穀口剛剛奔到的三四名明軍軍士高聲呐喊

    ”速報小爺躲藏堅守,馬將軍大將立時便至。“

    吳申義聽得明軍說話,再不遲疑,他拔出腰中長劍,高聲呐喊

    ”誤要走脫了朱明餘孽!諸軍奮力,滅絕朱明,就在此時!“

    說完一馬當先,率軍衝入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