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五仙

字數:5018   加入書籤

A+A-




    

    老孫頭見他胸有成竹,便不再勸他,楊逸開口留他吃飯,他也是隻是擺擺手,拒絕看著他的好意。

    楊逸轉身看著滿臉驚恐的李緣兒,摸了摸她的小腦袋。

    “好了,好了,沒事了。”

    此時李緣兒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淚水,抱著楊逸哭了起來。

    “……嗚嗚……”

    楊逸看著大哭的李緣兒,也不知如何安慰,隻是輕輕摸著她的小腦袋。

    這小姑娘也是可憐,先是死了娘親,親爹也不管她,還對她時常打罵,如今更是要將她賣到青樓去。

    她要不是有緣碰到楊逸,估計就會在一個幽暗的小巷子裏,悄悄死去,掀不起一點波瀾。

    然而在這亂世之中,像她這樣的小女孩,數不勝數,活得不如一根野草。

    時也,命也,世道如此,誰有會在意他們呢?

    ……

    楊逸看著傷心的李緣兒,想著自己也不可能時常在她身邊啊。

    他皺了皺眉頭,看來得教她點自保的本事了。

    他想著自己的煉氣士一道,如今自己都還沒摸清楚,那能教別人。

    況且如今的天地,也不適合這煉氣士之道,就更不可能傳她此法。

    他想了一會兒,若自己想傳她修行,便隻能傳她內丹派之法。

    這內丹派之法,便是這修到之法的修道之法的稱呼。

    這世間各家修行法所求的,便是長生久視,不死不壞的天仙果位。

    而這仙,又分為五等。

    即是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

    這鬼仙果位,乃是指隻修性功而不修命功,不悟大道,隻一味的追求速成之人,所證得的果位。

    這性功,指的是精神生命,命功,指的是生命。

    便是修行人修證時,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神意內守,悟如頑空,待他撒手死去時,定中能出陰神。

    而這陰神屬於清靈之鬼,而非純陽之仙,故名之為“鬼仙”!

    名為“仙”,時則為鬼!

    呂祖便在《敲爻歌》中說道“命要傳,性要悟,入聖超凡任你做,隻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隻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

    說的便是這鬼仙果位,此乃修行所證之最下成。

    因而這性命雙修,絕不能丟!

    ……

    而這人仙又有不同,乃是修行之人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誌,終世不移。

    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這人仙雖能證的長壽,但是有形之軀最終必壞,故為修行所證果位的下成。

    ……

    而這地仙又比這人仙更進一步,再長壽的基礎上,已然能得長生,但尚無神通變化可言。

    地仙陰神未出,不能離開地麵,隻能在地上長生,故稱為“地仙”。

    神仙卻是陽神已成,身體修至純陽之體,各種神通信手占來,神通萬化。

    因此,神仙在地仙之上,為修行所證果位之上成。

    而這天仙果位,又稱“金仙”或“大羅天仙”。

    證的此果位,元神遍乎宇宙,毫光普照大千,化身萬千,一得永得,一證永證,神通恢闊,法力無邊。

    長生久視,不死不滅,天地滅而我不滅,此乃不滅元神,謂之“天仙”。

    此乃為修行之最上乘,所證之最高果位。

    ……

    這世間的修行,雖修行之法不同,各家修行法所劃分的境界也不同。

    但所求果位,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證這不死不滅的“天仙”果位。

    楊逸這煉氣士之道,所求的已是這天仙果位。

    ……

    而這李緣兒若想修行這內丹派之法,修行的第一步,便是靜功。

    而這女子修行,也是分年齡的,年齡不同,所修之法,也不一樣。

    李緣兒此時九歲,道家稱之為“童女”。

    此時她尚為行經,身體中充滿生炁,渾淪無間,精神專一,嗜欲未開,如果此時修煉,又生有慧根,比年齡大的女子快好幾倍。

    因而她是童女修行,可以直接從靜功開始修行。

    而這靜功便是感應靈氣的第一步。

    靜功是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做為原則,所以姿勢並不重要,或盤腿坐,或垂腿坐,或仰臥,或側臥。

    雙眼或全閉,或半閉,雙手或成交叉互握,或左右分開,手掌或向上,或向下,都可隨意安排。

    當然也有注意事項,這裏就不一一而說。

    而靜功又分為三個階段。

    一為身體不動,為身靜。

    二為念頭不動,為心靜。

    三為不知有我,為意靜。

    這身靜,便是身體不動,周身放鬆,讓自己非常的舒適。

    長時間靜坐,心中也不厭煩,身體也沒有坐立不安,難以忍受的情況,坐的輕鬆,如此就是身體上已得安靜,這身靜便算修成了。

    這身靜修成,如果修煉之人有資質,便能感應靈氣,通過呼吸吐納之法,將靈氣納入體內,從而達到修行的目的。

    做的上的安靜後,思想上的束縛卻還沒有解除,要做到解除思想上的束縛。

    便要做到心無雜念,萬緣放下,往事不回想,眼前之事不牽掛,以後之事不思考。

    待做到這些以後,便能修成念頭不動,謂之“心靜”。

    修到此境,便是萬事萬物不能亂我心,我自道心堅定。

    而楊逸此時卻隻修到這身靜,念頭不動的靜功境界,不管他如何嚐試,總是不得入門。

    至於這靜功的最後一境,“不知有我”,便是做到精神上的安靜以後,心中卻是還知道有一個“我”的存在,要想達到不知有我之境,卻是千難萬難。

    此境太過深奧,楊逸至今也沒明白到底是如何修行。

    此時他要教這李緣兒修煉,便要從這靜功開始教起,但他心中又有些猶豫,所謂道不輕傳,法不輕授。

    這李緣兒當初自己不過是看她可憐,才收留她,如今要是傳她修行,自己得收她為徒。

    而這修行之人收徒,可不是開隨便就能收入門下的。

    楊逸看了看李緣兒,搖了搖頭,還是在看看吧。

    雖說不能教她修行,但是教她一些武功,強身健體,有些自保能力,也不是不行。

    但李緣兒此前身體虧空厲害,此時卻是得補補身子,才能開始修習,此時卻是急不得。

    楊逸摸著李緣兒的小腦袋,道“好了,好了,沒事了,別哭,今天休息一天,不用念書寫字了。”

    李緣兒哭了一會兒,情緒緩和了下來,聽到楊逸的話,心中頓時開心了不少。

    她抬頭看著楊逸,滿是淚痕的小臉上露出了笑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