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千夫所指,又能如何?

字數:9654   加入書籤

A+A-


    &esp;翌日。

    &esp;東宮內。

    &esp;白玉廣場上。

    &esp;華蓋寶傘迎風而立。

    &esp;依舊身著黑金蟒袍的趙穆,坐在寬大的黃花梨上。

    &esp;兩邊是一字排開的太監、宮娥,舉著各種儀仗,襯托威儀。

    &esp;如今,他貴為皇儲。

    &esp;按理說。

    &esp;早就能穿大紅蟒袍,享用最高規格。

    &esp;隻是趙穆尚黑,而不喜紅。

    &esp;故而,沒有采用尚衣監的建議,換上全新蟒袍。

    &esp;就連登基大典所用的袞袍冕服,也已經改為黑底金線,顯得威嚴隆重。

    &esp;“牛魔大力,虎魔煉骨,這兩門拳法你算是登堂入室了。”

    &esp;趙穆拈著一顆葡萄吞進嘴裏,而後說道:

    &esp;“再有龍氣穴眼的洗髓伐骨,天底下沒幾個人可以比你根基再深厚了。”

    &esp;呼哧,呼哧!

    &esp;喘著粗氣的趙原,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

    &esp;氣血勃發,如烘爐散發熱力。

    &esp;髒腑渾然一體,呼吸之間隱含韻律,發出悶雷似的聲響。

    &esp;顯然是內外強壯,錘形淬體完美無比。

    &esp;“以你這個年紀,能夠做到凡境五重,鑄就道基,可以說是很不錯了。”

    &esp;趙穆微微一笑,用自己作為參照評價道。

    &esp;實際上,趙原這樣的進度。

    &esp;放在江湖之中,稱作天縱之才都不為過。

    &esp;“是皇兄教得好。”

    &esp;趙原臉上帶著笑容,接過宮娥遞上來的汗巾,略微擦了幾下。

    &esp;“老師說了,像牛魔練力,虎魔煉骨,這等細致入微,精妙深刻的基礎武學,他這輩子也沒見過。”

    &esp;霍如烈生前乃是長生殿的高手,從他口中說出這番話,含金量自然十足。

    &esp;趙穆不置可否。

    &esp;自他成為皇儲,入主東宮。

    &esp;弟弟趙原便跟自己坦白說了,告知霍如烈的存在。

    &esp;期間還獻寶似的,把牛魔練力,虎魔煉骨這兩門拳法拿出來。

    &esp;趙穆無奈之下,也隻能挑明實情。

    &esp;藏書閣典籍夾帶的兩門武功,都是他的手筆。

    &esp;這段小插曲,成了隻有兄弟二人才知曉的一件趣事。

    &esp;“你自己天份好,也足夠勤奮,與我反倒沒什麽關係。”

    &esp;趙穆起身,伸手點在趙原額頭上。

    &esp;將烙印著《易筋經》的念頭,打入對方精神識海。

    &esp;“這門武功有包容萬物之特性,融合各種真氣,而不會起衝突。”

    &esp;“你仔細揣摩、領悟,勤加練習,看能否有所成就。”

    &esp;矮著一頭的趙原心神震動,隻感覺一段段玄奧經文從心頭流淌而過。

    &esp;“第一周天、第二周天……錘煉精、氣、神!”

    &esp;尚且年幼的十一皇子顧不得弄髒衣物,跏趺而坐。

    &esp;猶如參禪的和尚,很快就完成入定,沉浸其中。

    &esp;上乘武學,如珍饈之於老饕,充滿著吸引力。

    &esp;那摩訶無量宮的乾闥婆,曾說趙原有佛子之相。

    &esp;易筋經的武學,亦有禪理。

    &esp;兩者正好契合。

    &esp;“佛門武功,果然合適。”

    &esp;趙穆滿意點頭,並沒有感到意外。

    &esp;小原不止命格尊貴,根骨更是上乘。

    &esp;否則也不會被霍如烈相中,選為弟子。

    &esp;後來還差點兒,去做了活佛傳人。

    &esp;這門《易筋經》先易後難,看重毅力與恒心。

    &esp;用於夯實道基,凝聚精血,卻是再好不過。

    &esp;“隻不過這樣的修煉,速度有點慢了。”

    &esp;趙穆回到座椅上,眉頭皺了一下。

    &esp;他有九龍璽印,結合天京的四靈大陣,隨意抽調無窮精氣。

    &esp;武道意誌勾動天機,屈指輕輕彈動。

    &esp;一條條化為實質的乳白氣流,自四麵八方齊齊湧來。

    &esp;如長蛇似的,繚繞於趙原身軀,鑽入竅穴經脈,遊走四肢百骸。

    &esp;藏身於書冊之中的霍如烈,感應到磅礴如海的充盈精氣,不由地驚歎。

    &esp;此種手段,好比得天地青睞,被灌頂傳功,是難得地際遇。

    &esp;“枉我還以為趙原是千年難得一見的天命之子,資質非凡,福緣深厚,沒想到他的哥哥更勝一籌,武道修為簡直深不可測!”

    &esp;約莫過去一個時辰,趙原睜開雙眼。

    &esp;本就靈動的烏黑眸子,顯現出清澈光芒。

    &esp;“多謝皇兄為我護法。”

    &esp;他心神入定,對於外界的變化依然有所感知。

    &esp;明白要不是趙穆引動無窮精氣,灌注體內。

    &esp;為其凝聚精血,鑄就厚實根基。

    &esp;自己絕然沒有那麽容易,可以連續突破第一、第二周天兩個階段,直接入門。

    &esp;“兄弟之間,不需要說這個。”

    &esp;趙穆擺手,似是調侃道:

    &esp;“我還等著你為大周去開疆擴土,征服四方,打下前所未有的萬世基業呢。”

    &esp;這是趙原曾說過的遠大誌向。

    &esp;他願做大周之劍,為趙穆去掃平六合。

    &esp;十一皇子的俊美小臉上布滿認真之色,用力點頭道:

    &esp;“我時刻銘記著皇兄說過的那句話!”

    &esp;“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大周之土!”

    &esp;“有朝一日,我定然會將其變為現實!”

    &esp;趙穆也未懷疑,頷首讚許道:

    &esp;“那就砥礪武道,勇猛精進。”

    &esp;“我答應你,等你凡境七重,易筋經突破第六周天,白級浮屠,就許你去邊關領軍。”

    &esp;趙原聞言,神色激動,心中湧現暖流。

    &esp;帝王之家,本無父子、兄弟之情。

    &esp;如今大周皇室唯有他們二人。

    &esp;這樣的情況下。

    &esp;皇兄沒有猜忌、懷疑,便已經叫人感恩。

    &esp;現在還許自己帶兵領軍之權。

    &esp;這份信任,實在讓人觸動。

    &esp;“殿下,工部、戶部兩位尚書、還有幾位侍郎,都還跪在東宮外麵呢。”

    &esp;等到趙原練武完畢,回去洗浴,雲漱玉方才靠過來,悄聲說道。

    &esp;昨天,黑龍台不止是掃掉金沙幫和銀鉤坊,殺得人頭滾滾。

    &esp;天京各處城門,懸滿一排頭顱,那場景簡直悚然。

    &esp;除此之外,劉進和穀大勇還奉命,連夜逮捕了吏部的盧尚書和陳侍郎,將其捉拿下獄。

    &esp;此舉引得廟堂震動。

    &esp;朝會時分,立刻便有幾位六部大員跳了出來。

    &esp;趙穆沒有理會,結果他們不依不饒,跪在東宮門外,大有一副以死勸諫的架勢。

    &esp;“還跪著呢?”

    &esp;趙穆眉頭微挑,做出不甚在意的輕鬆樣子。

    &esp;大周並不講究跪拜之禮。

    &esp;兩位尚書,數位侍郎跪立門外。

    &esp;顯然是一種進諫的手段。

    &esp;其中逼迫的意味流露無疑。

    &esp;“不止是他們,天京學宮也有動蕩,士林之間開始謠傳,指責殿下……”

    &esp;雲漱玉頓了一頓,小心翼翼道:

    &esp;“重用閹宦,殘害忠良,後宮專權,德行有虧!”

    &esp;她便是專權的後宮。

    &esp;黑龍台就是所謂的閹宦。

    &esp;“還有麽?”

    &esp;趙穆也不惱怒,反而露出一抹笑意。

    &esp;“也有言官上奏,希望殿下能夠效仿曆代先皇,實施仁德之政,切勿濫殺。”

    &esp;雲漱玉如實稟報。

    &esp;“工部、戶部的尚書、侍郎隻是跪在門外,吏部的大員已經有人身體抱恙,準備告老還鄉了。”

    &esp;趙穆拍了拍手掌,抬頭望著天色。

    &esp;“正午的日頭不夠酷烈,可惜了。”

    &esp;“願意跪著,當個直言進諫的‘忠臣’,那就由他們去。”

    &esp;“想要告老還鄉,本宮也準了,正好空出位子。”

    &esp;“士族治理天下?離了他們,大周就要垮了?”

    &esp;“笑話!”

    &esp;趙穆運起陰陽二炁,引發天人交感。

    &esp;這一次,不再是電閃雷鳴,風雨交加。

    &esp;隻見天穹之上,浮雲掃空,萬裏晴朗,連一絲涼風也無。

    &esp;天京皇城,倏然就變得酷熱難耐。

    &esp;“若有人跪死了,不必去管。”

    &esp;“本宮要看看,這些世家門閥的骨頭有多硬,又有多少條人命來玩死諫!”

    &esp;“讓劉進和穀大勇繼續給我查,順著金沙幫、銀鉤坊往下牽連,那幫人攀咬越狠,本宮越高興。”

    &esp;“哪怕六部尚書、侍郎都死絕了,本宮再提上來就是了。”

    &esp;“實在無人可用,便組內閣,啟用寒門。”

    &esp;“若是寒門再用不了,那就等明年春日,本宮親開科舉,自二十六州遴選人才。”

    &esp;雲漱玉躬身低頭,她曾看過殿下撰寫的治國方略。

    &esp;其中,有關科舉之事,占了五分之一的篇幅。

    &esp;自古以來,曆朝曆代。

    &esp;最開始是世卿世祿,權貴豪門,父死子繼。

    &esp;後來轉為征辟,察舉,以德行名聲為首選。

    &esp;再到如今的士族把持,遴選官員。

    &esp;千萬年來,寒門之下的窮苦子弟根本無有進身之階。

    &esp;而殿下所說之“科舉”。

    &esp;人人皆可參選,隻看經義、策、論。

    &esp;短期來看,可能還是對世家門閥有利。

    &esp;畢竟,農家子弟想要上學念書,並不容易。

    &esp;可長遠來看,此舉等同挖了世家門閥的根子。

    &esp;隨著科舉製度推行大周,出身寒門或者農家的官員,遲早會越來越多。

    &esp;所謂“皇族與士族共天下”的說法,便成了笑話。

    &esp;“殿下胸中囊括日月,經天緯地,世家門閥哪裏能夠理解。”

    &esp;雲漱玉語氣之中透著敬服,小聲道:

    &esp;“隻是金沙幫掠奪人口,多是賣給世家做仆役,奴隸。”

    &esp;“背後牽扯到範陽盧,陳郡謝這兩座門閥,以及邊關軍鎮。”

    &esp;“如若再下狠手,恐怕要激起士族的反彈,生出大變。”

    &esp;趙穆不以為意,登上暖閣。

    &esp;俯視東宮之外跪立的群臣,淡淡道:

    &esp;“何為革鼎?不破不立!”

    &esp;“沒有打破一切的大勇氣,大毅力,如何能成事。”

    &esp;“世家門閥之痛,不止是大周,也是天下的沉屙。”

    &esp;“徐徐圖之,始終是治標不治本。”

    &esp;“他們聯合起來,於我而言,反倒是好事。”

    &esp;這位年輕的皇儲雙手負後,兩肩如同撐起天地,身軀格外偉岸。

    &esp;“舊時代的消亡,總要有一批陪葬之人。”

    &esp;“讓他們去跪,去罵。”

    &esp;“黑龍台的屠刀之下,人人平等,無分尚書侍郎,還是知縣小吏。”

    &esp;“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esp;此言一出,仿佛得到天地認可。

    &esp;皇城之內,龍氣悉數而來,湧入那頂帝王專用的華蓋寶傘。

    &esp;趙穆眉宇之間,神色平淡。

    &esp;他明白,這是自己與大周的國運、氣數,聯係得更為緊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