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旗為神,日月為意
字數:6672 加入書籤
&esp;先立武學總綱要,再傳道天下?
&esp;眾人麵色鄭重,做出認真傾聽的求知態度。
&esp;雖然同為先天大宗師,可穆天子已是周天榜首,當之無愧的神州第一人。
&esp;其修為與境界,都遠勝於庭院眾人。
&esp;這一點,從剛才的氣機碰撞的表現就能看出。
&esp;若能聽其講道,與之論道。
&esp;必然是獲益良多,有所啟發。
&esp;這等機會實在難得,誰也不願意錯過。
&esp;放在外麵都是縱橫一地,橫行江湖的諸多宗師。
&esp;紛紛席地而坐,好似私塾裏的學生一般,等待著老師開講。
&esp;“武道囊括無窮,絕非一家之言可以概括。”
&esp;趙穆坐於上首,眸光幽深,難以捉摸。
&esp;腦後八重光圈若隱若現,搖晃不定。
&esp;隨著穆天子聲音朗朗,整個庭院倏然安靜下來。
&esp;寬敞之地,頃刻化作一方道場,讓人生不出絲毫的雜念。
&esp;“好深厚的心神修為。”
&esp;風行空瞳孔收縮,感覺到有一隻無形大手撫平心靈,讓他回歸於平靜。
&esp;羋雪衣雙刀橫於膝上,淩厲的氣意趨向於圓融。
&esp;那雙明眸眨動,似是察覺到這股微妙變化。
&esp;這位北地女子嘴角微翹,並未抵觸。
&esp;偌大的庭院迅速靜下,針聲落地可聞。
&esp;趙穆居於正中,猶如神聖。
&esp;兩邊圍坐著周天榜上有名的江湖高手。
&esp;風行空、龐驚陽、羋雪衣等人,宛若眾星拱月,簇擁環繞著那襲袞龍袍。
&esp;天龍禪院羅漢堂首座圓法落後一個身位,麵露莊嚴之色。
&esp;更外麵一圈是講武堂的諸多官員。
&esp;黑龍台的緹騎甲士。
&esp;一眼望過去,足有百人之多。
&esp;他們神色肅穆,屏息凝神,生怕幹擾陛下的講道傳法。
&esp;“凡境十重,無非是三大階段,煉體、煉氣、煉神。”
&esp;“筋肉皮膜,全身骨骼,五髒六腑,而後更深、更細致,做到練髓如霜,血似汞漿。”
&esp;“完成這一步,就已經是江湖上有名的高手,可為百人敵、千人敵,縱使深陷軍陣,遭遇鐵騎衝殺,也有自保之力,逃生機會。”
&esp;“等到體魄大成,堅固強橫,打下牢固的根基,便開始煉氣。”
&esp;“內力轉為真氣,真氣化為罡氣,渾身內外如一,如披鐵衣。”
&esp;“甚至還能打出百步神拳,隔空傷人,一雙肉掌比擬神兵利器。”
&esp;“真氣越雄厚,品質越上乘,滋養血肉,反哺自身的效果就越好。”
&esp;“等到了凡境八重,開始煉神,參悟武學至理,凝聚武道意誌。”
&esp;“日夜用氣血刺激眉心祖竅,蘊養念頭,形成神魂。”
&esp;“神意自成,人體小天地便也成了。”
&esp;“凡境九重,天人合一,以己心撥轉天心,逆反先天,氣血無漏。”
&esp;“由念頭所化的武道意誌,變為心神熔鑄的武道法身。”
&esp;“周天榜上的頂尖高手,大多便是這樣的境界。”
&esp;“搬山拿嶽,翻江倒海,無所不能。”
&esp;趙穆用簡單直白的通俗語言,把世人皆知的武道境界梳理了一遍。
&esp;他輕輕抬手,招出一本混元道的小天罡拳。
&esp;念頭裹住,立刻領悟透徹。
&esp;而後,淡淡說道:
&esp;“這門基礎武功壯大氣血的方法,乃是將全身筋肉的鍛煉都包括在十二路拳法裏麵。”
&esp;“其中有擒拿、摔打、站樁和馬步。”
&esp;“放在一眾基礎武功中間算是上乘了。”
&esp;趙穆又是隨手一指,再把雲中居的鬆鶴萬壽拳攝拿過來。
&esp;“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老鬆為形,雙腳紮根大地,立樁不動,活動氣血。”
&esp;“借淩空白鶴為神,身法飄逸,步法輕快,鍛煉筋肉。”
&esp;“不同於混元道偏實戰、重廝殺的剛猛之道,算是外功。”
&esp;“雲中居較為溫和,講究徐徐圖之,算是養生之法,屬於內功。”
&esp;坐於兩邊的幾位先天大宗師,眼中露出迷惑神情。
&esp;這些闡述的內容都很基礎,且毫無新意。
&esp;哪怕是從穆天子的嘴裏說出,也完全沒有原本期待的發人深省之感。
&esp;太過平平無奇,甚至激不起眾人的情緒波動。
&esp;“正因為兩座正宗的武功性質不同,混元道的門人殺伐深重,常與人武鬥、死鬥。”
&esp;“雲中居則是清修為主,潛心練武,有所成就方才下山遊曆。”
&esp;“常言道,居移氣,養移體。”
&esp;“練武也是如此,潛移默化,改變性情。”
&esp;“倘若朕把雲中居的鬆鶴萬壽拳推廣到軍中,要不了多久,血勇之氣就會被磨平。”
&esp;“反之,混元道的武功適合行伍,對於那些修身養性,鍛煉身體的讀書士子卻沒甚用處,隻能讓人變得血氣方剛,好勇鬥狠。”
&esp;“故而,朕認為要創出一門人人可練,無有門檻的武功,首要問題是從其神、其意下手。”
&esp;風行空眉頭緊鎖,他似是把握到了一絲靈光,卻沒能將其完全捕捉,很是苦惱。
&esp;哪怕是再基礎的武功,也會蘊含的神與意。
&esp;隻有相互契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esp;但穆天子要如何找到,包容天下人的神與意?
&esp;正如適才所說,武功風格不同,造就性情不同。
&esp;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
&esp;可一門武功怎麽容納天下人?
&esp;風行空百思不得其解,目光投向停頓不語的穆天子。
&esp;“還請陛下賜教,為我解惑。”
&esp;羋雪衣明眸流轉,淡淡道:
&esp;“一法包容天下,實在令人好奇。”
&esp;大道至簡。
&esp;武道也是如此。
&esp;穆天子想要創出一門包羅萬象,且人人都能領悟的武功法門,這如何做到?
&esp;這就好比同一本聖賢書,各人看完都有自己的理解。
&esp;愚鈍之人,參悟不透。
&esp;中人之資,領會艱難。
&esp;唯有讀書種子,才可以從中窺見聖賢的智慧。
&esp;就連蘊含天地至理的上古聖人、賢人,傳下的學問都有門檻。
&esp;穆天子打算做成的這件事,簡直難如登天。
&esp;哪怕把六座聖地,十大正宗的所有武學都收納於講武堂,也未必可以創出那道法門。
&esp;“朕欲立下的武學總綱要,其神與意,取自世人心中的念頭。”
&esp;趙穆眸光平靜,望向迎風招展的黑龍旗。
&esp;抬手一招,栩栩如生的圖騰好似活轉過來。
&esp;張牙舞爪,飛進庭院。
&esp;“用大周龍旗作為神與意,這倒是別出心裁,很有想法。”
&esp;風行空瞳孔收縮,雙眼綻放精光。
&esp;龍旗是王朝的象征,軍隊士卒日夜苦練武功。
&esp;長期受到影響,氣血勃發,悍勇無比,而且心存保家衛國之念。
&esp;再合適不過!
&esp;“可還是差了點意思。”
&esp;來自大虞陰天神水宮的袁敬搖頭道。
&esp;天下四十九州。
&esp;未必每個人都心存大周,心存家國。
&esp;“龍旗為神,日月為意。”
&esp;趙穆眸光幽深。
&esp;內裏隱約顯現一輪大日、一輪孤月。
&esp;這是明神武典的“日月雙瞳”。
&esp;祖竅眉心的念頭迸發,映照而出,融入其中。
&esp;“日,月,遍照山河,陛下取其宏大,取其浩蕩為意。”
&esp;羋雪衣似是明白過來,眼中異彩連連。
&esp;龍旗是家、是國。
&esp;日月則包容天地山川,江河湖海。
&esp;“朕今日立下的武學總綱要,便是希望於後世千秋萬代,大周的龍旗插遍寰宇!”
&esp;“每家每戶的屋舍窗台,大周的日月必朗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