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藝術入滇 臨安古城(求票,求推薦,求訂閱)

字數:3527   加入書籤

A+A-


    不出意外,搞定了水果台這邊以後,四條入滇線路的人員確定都非常的順利。

    不管是馬爺還是方路遙,聽到這件事都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老豺和林大廚兩人更不必說。一個是合夥人,一個是自己的廚師,他們完全找不出任何拒絕的理由來。

    林大廚甚至把楊薇薇的工作也給搶了過來,美食入間這條線路就由他親自來製定。

    經過眾人的群策之後,入滇記又增加了一條線路,就是運動入滇。這個活動到是相對簡單,就是在滇省九大高原湖泊中選擇三個舉行環湖馬拉鬆比賽,杞麓湖自然是作為最後一站!

    每到這個時候,公孫昊自然忘不了去政府那邊要資源。

    這此,他先是征信了縣長的意見之後,直接給市裏一把手打了電話。

    一把手聽他把事情那麽一說,高興的笑道“公孫昊啊,我原本以為你們至少要消停一陣子,到五一節才會有大活動,沒想到這才3月份就給我放那麽大一個衛星。

    直接說吧,要什麽支持,隻要是不觸碰原則和底線的,市裏這邊都能幫你解決。”

    “別的也不用什麽,就是我們把線路製定出來以後。希望能有政府出麵,給我們要去的這些地方上打個招呼,行個方便就行。

    讓他媽能夠讓我們拍攝,至於費用這些不老領導操心了,我們自己會解決的。”

    聽到這,一把手爽朗的笑道“你放心,就這點小事的話一定幫你解決。另外,在這我也給你一個保證,但凡是在我們南溪市境內的,費用都由我們南溪政府掏了。”

    聽到這,公孫昊趕忙拒絕道“領導,這到是真不用,我們這次也是會找一些讚助商的。就是拍攝和住宿花不了多少錢。”

    公孫昊可不想占這個小便宜,去答應一些讓他為難的條件。

    他說哪會不明白他的想法,當即便打斷道“也不是什麽特別過分的條件,就是想讓你們至少安排一條線路經過一下江澄縣。

    上次開魚節的事情,對整個江澄縣的旅遊業打擊很大。正好有你們這個契機,來挽回一下江澄縣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形象。”

    聽到這,公孫昊不得不感歎一把手的製衡的手段。

    “好的領導,這邊線路下來了第一時間通知您。”

    公孫昊答應的也很幹脆,反正美食入滇的路線定下來了,其中就有江澄縣這一站,既然是定好了的事情,那不如就賣給一把手這個麵子。

    他把和政府溝通的結果跟大家一說,廖總便不自覺的笑道“看來政府把我們也想得太狹隘了,之前開漁節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再說江澄縣是和縣裏有矛盾,又不是和我們。”

    公孫昊也搖頭道“管他呢,反正本來就有江澄縣這一站,不如就把這個人情給一把手了。”

    ……

    製定完所有的細節之後,3月5日這天,整個入滇記的團隊便在海東村舉行了出發儀式。

    24輛由林少龍讚助的bw  x3整齊的排在酒店門口,一封鞭炮放完之後,車隊便駛離了海東村。到了縣城之後,車隊便分成四路人馬分道揚鑣。

    公孫昊在沈贏的威逼和利誘之下,隻能放棄了原本打算跟著美食組的計劃,默默跟著方璐瑤的藝術組上路了。

    他們這一組,除了公孫昊和方璐瑤,還帶上了開漁節之後入駐海東村的丹尼爾等一共6位藝術家。明星的話,則是雨神的好友林薩迪。

    他們這條線行程的第一天,就直接趕向臨安縣,因為那裏是夏國四大名陶之一的紫陶產地,陶瓷作為夏國一種很重要的藝術形式,各位藝術家自然是不會放過的。

    剛進臨安古城,便有當地政府派出的導遊來接待他們。本以為會直接前往窯口進行參觀的眾人明顯失望了,導遊直接便是帶著他們進入了臨安古城。

    臨安城最早為南詔時修築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擴建為磚城。李定國攻占臨安城時,南北西三城樓毀於戰火,康熙四年又複修,後再度毀損。唯有東門朝陽樓,雖曆經多次戰亂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舊巍然屹立。

    臨安縣在元代就始建廟學。明洪年間建臨安府學,萬曆所間又建建水洲儒學。清代先後建立了崇正、煥文、崇文曲江四個書院。

    當時,有“臨半榜”之稱,即滇省科舉考試中榜者中,臨安府就占了半數左右,堪稱滇省之冠,在全國也不多見。所以臨安從來就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的稱譽。

    其中臨安文廟是一座全國屈指可數的大型文廟,始建於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是滇省繼中慶之後,最早創建的第二座廟宇建築。

    文廟,後經明、清兩代擴建,占地達114畝,總體布局采用中軸對稱宮殿式,仿照曲阜孔廟的格局建造,有1殿、2廡、2堂、2閣、5祠、8坊,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建築群。

    步入大門為肅穆的“太和元氣“坊,迎麵為20餘畝的“學海“,塘內碧波蕩漾,四周柳絲輕拂,池中建有思樂亭,左、右有“禮門“和“義路“。

    之前還有些許意見的一種藝術家,都被這個建築群給震撼到了。

    林薩迪更是看得語無倫次“哇哦,這種規模的古建築群我在灣省根本沒有見過。”

    步入欞星門、有大成門、東西廡、大成殿、祟聖詞、明倫堂、尊經閣等建築。

    到了大成殿前,導遊向一眾人介紹道“大成殿建於明弘治年間,28棵柱支撐全殿。前簷12棵為石拄,每棵高5米,重達5000公斤,用整塊大青石雕成。大門左右2棵簷柱雕巨龍盤繞,稱為石龍抱柱。”

    撫摸著這些石雕,有位雕塑家不禁感歎道“古時候工匠的精神真是值得敬佩,就算是在我們現在有電動工具的幫助下,這樣的石雕也要幾個月時間才能完成吧,以前的話完全不敢想象。”

    聽到這,公孫昊笑道“是不是看到這個,你有了什麽創作靈感?”

    被公孫昊那麽一起發,雕塑家陷入了沉思之中,過來片刻便大喜道“我知道做什麽了,等到窯口上,我就找個機會把它做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