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爆炸發現

字數:3605   加入書籤

A+A-


    他轉頭看向那個似禽非禽,似鳥非鳥的青銅器,然後假裝認真的問道“既然那個是銅燈俑,那麽這個會不會也是個銅燈。”

    這話,讓在場的一種專業人員開始了聯想,不多時,見多識廣的林鬆提出了一個可能性“桂省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曾經出土過一個青銅鳳燈高33厘米、長42厘米、寬15厘米,外形仿鳳鳥,雙足並立,昂頭回望,尾羽後曳下垂與足共同支撐全身,顯得十分穩重。

    以現在這個青銅器露出部分的心態來判斷,我感覺應該和那個東西同出一脈。”

    這時候劉來慶的聲音從石壁背後傳來“你們往前走10幾米,有個隱蔽的小口,可以進來,這裏麵的東西更多。

    聽到這,林鬆當仁不讓的便向前走去,隻見在前方10幾米處,果然有個隱蔽的小口,與其說是小口,不如說是魚地麵平行的一條縫。

    如果換平常人,很難發現不說,就算是發現了,也不會輕易的往裏鑽。

    林鬆正要趴下身子平移過去,卻被一旁的公孫昊阻止了。他沒有說話,隻是雙手給林鬆比劃了了一個距離。

    林鬆一看,低頭看了看自己的啤酒肚,然後便默默的放棄了要身先士卒的想法。

    嘴上還嘟囔了一句“你說那劉教授是怎麽想的,怎麽會想到往這鑽呢。還有他怎麽就那麽瘦呢?”

    公孫昊俯下身,忍不住打趣道“您是不是對不能第一眼看見那些文物,感到有些惋惜?看來您需要多鍛煉了。”

    說完便敏捷的從縫隙下挪了進去。

    其後有幾個考古隊員都上前嚐試,但最終隻有一人進去了。

    相反黃金大隊跟來的幾個人,到是輕輕鬆鬆的便進去了。

    隻見公孫昊和劉教授蹲在地上,看著那數十件保存的非常完好的青銅器,正在感歎。

    “你說,古人是不是發現了鍾乳石生長的秘密,有意為之的?”公孫昊問道。

    “如果真是這樣,那古人的智慧就太令人發指了。要是晚發現個幾百年,難說這個口子就徹底關上了,到時候,這個空間誰也發現不了,這些東西就永無天日的被藏在這了。”劉來慶說道。

    不過公孫昊細想之後卻說道“我覺得應該是偶然的,如果是有意識的,那被埋在裏麵那兩怎就沒法解釋了。”

    聽完,劉來慶點點頭,兩人起身往前走,到了那個似禽非禽,似鳥非鳥的青銅器出,公孫昊終於看清了這東西的全貌。

    之前外麵看到的應該是尾部,而現在看到的,是頭部。同樣的,那個青銅燈俑的的背麵也出現在了兩人是視線範圍內。

    劉來慶看了又看之後,對公孫昊說道,找個強光電筒來照照看看。不多時,公孫昊從黃金大隊的人身上要來了強光電筒,遞給劉來慶。

    劉來慶對著這麵石壁一照,發現居然可以透光,而且看這個效果,透光率還不低。

    在外麵的林鬆看到這一幕,吃驚的喊道“什麽情況,這是?”

    “這個石壁的厚度估計隻有一兩厘米,加上本來鍾乳石就有透光性,所以強光電筒一上去……”

    還不等劉來慶說完,林鬆便大喜道“隻有一兩厘米厚的話,那我們的取這兩件文物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

    他剛說完,另一人的聲音便傳了出來“林館長,這裏麵完全就是個藏寶密室,裏麵的青銅器一共有31件,還有幾件陶器,都有很明顯的漢代的風格。”

    聽到這句話,林鬆喜出望外的說道“暫時都不要動它們,讓它們保持原狀。把照片都給拍好,登記造冊,我這就讓外麵派更多的人進來。”

    聞聲而來的梁旭,問清楚了情況之後,在征得同意之後,艱難的進入了密室之內。

    看到裏麵的場景,梁旭大驚“這個資料要是放出去,完全就是一個考古界的大炸彈啊!”

    說完他便在考古隊員的指導下,開始了拍攝。

    黃金大隊的隊員也感歎道“想不到這裏居然有那麽神奇的地方,看來這趟真沒白來,真是大開眼界啊。”

    聽到這,公孫昊也好奇的問道“幾位,都到這了,能不能說說你們的真實目的?”

    “既然我們來了,目的就很明顯了,也不是什麽不能說的,來找金礦的!”

    公孫昊有些詫異的問道“找金礦?你們為什麽會覺得這裏有金礦呢?”

    “之前不是發現了鎏金的文物麽?所以我們就來了。”

    聽到這,公孫昊更加詫異了“既然是這樣,你們之前為什麽不來呢?等到現在才來?”

    其中一人則是笑道“誰說我們之前沒有來過,隻是沒有讓你們知道罷了。”

    公孫昊頓時有種細思極恐的感覺,看向幾人的眼光都有些不一樣了。

    “公孫老板,你也別想太多,我們之前之所以隱瞞,那是因為不想引起外界的猜想和窺探。

    這次之所以會公開身份,是因為之前有國外的探險隊報名了第一次的探洞。”

    至此,公孫昊算是明白了,然後繼續問道“那這有金礦麽?”

    “我覺得大概率沒有,至於那文物上的鎏金,估計是外麵流入的。”

    聽完這個解釋,公孫昊總算放下心來。

    這時候,一個考古隊員走了過來,給那個似禽非禽,似鳥非鳥的青銅器拍完照片之後,作出了判斷“鳳鳥形狀,固首回望,雙足分立,尾巴下垂至地麵,雙足與尾形成鼎力之勢以支撐燈身,顯得穩重大方。

    頭、冠、頸、翅、尾、足,各個部位輪廓清晰,比例勻稱。通體鏨刻精致的羽毛,高雅華貴。從外形和比例上,這個鳳燈更流暢美觀,而且整個羽毛的雕刻比桂省發現的那一盞更加精致!”

    外麵的林鬆聽得心癢癢,一邊跺腳一邊高喊道“快出來給我看看照片,你可要看清楚了,別把孔雀的造型看成鳳凰了。”

    聽到這,剛才出聲的這位考古人員也大聲喊道“這點眼力我還有的,您就不用擔心了,保證是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