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指點

字數:4562   加入書籤

A+A-


    這個很正常,科班演員演戲大多匠氣重…

    算是學院風!

    其實香港演員也要一樣,你經常能看到港片港劇中角色說話時的誇張手勢,這就是匠氣…

    隻不過他們跟我們的距離很遠,很多人就忽略了…

    老一輩演員演了一輩子戲,早就陷於程式化了!

    就他下意識的動作,你看了,都覺得程式化…

    為什麽呢?

    沒有生活了…

    博哥也一樣,特別是他最近的幾部戲,明顯沒有驚喜,甚至覺得有點假…

    尤其是那個《被光抓走的人》,那都什麽破玩意?

    人類消失了一半,還踏馬糾結著真愛不真愛?

    這玩意跟地球要毀滅了,我在想要不要給你發短信有什麽區別?

    《上海堡壘2.0》…

    為什麽?

    地位太高,感受不到生活了唄!

    很多演員都一樣,尤其是有自己一套理論的演員,有走形不走心的通病,台詞節奏固定,整體表演大開大合,程序化。

    當然,沈林是晚輩,他不可能提出來批評。

    第一遍排練結束,他立刻熱烈鼓掌!

    唐燁:“別光鼓掌,有什麽建議嗎?”

    “…我哪有什麽建議,光顧著欣賞了!”

    “那我剛才看你一臉沉思…想什麽呢?”

    “…我在比較自己跟楊老師的差距。”

    台上的濮存晰道:“你別拘謹,有什麽想法大膽說…”

    “唐老師,要不咱們在開頭加一段旁白?”

    “旁白?什麽旁白?”

    沈林也不客氣了:“滿城白發兵,死不丟陌刀。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有他們在,大唐就在!”

    “或者加一段盧十四做夢的劇情,內容我都寫好了‘“頭兒,你說長安遠,還是太陽遠?”“廢話,當然太陽遠。隻聽過有人從長安來,沒聽過有人從太陽來”“那為什麽,舉目見日,不見長安?”“你我就是長安。”’”

    “還有…最後收尾時候能不能夢回一下,就是盧十四和郭長安出征時候…我們叫上盡可能多的演員,每人扛一支火把,組成我們曆史書上的抗美援朝跨過鴨綠江的陣型?”

    唐燁拿著本子記了一下:“還有呢?”

    “…我就想到這兒麽多…”

    “行,那我整理一下,下午再重新排練!”唐燁點了點頭,看了看沈林:“你好不同意來一趟,這都是專業表演藝術家,有什麽問題想請教,還不抓緊機會?”

    沈林趕緊上前:“楊老師,濮老師…”

    ……

    其實最適合郭長安的是胡君,但他太忙了,《藍宇》之後,火的不行,又是《無間道3》又是被張繼忠欽點主演《天龍八部》飾演大俠喬峰…

    沒空來人藝排練!

    隨著影視劇行業的發展,很多演員心思都飄在了外麵…

    也正常,擱話劇院,一個月收入很固定,一千四百多。

    即便有劇場收入,也少得可憐,一場劇下來最多分你兩百塊錢!

    出去演戲,隨便一部電視劇,一集的片酬就好幾千塊錢了!

    財帛動人心啊。

    這種大前提下,誰還願意待在話劇院?

    除了對表演真的熱愛,還有…在話劇院有戲演!

    不是說你進了人藝,就給你排戲,劇場每年公映的劇目是固定的,年輕演員很難演上角色…

    即便參演,大多數也都是配角——人藝後台門簷處,掛著一塊匾,寫著“戲比天大”。在人藝,要學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寒,坐得住冷板凳。

    達康書記跑了四年龍套,才有機會主演《今晚照常演出》…

    耐不住寂寞的,或者有更好選擇的,就走了…

    這點真應該學習上海話劇院,郭景飛才畢業,直接給了《肮髒的手》男一號!

    包括徐爭,也是初加入上戲,直接主演《說謊人》、《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

    有才華的人,為什麽不能重點培養?

    不過,即便如此,沈林也想考人藝,至少找個單位掛靠一下…

    ……

    沈林真的在請教演技方麵的知識。

    他真的有很多認知障礙。

    “我就是覺得有些台詞好羞恥,太中二了…”

    “羞恥?”

    “瓊瑤戲!”

    楊力新看了看濮存晰,兩人都笑了,然後楊力新道:“瓊瑤劇裏的感情戲,大都情節拖遝、哭哭啼啼、無事生非,不符合現實主義邏輯,你覺得自己演不了很正常,我也演不來!”

    沈林點頭,然後說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寒假有一部戲找我,演的是孤傲的校草,這個劇是根據日苯漫畫改編的,我這個角色的台詞寫的那叫一個浮誇,我也知道這個劇,這個角色的性格說這種話很正常,但我就是沒法接受…”

    “日漫風格?”

    “就那種…”想了想,沈林來了一句:“我們是一體的,但又各自獨立,永遠為正義而努力。我們是三劍客…就這種台詞到處都是…我現在想想都覺得羞恥,真怕拍攝的時候笑場…”

    楊力新笑了笑:“這個涉及到演員的信念感……”

    濮存晰點頭:“我們之前去英國,看過一場《指環王》的話劇,如此魔幻,如此脫離生活的戲,需要演員極大的信念感,有大量的脫離生活的幼稚的台詞,但是從人家嘴裏說出來是那麽鏗鏘有力,感人肺腑!”

    “這種東西就叫演員的信念感!”

    “你這屬於解放思想解放的不夠徹底,或者你對角色沒有共情!”

    楊力新:“你得理解人物,梳理一下角色性格,慢慢走近他,感受他的感受,不要用自己的邏輯,要用角色、劇本的邏輯…”

    濮存晰:“我看了在中傳的表演,挺好的,有時候你換上戲服,狀態就不一樣了!”

    沈林若有所思…

    話說,《十八歲天空》,石延楓的裝逼語錄其實不算太多,跟另一個逼王武曆平對比一下,明顯後者更有中二之魂…

    挺感謝編劇的,至少沒有‘你們不要再打了’這種鬼畜劇情…

    想了想,沈林又問了一個問題:“那如何飾演一個距離自己很遠的人物呢?”

    “…這個就要靠想象力了…”

    “我很喜歡莎士比亞,也喜歡他的《哈姆雷特》,但我自己演得時候,總覺得很難感受到人物,尤其是還得記那些繞口的台詞…”

    這個濮存晰最有資格回答,他接過話:“我之前演過《大將軍寇流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