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歌發布

字數:5499   加入書籤

A+A-


    橫店還是那樣…

    大部分拍的都是古裝戲。

    秦王宮、明清宮苑,這些建築建起來了,劇組不用這些建築,來橫店幹嘛?

    還沒到“抗日根據地”、“去橫店一看,四五十個劇組都在打鬼子。”的境地…

    要到抗日神劇泛濫的時代2012年橫店影視基地共“殺掉”鬼子約10億,如果將“死掉”的鬼子攤開,那麽可繞地球兩圈多!

    下飛機。

    沈林向兩位擺了擺手,然後坐上了前往酒店的車…

    她倆有安排的。

    沈林不去《仙劍三》試鏡場地。

    《仙劍三》跟他有半毛錢關係…

    難道讓他唱《光棍》,不行,那是老胡的禦用bgm…

    對了,新ep今晚八點正式上線…

    首批出貨量八十萬,剩下的二十萬在公司的網店上線。

    按照沈林的意思,出個十萬張意思一下就夠了,但是很多音像店老板包括公司都不幹啊!

    等著你的ep,過個肥年呢!

    那就一百萬張吧…

    畢竟是兩岸三地流行樂壇第一人,首批一百萬是基本排麵!

    再說了,人家張揭的ep都賣了39萬張。

    你慫什麽?

    ……

    四首歌,當晚上線qq音樂。

    主打《因為愛情》,然後才是《少年》、《消愁》、《時間都去哪了》…

    《因為愛情》毫無疑問火了!

    這是一首典型的芭樂情歌,曲調優美,沈林跟王妃的合作,本身就是王炸組合…

    再加上歌詞不差…

    華語聽眾很注重歌詞,這也是芭樂情歌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快歌大多數的歌詞都是“今晚夜店一起嗨,party整晚不停歇”之類的。

    沒什麽內容,不能抒發情感,不能詩情畫意,不能體現自己“有情調有格調”,

    然後《消愁》火了…

    畢竟《消愁》的歌詞太有格調了!

    而且沈林很少寫這種民謠範的歌沒錯《消愁》的旋律簡單,甚至有點土,屬於上世紀的編曲…

    但沈林唱起來給人的感覺不一樣!

    然後《少年》、《時間都去哪了》…

    四首歌,毫無疑問霸占了排行榜前四位…

    至於ep銷量?

    網上的二十萬張,一小時售罄…

    評論家上線,一致言論‘江郎才盡’…

    即便最和善的說法也是沈林原地踏步的、沒有創新。

    無所謂了,反正沈林從來不在乎這些人的言論。

    不過ep最後,第五首歌,是一段沈林的承諾:明年五月,專輯《26》一定會上線!

    ……

    第二天,沈林跟烏而善沿著明清宮苑往前走,一邊觀看取景地…

    “我設想的激情戲,有一段雪地上的…”

    “你有毛病啊?雪地上?那麽冷,誰有空打炮?”

    “但是好看啊…你不要管合不合邏輯,你想象一下,小唯光著腳走在雪地上,好看嗎?”

    反正是做夢劇情…

    小唯用手段讓王生在夢裏各種跟她纏綿,讓他誤以為自己愛上了小唯…

    三段激情戲,一定要夠味道!

    沈林比較關心演員的感受,所以問了:“…是人造雪吧?”

    烏而善:“當然是人造雪!我沒沒那麽殘忍,真的讓演員光著腳在雪地走!”

    “大哥,馬上就12月了,人不人造有什麽區別嗎?”

    “但是,好看啊!”

    “我也覺得不錯…”

    身邊的美術設計王闊一邊播放《少年》,一邊跟他們聊天…

    而且是一遍接著一遍…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沈林忍不住了:“…我求求你,你聽歌就聽歌,能不能別開外放?”

    “這是你的歌誒!”

    “我的歌,你一上午放了幾十遍,我也受不了!”

    王闊趕緊關了手機外放,然後問:“林子,新專輯的歌寫好了嗎?”

    “差不多了…先說說《畫皮》,我覺得整體色調偏冷一點怎麽樣?”

    “偏冷?”

    “除了親密戲份用暖色調…”

    “我沒啥意見…”

    趙姍小跑著走過來:“林子…”

    “怎麽了?”

    “你還是去取一下采訪大廳吧…一堆媒體等著呢!”

    沈林皺眉:“我不用打歌宣傳了吧?”

    “還是宣傳一下吧,哪能一點活動都不參加?好歹也是新ep發布。”

    “行…”沈林琢磨了一下,是這個理…

    烏而善點頭:“你先去吧…晚上記得來!”

    “知道!”

    來啥?

    當然是聚餐了。

    ……

    果然有一堆記者,都是詢問沈林對ep《因為愛情》的看法…

    首先問的是銷量20萬張一小時售罄是已知消息。

    “還挺開心的,感謝歌迷的支持…”

    “沒想到大家這麽支持…我很少開演唱會,也很少參加商演,有時候覺得真的挺對不起歌迷的…”

    “今年不行,明年…明年估計也沒時間,後年吧,我一定會再來一場巡演的!”

    然後聊到了專業樂評人的看法這幫專業樂評人大都有自己的陣營,現階段,他們基本在太合麥田抱團!

    後來嘛,互聯網時代到來,樂評人不受資本的喜愛、不受明星的待見,又缺乏粉絲的供養,所以在互聯網時代是賺不到什麽錢的,還要承受極大的壓力…

    幹脆轉型噴子…

    踩著流量歌手的脊背登上舞台你想啊,一個從事音樂相關職業的人,但凡有創作能力或者表演能力也不願心甘情願地去當一個“樂評人”!

    點評一首歌,盯著妝容服裝身份說個不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不用在意他們的觀點,事實上,互聯網時代,樂評的重心也從以一首音樂作品為中心,進而向以音樂的受眾為中心,我唱歌又不是給樂評人聽的!”

    “自然學科和人文藝術的差別在於,我們容易拔高自己不懂的自然學科知識,隻要我們不認識的公式一擺,方程一列,不知道的概念胡扯一通,自然大家會心生敬畏而覺得他厲害。”

    “而人文藝術則正好相反。合我意者牛逼,說到我心坎裏的牛逼,打動我的牛逼。我不認可的,就算諾貝爾文學獎給他背書又如何,隻要他不合我意,那不僅他傻逼,諾貝爾文學獎也是野雞獎。”

    “批評家大多是三流的,因為他們要靠一流的東西才能說出二流的話。創作者反感自己的作品被幾句輕易的叭叭給定性,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倒是不反感樂評、影評、書評,我也不反感評論人和我對於某某藝術作品的觀感不同,但是我十分之反感為了一鳴驚人而大放厥詞。”

    “風格?我覺得就不要給我劃分風格了,我寫歌,首先考慮的是好聽,然後才是其它,流行歌曲,如果做不到流行,就太奇怪了!”

    最後聊了幾句奧運會主題曲的事情。

    “確實有跟奧運會主委會合作…寫了兩首100天倒計時的歌曲。”

    “主題曲沒戲,我就直接退出了。”

    “我隻唱自己寫的歌,所以,奧運會主題曲應該不會登台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