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拉下神壇

字數:4822   加入書籤

A+A-


    事實上,不止寧昊,沈林的導演身份也沒有廣泛認可…

    他不是王佳衛、阿謀,資曆足,《視與聽》、《電影手冊》、《tspdt》、《afi》各種吹捧…

    所以,當年王佳衛拍攝《藍莓之夜》,可以調動裘德洛、娜塔莉波特曼、蕾切爾·薇姿等等有名的演員…

    當然啦,沈林是新晉的王牌製片人!

    他出手拍電影,連萊昂納多都求而未得…

    至於《讓子彈飛》,說實話,那片子北美票房沒到300萬美元…

    根本起不到什麽加成作用…

    但他們還挺尊重寧昊,誰讓他算是老板看好的人呢!

    ……

    其實傑克·吉倫哈爾還有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瑞恩·高斯林、瑞恩·雷諾茲這四位,前途一片大好!

    對了,還有艾什頓·庫徹…

    瑞恩·高斯林,《戀戀筆記本》…

    這位一直接一些中小製作,後來憑借《愛樂之城》再度打響了名號,接拍了《銀翼殺手2049》

    傑克·吉倫哈爾,《斷背山》、《愛情與靈藥》…

    這貨不曉得怎麽想的,2010年後堅定地不接商業片,而是挑戰很多極端的邊緣角色。

    後來啊,投身漫威,《蜘蛛俠:英雄遠征》,飾演神秘客…

    瑞恩·雷諾茲,《假結婚》、《活埋》,當選《綠燈俠》,倆億美元安大製作男主角,然後,票房慘敗…

    目前來說,前途最好的應該是約瑟夫·高登-萊維特,《星運裏的錯》、《和莎莫的500天》、《盜夢空間》…

    但世事難料!

    十年後,最火的那批演員基本上都是漫威演員。

    好萊塢變了,電影變了!

    即便是拿了影後,下一步,立馬投身漫威…

    最慘的應該是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自導自演《唐璜》,找來了斯嘉麗·約翰遜+朱麗安·摩爾,票房慘敗!

    然後被哈維針對了…

    ——中途推出《被解救的薑戈》…

    隨後出演《罪惡之城2》,算是賠罪…

    扯回來,寧昊跟著沈林,幫著打下手…

    然後發現…這玩意跟國內拍攝沒啥區別!

    他忍不住問了下大林子,後者無語:“本來就沒什麽區別!”

    “獨立電影,全世界都一樣,導演說了算!”

    “那我看網上報到什麽製片人中心製,導演沒有剪輯權…”

    “那是大公司的大製作,咱們這個戲成本1500萬美元,錢是我拉來的,編劇、導演、製片人都是我,當然按照我說的做事!”

    寧昊歎了口氣:“真的是被《故事會》、《意林》那幫人害慘了…”

    “也不是…”

    沈林想了想,然後道:“他們有演員工會,電影演員公會和電視劇演員工會,超過三十萬人,你想找配角、龍套,很隨意的,而且都挺專業的。這玩意我們確實比不上!”

    “戲劇、表演在歐美從來都是基礎教育、興趣活動的一部分…”

    很多人從小就開始學音樂,學舞蹈,學戲劇,在小學有小學社團,中學有中學社團,平時還有街區劇院、城市劇院等等。

    舞台劇這種在我們看來挺高冷的玩意兒,隻是人家生活中的普遍調劑。

    這玩意不能比!

    ……

    國內,11月5號,《通緝令2》上映,首日斬獲3200萬票房!

    這是沈林跟成龍最大的區別——他主演的英語片國內票房都很不錯。

    龍叔的《尖峰時刻》係列,票房賊低,《尖峰時刻3》幹脆國內沒上映…

    即便是《功夫夢》,票房也才4000萬…

    沈林不一樣,《颶風營救》、《通緝令》國內票房全都破億,《颶風營救2》國內票房幹到了全球第二,2.9億;

    《通緝令2》,不出意外,3億應該穩得!

    當然,最主要還是同檔期沒啥像樣的對手,《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要等到19號才會上映。

    甚至《生化危機4》也要到16號才會上映。

    時光電影特意安排了記者前來采訪,也算是宣傳一下…

    ……

    “這種寫實類型的電影,不怎麽考驗導演功力,拍攝難度並不大…”

    先問了《燃燒》的拍攝情況,沈林如實回答,順便補充一句:“按照進程,下個禮拜應該能殺青…”

    “這麽快?是要衝擊今年的奧斯卡?”

    “確實要衝擊奧斯卡,但不是今年,衝擊頒獎季至少要提前一年,先在歐洲幾大電影節楊名,一路各大藝術類電影節走下來,積累下足夠的口碑,然後再去衝擊奧斯卡。”

    “…這是你們的公關策略?可以這麽直接報道嗎?”

    “這已經是好萊塢公開的秘密了,公關就是這麽做的!”

    沈林幹脆說具體點:“好萊塢各大製片廠每年投入奧斯卡公關活動的資金大約1億美元。要參與評選的基礎費用最少得20萬美元,為了讓一些電影在關鍵獎項上獲得提名的基本花費就在100萬美元以上,並有專門的公司操作相關事宜,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奧斯卡公關產業鏈。不花錢想拿獎,根本不可能!”

    “…需要這麽說嘛?”

    記者有點小尷尬,他當然知道奧斯卡的規則,但國內各種吹捧,全球第一啥的…

    這麽說會不會有點過分?

    沈林無語:“人家能做,我們就能說!我記得《斷背山》那屆,《撞車》的公關團隊光是製作寄送給評委的dvd就花費了25萬美元…”說到這,沈林想起什麽:“對了,內地觀眾到了奧斯卡頒獎季,常常能享用到幾乎所有奧斯卡提名電影的盜版資源,幾乎都是從製片方寄給奧斯卡評委的dvd中泄露出來的。”

    “那為什麽大家都想要奧斯卡?榮譽?”

    “榮譽隻是一部分!”

    沈林接著道:“電影公司肯花這麽多的錢進行針對奧斯卡評選的宣傳,自然是看重獲獎後能帶來的收益。”

    “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電影的上映周期通常是普通電影的兩倍。票房能獲得大幅提升,最重要的,電視版權、dvd版權、網絡版權也會提高很多!”

    “我舉個例子,《新世界》拿了最佳演員獎,它的北美最終票房是1.92億美元,一般來說,普通電影,沒有拿過奧斯卡提名或者獎項的,1.94億美元票房的電影電視版權應該在3800萬美元左右,但《新世界》捧出了奧斯卡影帝,電視版權直接漲了0.3倍,賣了接近5000萬美元!dvd版權也賣了六千多萬美元…”

    “而且吧,奧斯卡對電影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也很顯著。尤其是藝術性很強的電影。《新世界》拿到奧斯卡影帝後,在海外引起廣泛關注,在十五個國家獲得超過1500萬美元以上票房。”

    “這都是實打實的金錢收益!”

    “那演員們會自降身價嘛?”

    “當然,《燃燒》大部分明星演員的工資就是演員工會所規定的最低工資65000美元外加超期加班費。”

    “這是一條產業鏈!獲得了奧斯卡提名的演員和其他主創人員,甚至會在電影公司的宣傳之外,自掏腰包進行一些附加宣傳,如爭取上電視節目和雜誌采訪、出席相關活動提高曝光度。對於他們的知名度宣傳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