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領頭賑災請廚娘

字數:4594   加入書籤

A+A-




    

    柳姨娘對於賑災並沒有遲疑,她內心計算好府內如今的存糧以及銀子之後,就同意了。

    因溫家田地多,每年佃戶上繳的糧食就不少。

    而前些日子,有了秦嬤嬤的話,溫管家也特地多備了些糧食米麵。

    如今各大糧店糧食已經開始漲價,原本二十文一斤的大米,已經漲到六十文甚至八十文也有。

    還有離譜些的,一百文一斤的也能找到。

    縣太爺雖然想要將糧價壓下來,但卻有心無力。

    這幾日他不僅要去查看那衝毀的堤壩,還要安置逃難過來的流民,根本分身乏術。

    且連日雨水,他作為一縣之長,不可能因為下雨就不去視察情況,雖然隻第一日去了,但就算是這樣,淋雨之後他也有些風寒。

    所以他更沒有精力去管糧食漲價之事。

    以至於現在遭了災的災民,以及逃難過來的難民,一部分擁擠在城外的破廟中,還有大部分被縣太爺著人安置在了那些空置的較大的房屋內。

    這幾日縣太爺雖也安排了賑災,但那煮的如水一般的稀粥,人哪裏能吃的飽。

    有些身上帶著銀子的人,便去買些饅頭以填肚子。

    但出來逃災的,能有幾個是家中富裕的,且這糧食漲價,賣的吃食自然也跟著上漲。

    不過幾日,大家身上很快便所剩無幾。

    現在不過大雨過後的第五日,後麵誰也不知道還會不會繼續下雨。

    “溫管家,這樣吧,你去找幾個會做飯的婦人,最好是有會做北方麵食的,讓她們除了熬粥以外,再蒸些饅頭,災民一人一碗粥一個饅頭,粥可以稀一些,但也不能見水不見米,對了,在粥裏再放些鹽進去,這樣也好補充他們身上因為天氣炎熱所流失的鹽分。”後麵一句柳姨娘語氣有些輕。

    她知道這個時代的人大多沒有這個概念。

    且鹽相較來說還是比較貴的東西。

    但溫府並不缺這幾斤鹽,所以柳姨娘眉頭都沒皺一下,很自然的吩咐下去。

    溫管家不知為何粥裏要放鹽,但他卻知道,人要是長時間不吃含鹽的東西,那身體必然會出現問題。

    所以他聽完隻覺姨娘想的周到,也並未多想。

    “那奴才這就去準備。”溫管家說著就要往外走。

    “等一下。”柳姨娘叫住他。

    “春月,你去把屋裏那雙給姚大娘的靴子拿出來,給溫管家。”見他停下,柳姨娘吩咐春月道。

    “是。”春月福身出去。

    等她再來時,手上就拿著一雙與她腳上很是相似的油布包裹著的鞋子。

    那油布裏麵不知塞了一層什麽夾層,能夠穩穩的立著,倒是比一般的皮靴還要好用。

    溫管家接過靴子,彎腰道謝,“謝謝姨娘,謝謝春月姑娘。”

    柳姨娘擺擺手,示意他快去辦事。

    等溫管家再來時,已經是夕陽落下,夜幕低垂之時。

    他身後跟著四個婦人,其中一人長得人高馬大,身材壯實,似男子一般。

    “姨娘,這是奴才今日找到的人,您看看可否用得。”溫管家將人領到廳堂,衝著上首的姨娘道。

    那四個婦人衝著柳姨娘福身。

    隻是其中有兩個,許是從農婦中找來的,對這些官家禮儀不太懂,隻是跟著前麵那二人動作,做起來就有些不倫不類的。

    “不用多禮,幾位大姐坐吧。”柳姨娘指著側方的椅子神色溫和道。

    “還請幾位先介紹一下自己,姓甚名誰,以前是否做過類似的事情?”柳姨娘身後的秦嬤嬤開口道。

    那幾人看著約莫都是三十多歲至四十歲左右的婦人,其中兩人隻怕是曾經在世家中做過仆婦的,一舉一動看著都有規矩。

    先說話的,是坐在左側上首的那位,身上穿著石青色的對襟衣衫,袖口及下擺繡著精致的蝴蝶。

    “回姨娘的話,奴婢夫家姓嶽,本家姓林,先前曾在金陵城許府中做過廚房的管事嬤嬤,府內太太們心善,每隔半個月便會為城外城隍廟中的乞兒流民施粥送糧,奴婢有幸跟著去過幾回,算是有些許經驗。”那林氏站起身,垂著頭,聲音不急不緩的答道。

    秦嬤嬤見她隻是衝著姨娘福身回答,卻連看都未曾看她一眼,臉上不動聲色,什麽也未說。

    柳姨娘也不過衝她笑笑,並未說話。

    那婦人福身回話結束,見姨娘不說話,忍不住抬頭看了過去,就見姨娘正同身後的嬤嬤說著什麽。

    這才心下一斂,衝著秦嬤嬤施了一禮。

    秦嬤嬤這才點頭讓她坐下。

    接下來就是坐在林氏下首的婦人,跟著起身,先衝著姨娘施禮,之後才看著秦嬤嬤道,“奴家姓米,家中在幾年前曾是做米麵生意的,隻是後來出了些意外,生意沒有繼續,但奴家家中在做生意時,曾每三月一次送糧米於城外的觀音廟中,協同廟中僧侶賑濟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乞兒及窮苦貧民。”

    “你可曾念過書?”姨娘突然問。

    “回主子的話,奴家成婚後,因夫君鋪子事忙,苦於奴家不識字,幫不上忙,這才抽空教導奴家識字,所以認過一些字。”米氏話音落下,另外幾位婦人視線不由自主都轉了過來。

    先前還自信滿滿覺得自己必然是在這幾人中的佼佼者的林氏,現在卻不確定起來。

    她也沒想到那個米氏,不言不語的居然是識過字,念過書的人。

    雖說時下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但那不過是那些無知貧民的想法,真正世家有權有勢又有錢之家,誰會讓待字閨中的女兒一字不識的?

    根本就是不可能之事。

    就連那普通百姓之中,除開頑固不化的老古董,能識字那都是會讓夫家高看一眼的。

    更不用說這裏是溫府。

    溫府曆來就以書香世家著稱,這樣的人家自然是更加喜愛讀書識字之人。

    那婦人看向米氏的眼神不由暗沉。

    柳姨娘聞言也不過微笑著點點頭,並未再多問,秦嬤嬤則是讓她坐回去。

    之後是右側的兩位婦人。

    秦嬤嬤指著上首那位先開始。

    那婦人許是第一次進這樣的宅門大院,心下緊張不已,這本就因著下雨,悶熱不已的天氣,更是讓她雪上加霜,臉上的汗珠不停往下滴落。

    掏出帕子往臉上擦了擦,捏著帕子的手,也不敢將其疊好放進懷中。

    回想著剛才那二人行禮時的模樣,不倫不類的給柳姨娘福了福身,之後聲音磕磕絆絆的開始介紹起自己來,“奴,奴家姓李,就是這懷安縣城下麵李家村的村民,那個,俺,啊不對,是奴家,奴家以前沒有做過給人施粥的活計,不過俺的飯菜做的好,各類飯食都做得,那個,溫大管家說的麵食,俺也都會。”

    那婦人說著說著,又習慣了以前說話的方式。

    偷眼見姨娘跟那位嬤嬤都沒說啥,幹脆不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