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科學院

字數:5141   加入書籤

A+A-


    弘治皇帝十分的詫異。

    寧遠這小子,竟然要搞一個數院。

    然後,再利用數院這些得到朝廷認可的“官”,丈量土地。

    理論上,倒是可行的。

    其主要原因是非朝廷官員沒資格幹涉朝政,而任用其餘大員,又不放心,於是,這數院的建立,便成了必然。

    但這來來回回,十分的麻煩,到最後,竟隻是為丈量土地這麽一個小事?

    “不至於吧?”

    弘治皇帝疑惑道:“你要知道,這數院,可不同於通商司、道路司、海政司,這三司的設立,可更好的服務朝政,而隻是單獨建立一個數院,文武百官怕是不允。”

    道理,寧遠自然是懂的。

    說白了,道路司等三司的建立,能給朝廷帶來銀子。

    而這數院,非但不能掙銀子,反而還要朝廷壞規矩承認數院諸多弟子合法的身份。

    因為你數院建立起來,又有合法,朝廷這邊勢必要給發俸祿,還要給一定的官銜。

    既如此,那天下無數的儒家子弟還讀什麽數啊,考什麽科舉啊,稍微鑽研一下數學,便可以成為朝廷命官了啊!

    而麵對這等壞了儒家禮製的規矩,諸多文官豈會同意?

    可寧遠卻是清楚,數院的建立,勢在必行。

    這可是科學的基礎啊,無論物理、還是化學,都需要計算。

    “陛下,或可設置……輔官!”

    寧遠慎重的吐出兩個字,接著道:“這輔官獨立於朝政之外,隻是一個名頭,俸祿則正常發放。”

    “非是數院,臣以為,還可以趁此設化學院,日後再出現新學問,再行設院。”

    “故,或可考慮設立一個科學院,下轄數院、化學院等,用於研究、發明、創新。”

    聞言,弘治皇帝差點冷笑出來。

    這小子,越來越過分了。

    竟要同時設立一個獨立於朝廷的體係。

    單單是一個數院都未必能順利設立起來,還敢要求這麽多?

    隻不過,最後麵那三個詞匯倒是令他沉思了幾分。

    研究、發明、創新。

    這六個字,換做先前,他或許不在意,可在這兩年中,他發現了許多事情都與這六個字有關。

    譬如,香皂、玻璃、神仙快樂水。

    再比如,開花彈!

    這一切的新鮮事物,都是由一種鬼斧怪力所產生的啊。

    這……便是科學?

    “容朕考慮考慮吧,天色不早,你也該回去了!”弘治皇帝揮了揮手。

    寧遠老實告退。

    回到家,卻是怎麽也睡不著,便自顧自的煮起了火鍋。

    “夫君有心事?”是朱秀榮走了過來。

    “沒事,但在找事。”寧遠隨口應了一下。

    朱秀榮見狀,便為寧遠披上一個襖子,悄然離開。

    寧遠望著外麵,是半月,再有個十天左右,就過年了。

    原本,他打算著老老實實掙點銀子,放鬆一些,這些大事留作以後再考慮。

    奈何時勢催的緊啊,這諸多計劃,年前就得準備起來。

    他重新丈量土地,一方麵是為了鎮住鬧事之人,同時也是為下一步計劃做打算。

    推行改版的一條鞭法!

    這一條鞭法,乃是後世張居正老爺子改革所用,其主要要點在於把各種賦稅、徭役總為一條,合並征收銀兩。

    此法一出,大大的增加了朝廷庫府的收入,為萬曆三大征提供了充足的銀子。

    但與此同時,也為朝廷埋下了許多隱患。

    其最大原因在於另外一個製度,簡而言之便是“人頭稅”。

    就是你家裏有多少人,就得交多少人的稅。

    這就導致了一些沒有地的佃農,十分的艱難,反而一些鄉紳通過各種關係,比如將地掛名在有功名的讀書人身上,便可避免一定的賦稅。

    跟著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沒地的,或是地極少的,要繳納賦稅,田地多的,反而不用交稅。

    就這,能收上稅才怪了他娘的!

    他這邊呢,反正已經得罪了許多鄉紳,幹脆,趁此機會,一步到位,將一條鞭法以及攤丁入畝兩個方法結合起來,大刀闊斧的幹!

    此事一旦達成,便可給諸多佃農帶來最大程度的公平。

    沒有地?

    好,那你不用交稅!

    哎呀,不用感激本公子,都是本公子該做的。

    想著,想著,寧遠自顧自的笑了出來。

    另外一邊,坤寧宮。

    弘治皇帝雖是躺下了,卻是久久睡不著,一直在琢磨科學院的事情。

    這可不是小事。

    若是無端提出,定會遭到百官同時反對。

    畢竟是壞了朝廷根本規矩的大事,一個不慎,他這個皇帝都很危險。

    不知想了多久,他才深沉睡去。

    翌日早朝。

    不出意外,百官所議論的都是關於佃農的事情,甚至有人提議派兵彈壓,荒謬至極。

    弘治皇帝不厭其煩,擺了擺手道:“年關將近,戶部這般核算的如何了?”

    一聽話題轉移了,許多人偷偷看向了戶部尚書周經。

    周經出列:“啟稟陛下,因為朝廷收複了交趾的緣故,賬目增多,戶部這邊還在日夜核算,想來……再有個四五日,就差不多了。”

    這回答本沒什麽問題。

    戶部一些個侍郎的數算能力,可以說的大明最強的了,核算的慢,跟人本身沒什麽關係。

    可是,弘治皇帝聞言,卻是微微皺眉:“朕聽聞,你把一個叫王文素的人,請了去?”

    唰的一下,周經臉色大變。

    這話,私底下談倒是沒什麽問題。

    實情擺在哪裏,戶部這邊的壓力太大,為了盡快算出賬目,請來那個數算極其厲害的王文素,倒也沒什麽。

    但,這話在朝堂之上提出來,意味就多了。

    因為那王文素並非朝廷大員,根本沒資格接手朝廷的賬目。

    還有便是,戶部的賬目,可都是朝廷的機密,隨意泄露給王文素這個外人,足可按叛國罪來算了,那是掉腦袋的大罪。

    “陛下啊……”

    噗通,周經跪在了地上,似是經過醞釀,淚珠子啪嗒嗒掉落下來:“臣……苦啊!”

    一邊說著,心裏,卻是瘋狂的思索著。

    有點麻煩了啊!

    陛下,莫不是要拿自己開刀?

    可自己根本沒摻和過那諸多佃農的事情啊,若挨了這無端的刀子,憋屈也憋屈死了。

    “此一年,大明大興,日益強大,這賬目數量也就跟著多了起來,是往年的數倍,還有交趾那邊的諸多賬目,加起來,是往年的十餘倍啊!”

    “臣自知年關將近,恐耽擱了出賬時日,便請來了那王文素。”

    “陛下放心,臣給那王文素的賬目,隻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且數量駁雜的。”

    “陛下啊,臣忠心耿耿,一心為君,臣……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