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豈不正是大亂世

字數:6372   加入書籤

A+A-


    寧遠並不知道太子殿下的一番話,徹底打動了皇帝陛下。

    這幾日,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熱氣球上麵。

    既然研究出來,自然要不斷改進,最終才能投入使用。

    好在張永也給力,稍微琢磨,便將熱氣球的控製係統給搞了出來。

    跟著,自然便進入了最重要的實驗。

    一張張牛皮處理之後,嚴密的縫合起來,最終組成一個如房屋般大小的圓鼓鼓大球,下側的火盆與載人的吊籃也都相繼成形,隻待現場實驗。

    “爹,您說,咱是不是幹了一件超級大事?”

    一座叢林茂密的山上,張永激動不已。

    哪怕對於這一切清清楚楚,眼看著第一次真人實驗在即,也忍不住心潮澎湃。

    載人啊!

    人類,將離開地麵,在天上飛!

    這是亙古未有的超級大事。

    “確實意義重大!”

    寧遠也是心潮澎湃。

    熱氣球這玩意看似不稀奇,可在人類曆史上,還要再過兩百多年才會出現。

    而今,在大明,這個神奇的玩意,出現了!

    說是人類進步的一大標誌都不差。

    “別顧著激動,都安排好,升空人員,地麵的固定繩索,務必安排妥當。”寧遠吩咐。

    “爹,您就放心吧,都安排好了。”

    張永說著,衝著旁邊的人吩咐:“準備,點火!”

    早有數人在吊籃旁準備著了,得令後,點燃了火把。

    不同於先前的實驗模型,這是真正的熱氣球,火盆有四五個鐵鍋那般大,隨著火把點燃,裏麵的木炭開始燃燒,漸漸的,一股股熱浪席卷四周。

    與此同時,有數人持著那碩大的熱氣球,盡力的將熱氣灌入其中。

    在熱力的作用下,幹癟的熱氣球逐漸膨脹,約一刻鍾後,終於恢複圓滾滾的模樣,在微風之中,不斷的震顫著,蔚為壯觀。

    “升空員,登吊籃!”

    張永高聲吩咐。

    旋即兩個提前訓練好的操作員登上了吊籃。

    “繼續注入熱氣,準備升空!”張永繼續下令。

    兩名升空員按照指令不斷注熱氣,地麵上,墜著大火盆與吊籃的熱氣球震顫的更加猛烈了,搖搖之間,有了騰空的架勢。

    幾個呼吸後,隨著嗡的一聲,吊籃徹底離開地麵,徐徐升騰,向上飄去。

    “成了!”

    “成了!”

    周圍,一眾人皆是歡喜激動不已。

    載人啊,升空啊!

    人,終於可以脫離地麵,在天上飛了。

    很快,熱氣球升空至五丈左右,牽引繩嗡的震顫,將上升勢頭猛烈的熱氣球拉住。

    之所以限製飛行,是因為第一飛,要保證操作員的安全。

    而事實證明,當下,一切穩定。

    微風中,熱氣球隱隱向南飄動,吊籃上的操作員則操控著一根根線繩,盡力將熱氣球控製在垂直狀態下。

    “減少熱氣!下降一丈!”

    下側,張永大喊。

    操作人員便開始減少熱氣供應。

    熱氣球內,隨著熱量供應的減少,熱氣減少,四周的牛皮出現了褶皺,偌大的球體也跟著徐徐下降。

    在下落一丈左右後,重新供應熱氣,很快又將下降的趨勢穩住。

    測試成功!

    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完全在操控範圍內。

    可以說,這是一次完美的實驗。

    獨獨美中不足的是,這玩意……沒辦法真正的控製方向,隻能隨著風向飄動,在小範圍內控製飛行偏量。

    “已然很好了。”

    寧遠略微感慨。

    莫管怎樣,這玩意能飛啊,用在軍事上,可輕易的吊打敵人。

    “繼續鑽研,以及嚐試研發更大體型。”寧遠吩咐。

    這玩意,體型越大,載重越多。

    若是能製作出直徑二三十丈的超級巨無霸,載重突破萬斤,屆時,這玩意將是一個移動的火藥庫。

    與此同時,他也命沈三在大明範圍內收買各種皮質,無論是牛皮、羊皮,都可以,跟著在西山單獨列出一個作坊,批量製作熱氣球。

    另外一邊,內閣。

    三位閣老心事重重。

    北邊接連吃了敗仗,已影響到朝廷對北邊的大策。

    他們自也重新考慮收攏北方的事宜,可想來想去,仍舊覺得這是一筆虧本的買賣。

    而今大明有實力收攏北方,但……沒那個必要的。

    “這幾日,陛下可是未曾來過內閣了。”劉健歎了口氣。

    換作以往,遇到這麽大的事情,陛下應是經常呆在內閣,與他們商議北方的事宜。

    眼下,卻是數日沒來。

    “陛下……莫不是當真動了收攏北方的心思?”謝遷皺眉,很直接的問了出來。

    “不應該吧。”

    李東陽微微皺眉。

    關於收攏北方的優劣勢,他們先前已與陛下言明,陛下當時也表示了認同。

    難不成……陛下會因接連吃敗仗的幹係,改變主意?

    就在三人疑惑之間,紅光滿麵的弘治皇帝走了進來。

    他擺手示意三位閣老免禮,旋即微微皺眉,出聲道:“按照當下的策略,收攏北方需要轉移大批量的人口,這些人若控製得當倒還好,若控製不當,便會給北方增添人丁,給朝廷帶來大麻煩。”

    “還有便是,北方乃是蠻夷之地,土地荒蕪,且天氣寒冷,一年到頭,也打不多少糧食。”

    “這樣的地,收攏回來,隻會給朝廷帶來持續性的麻煩,每年,不知道要搭進去多少銀兩來治理。”

    “所以,朝廷理應保持對北方當下的策略,北方各部礙於大明天威,自也是不敢以下犯上。”

    “不費金銀,便可保證北方穩固,且與朝廷而言,影響全無,此乃鎮北良策。”

    說著,他頓了頓。

    “遙想當年,文皇帝隻是取北方而不治,蓋因如此,北方,不可治!”

    言語之間,有些感慨。

    三位閣老麵色怪異,相視之後,有些莫名其妙。

    這諸多種種的劣勢,是他們先前分析給皇帝陛下的。

    而今,陛下突然之間舊事重提……是什麽意思啊?

    不知覺間,三人心底已是泛起不妙的預感。

    “陛下可是覺得……收攏北方有益處?”劉健試探著問。

    “朕在想,文皇帝為什麽要五征漠北呢?”弘治皇帝不解一般。

    答案,不言而喻。

    自然是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定,不將北元驅逐,大明的北邊便不穩定。

    “可是,陛下,而今北方一片穩定……”

    劉健本能的脫口而出,卻是戛然而止。

    剛吃了兩次敗仗啊!

    這他寧也能算作是穩定?

    當然,這兩次敗仗在情理之中,情有可原。

    “如若隻是因此收攏北方……朝廷怕是要靡費許多銀兩啊。”謝遷憂心忡忡。

    他們都清楚,陛下,動了心思。

    這就意味著,朝廷對於北方的大策,要改!

    身為朝廷命官,當朝閣老,他們之所以這般諫言,是從大局出發,為朝廷社稷著想。

    可若說半點私心沒有,卻也不是。

    因為在這背後,幹係到萬千讀書人,以及他們這些文官在朝堂的話語權。

    這個口子一開,偌大朝堂,還有誰能限製寧遠那小子了?

    外城擴建、售賣土地,建設新樓,坑了大家夥一把也就算了,當下這一局再扳不回來,這朝堂的格局可就真要變啦。

    “朕,遍曆史書,發現一件有趣的事,三位師傅可聽聽看。”

    弘治皇帝平和道:“曆來,王朝更替,要麽四方不受控,勳貴起事,如漢隋唐宋,不外如此。”

    “除此之外,還有外敵侵入,此一點無需多言。”

    “最後,便是百姓揭竿而起。”

    “以上種種,綜合來看,都有一個特點,那便是,正值亂世。”

    “三位師傅,而今北方,豈不就是一個大亂世啊?”

    言盡於此,弘治皇帝起身,略微惆悵般離開了。

    三位閣老靜默著,細細品味著,最終隻得化為一聲歎息。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按陛下所言,那北方,在未來終將一合嗎?

    晚些時候,寧遠被召至養心殿。

    弘治皇帝很直接:“坊間有言,你曾放話,隻要你帶兵出征,一月可平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