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燃起一把火

字數:6973   加入書籤

A+A-


    深夜時分,劉健坐在涼亭之中,卻是許久睡不著。

    當下而言,佃農確實是大頭,隻要說服諸多佃農,也的確可以轉移數萬的人口。

    隻是,口頭上雖是這樣說,他的心裏,卻是沒了底兒。

    這要是佃農們也不願意轉移……可咋辦?

    難不成,這事就隻能死於娘胎?

    如何回去交差啊?

    “劉公,要……飲些酒水嗎?”知縣小心的問。

    “不用!公事在身,不可輕易飲酒。”

    劉健隨意擺手:“你去睡吧,老夫年紀大了,睡的少些,再坐一會也無礙。”

    那知縣便悄然告退。

    劉健則順勢倒在涼亭之中,望著燦爛的星河,長長出了口氣。

    “希望,諸多佃農願意轉移吧。”

    他低聲喃喃著。

    隻有做成這件事,才能回朝廷交差,才能壓寧遠一頭,教那小子知難而退。

    科舉一事若再這般僵持下去,到頭來,真正受難的,肯定是那小子。

    年輕人啊,心是好心,隻是急躁了些。

    轉來翌日,劉健直接讓知縣將所有百姓召集起來,而後發放告示,將諸多遷移的事宜告知所有百姓。

    眾人聽了,皆是神色愕然,有些不知所措似的。

    “朝廷又要大家夥遷徙了嗎?背井離鄉?如果大家夥不同意,是不是也要記得‘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有人低聲言語,有些傷感。

    上一次山西人口大遷移,距今已過去百餘年,那一次,是朝廷強行命令大家向外轉移的啊。

    “這一次,朝廷也會用強嗎?”

    有人問,卻無人回應。

    前方,聽聞下麵細碎的言語聲,劉健隻得沉一口氣。

    “父老鄉親,朝廷是不會強迫大家夥北遷的,一切,都是自願的。”

    他開口,穩住諸多百姓,繼續道:“之所以教大家轉移,是因為北邊有大片的土地需要開墾,而且都是良田,可隨意開墾,大家夥就不想擁有更多的田地嗎?”

    諸多百姓仍舊麵色平淡,看不出半點情緒。

    想,自然是想的。

    隻是……北邊啊!

    誰都知道那地方十分的寒冷,土地也貧瘠,就算開墾幾萬畝荒地……那也得能打出糧食才成啊!

    “噗通!”

    一人噗通跪在地上,高聲道:“草民叩見大人,大人,敢問,北邊的土地一定能打出糧食嗎?會不會勞作大半年,一場秋霜將所有稻穀凍死?”

    劉健怔了怔,老臉有些羞臊。

    混跡官場幾十年的他,麵對這個問題,竟是被難住了。

    一定能打出糧食嗎?

    他不能保證。

    “與年景有關,年景若好的話,也會打出不少的糧食。”他這般說道。

    地上,那提問的百姓猶豫了一下,徐徐起身,倒推下去。

    劉健則是望著諸多十餘萬百姓那一張張淡漠的麵孔,心,徹底涼了。

    百姓們不願意轉移,他是知道的,可也沒想到諸多百姓麵對這等誘惑,種種好處,竟是渾不動心!

    寧肯受鄉紳壓迫,寧肯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常年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仍不願遷移。

    他有心再說些什麽,卻發現已不知有什麽可說了。

    於是轉身過去,徐徐走向縣衙。

    “幫老夫準備一些口糧吧,回去的路上吃。”劉健開口。

    “這……”

    那縣令也是憂愁萬分:“劉公,不若再等等、再勸勸百姓們吧。”

    劉健搖頭:“不用了,去準備吧,老夫吃一口便啟程回京了。”

    縣令隻得退去。

    約中午時分,四輪馬車動了起來,很快便上了高速公路。

    坐在寬大的車內,望著兩側不住後退的景色,劉健老臉一酸,雙眼蒙上了一層霧氣。

    失敗了!

    自那諸多鄉紳、百姓的臉上,他看不出半點異樣的情緒,也就意味著幾乎沒可能勸阻他們向北轉移。

    就這麽失敗了。

    他怎麽也沒想到,原本一件勝券在握的事情,竟是這般潦草的失敗了。

    “終還是老了啊,無能啊。”

    他閉上眼,任由馬車顛簸。

    也是這時,京城。

    商業街已然建設完畢,各個鋪子也已入住,生意,異常的紅火。

    尤其是隨著逛街的人數的增多,那一家日夜不打烊的燒烤鋪子,生意都快爆了,排隊者數百人都是時有的情況。

    老員外王希霸美滋滋的吃著烤魚,一臉的享受。

    相比於在老家蔚縣,這京城才是真正輕鬆悠閑的大爺日子。

    太舒坦了。

    買東西方便,吃喝種類也都琳琅滿目,美味珍饈,數不勝數,教人一時間不知想選什麽。

    就如這烤魚,他已吃過數次了,可每次經由路過,仍舊想來上那麽一口。

    簡單兩個字:好吃!

    也是蔚縣那邊萬萬吃不到的。

    “老爺!”

    這時,有小廝自不遠處走來,低聲道:“北邊,來消息了。”

    “哦?”王希霸側目。

    他雖是沒去北邊,卻是安排子侄二人帶領數百佃農去北邊種地,因路程遙遠,往來不方便,過去這麽久,也隻是簡單通信一兩次而已。

    而今這個時候突然來消息,卻不知是好是壞。

    他接過書信,直接展開來看,一目十行,掃過之後,整個人已是神色大震!

    “去結賬!”

    吩咐了一嘴之後,他急忙起身,朝著內城臨時租住的宅子走去,直至到了家,又將自己關在書房,飯也不吃,不住的打轉。

    日頭漸漸向西,不知多久,一抹明黃打在窗子上。

    “吱嘎!”

    王希霸快速推開門。

    附近又小廝忙迎上:“老爺……”

    王希霸一擺手:“去,聯係回蔚縣的四輪馬車,今日出發,如果沒有班車了就與他們商量,包車,無論多少錢!”

    小廝愣了愣,再看,年逾古稀的王希霸已是雷厲風行的出了門。

    寧府。

    寧遠正懶洋洋的坐著,閑來無事,便琢磨小學校的開設事宜。

    教育,得從娃娃抓起。

    先太祖皇帝朱元璋之時,在大明四方設立了許多學校,府學、州學、縣學等學校,總數超過了一千五百所,還有衛學,也就是在各衛所中設置的學校,叫將士們的子弟也可以讀書,這樣的學校將近五百所。

    可以說,曆朝曆代中,在教育方麵,大明學風之盛,唐宋不及也。

    然而這百餘年過去,諸多學校幾乎成了擺設,荒廢者超過百分之八十。

    所以,這新的小學校的建立,便成了必然。

    如何開始,如何推動、推廣,問題諸多。

    而就在他琢磨之時,有下人來報:“少爺,門外有一山西員外請見,叫王希霸。”

    “哦?”

    寧遠抬眼,卻是笑了出來。

    果然啊,春江水暖鴨先知。

    看來北邊的消息已經傳出來了,好事啊!

    他隨意點頭:“叫進來吧。”

    很快,王希霸趕至涼亭,衝著寧遠見禮,而後忙道:“寧大人,先前蔚縣人口遷移北方之時,其實也有許多人想要跟著一起去,奈何蔚縣的地還要種。”

    “到了當下,蔚縣的地種完了,閑來無事,總也不能一直呆著啊。”

    “所以諸多百姓聯合上書,懇請朝廷允許大家夥去北方,開墾一些荒地,若可以,留作明年耕種。”

    嗬。

    聞言,寧遠差點笑了出來。

    好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你這老家夥去北方是為了提前開墾荒地嗎?

    不過他也沒揭穿,想了想道:“也就是說,蔚縣的百姓想要在北方和蔚縣之間來回奔走,這是個問題啊。”

    這事,又涉及到了戶籍製。

    一般而言,百姓們是不可以輕易離開所在縣城的,一旦被抓住,就會被當做流民處理。

    隻不過,隨著戶籍改製以來,這事已經沒那麽嚴重了,官麵上大多不管。

    然,問題是不管歸不管,一旦管起來,便又是個事!

    歸根結底,對於百姓們的四處流動,朝廷大麵上是默許的,但礙於禮製等諸多原因,沒有下具體的文書。

    “大人呐!”

    說著,王希霸噗通跪了下去,再看,已是勞累縱橫:“百姓們,苦啊,他們的地,太少了,若能去北方開墾一些荒地,便可多一份生計,這是百年之未有的仁義之舉啊,望大人行行好吧。”

    “唔……”

    寧遠一陣黑臉。

    這老家夥,太不要臉,十足的戲精。

    他想了想道:“這事,非是本官奏與陛下便行得通的,但你應該清楚一點,法不責眾,人越多朝廷越不好處理,總不能都給抓了吧?”

    聞言,王希霸臉上頓時浮現喜色。

    他何嚐不知此事不是這寧大人與皇帝陛下能輕易決定的呢?

    之所以跑過來,等的就是這句話!

    “草民懂了,草民代萬千蔚縣百姓,謝過寧大人!”說著,咣咣咣扣了三個響頭。

    “去吧。”

    寧遠笑著抬手,也是悄然放鬆幾分。

    等了這麽久,可終於要燃起一把火了!

    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