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陛下殺瘋了

字數:6105   加入書籤

A+A-


    很快,消息流傳開來。

    到得翌日,早早時候,原拍賣處已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足有幾十萬。

    等待許久,來到中午時分。

    陽光正盛之際,在千呼萬喚之下,弘治皇帝緩緩等上了講台,下側眾人,齊齊下跪,口稱萬歲!

    “各位鄉親,平身!”

    弘治皇帝淡淡開口,巡視眾人之際,帝王氣息展露無疑。

    “若說治海,朕近來倒是參悟了許多事情。”

    “朕聽說坊間有著許多流言蜚語,竟是在質疑朕有失公允。”

    “那麽,依眾位看,朕可是有失偏頗啊?”

    話音落下,四方一陣寂靜。

    有些話私下裏說一說倒是無妨,眼前,當著皇帝陛下的麵再說,那就是找死了。

    況且,通過牽星海賊團出售航線、售賣平安令等事宜來看,劃定海域一法,是極其可行的!

    那便證明楊慎與範三思的策論,沒有問題,榮得第一與第四,那也是實至名歸。

    誰還敢輕易質疑?

    “在場,也有許多學子吧?”

    弘治皇帝笑了笑,繼續道:“可是覺得朕點那楊慎為狀元,不甚妥當啊?”

    仍舊無人出聲。

    先前大肆傳播的是諸多學子,跟著遍及其他百姓。

    現在,眾多學子也不敢開口了。

    弘治皇帝巡視四方,見無人敢言語,不知覺間,竟是有些……舒坦……快意!

    事實上,非是諸多學子,朝堂百官雖是表麵上不說,暗地裏對此番殿試也是頗有微詞的。

    也正因如此,在福州那邊未傳回消息之前,哪怕他這個君王也是壓力重重。

    等到當下,終於是可以揚眉吐氣一把了!

    質疑?

    誰還敢?

    “說到治海,此事曆久彌新,爭議許多。”

    “如唐朝,商貿極其發達,與南方諸多小國乃至西方的小國,皆有往來,繁榮昌盛。”

    “到了宋,便開始推行海禁,至前元、至大明,皆海禁。”

    “為什麽要推行海禁呢?”

    “因為,四海是不穩的,商賈大肆出海,以及其餘小國商賈趕至大明違法亂紀,又有賊寇橫行,襲擾沿海,內外勾結等等。”

    “於是,朝廷為了穩定,便推行海禁,禁製百姓、商賈出海。”

    弘治皇帝緩慢言語,且毫不避諱。

    這是統治者的事情,朝堂百官或心知肚明,但真正的平民百姓可能一輩子也不懂朝廷此等大策的真正目的。

    現在,作為君王,弘治皇帝直接說了出來。

    “大明,日漸強盛了,也出現了許多問題。”

    “就說治海,對大明也是新鮮的。”

    “甚至,於百官而言,也隻能在史書中管中窺豹,或看到一角,知之不多。”

    嘶!

    言語,很是平淡。

    可諸多學子與百姓聽了,皆是倒抽涼氣,頭皮發麻。

    這話的尺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說不好聽些,就差直接說百官什麽都不懂了。

    身為君王者,一言一行皆要十分小心注意,尤其是當眾,更應該謹慎。

    可眼下……這位皇帝陛下哪裏有半點謹慎的樣子,簡直快殺瘋了!

    這普天之下、曆朝曆代,哪裏有君王如此當眾貶低百官的啊?

    偶爾遇到令人憤慨的事情,在朝堂上說一說,稍微發一下脾氣也就算了。

    眼前,這……可是當著無數百姓的麵啊!

    太可怕!

    “百官未必知曉真正的治海方略,朕,也未必真正了然。”

    弘治皇帝稍微收了一收:“然,大明將興,就必須考慮四海的危患,故,此番朕以治海為題,考教諸多貢生。”

    “諸多貢生的答卷,朕親自閱覽大半。”

    “其間言語,倒是有模有樣,引經據典,表麵上看來,還算勉強,卻是固守陳規!”

    “科舉取士,取的是為朝廷治世之良才。”

    “這天下考生,如若隻會引經據典,秉承原有的一套陳詞濫調,入朝為官後,何以治今之天下?”

    嘶!

    又是一陣寂靜。

    這話翻譯過來,說的哪裏是此番殿試啊以及諸多考生啊,那是說的天下學子。

    將天下學子給罵了個遍啊!

    再直白一些,那是說天下學子真才實學不足啊!

    讀書人最大的榮耀是什麽?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結果呢。

    許多人可能讀了許多書,可在這位皇帝陛下的眼中……仍舊不行啊!

    殺瘋,徹底殺瘋了!

    “朕啊,後來又仔細看了看康海、孫清等人的策論,主張鞏固海防,是不錯的。”

    “隻是,朕出的題是治海啊,治的是四海,而不僅僅是大明沿海!”

    “故,總的來看,因地製宜的策論,隻能還算不錯。”

    聽著弘治皇帝平靜的言語,下側許多學子已經快麻木了。

    先殺百官,再殺天下學子。

    當下,一把火又燒到此番三百餘進士身上了。

    兩榜眼、探花的策論且隻能算作不錯,其餘學子……成什麽了?廢物?

    所作策論,狗屎一般,一文不值?

    “今我大明,日益昌盛。”

    “真正應該考慮的,怎能隻是鞏固海防呢?”

    “大明,要走出去!”

    “世人皆言我大明富有四海,這四海,當真是我大明的嗎?”

    “是也不是!”

    “當下,四海之地,多被賊人霸占去了,興風作浪,毫無顧忌。”

    “那麽,何以治海?”

    “將屬於我大明的四海收回,劃定海域,派出水師,設置航站點,沿線巡衛!”

    一番話落下,沒有繼續瘋殺,卻是透露出朝廷的意圖。

    要收攏四海啊!

    也就是按照楊慎策論行事!

    “而今,我大明水師百廢待興,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多三年,水師將徹底成形!”

    “今日,朕便將話放在這裏。”

    “三年之後,四海凡有賊人作祟,大明,必誅之!”

    “另外,那牽星海賊團,雖是賊人,卻有分寸,朕隻給你們三年的時間,三年之後若不接受朝廷招安,唯有死路!”

    說到後麵,語氣已是淩厲了數分。

    下側百姓皆是伏跪下去,口稱萬歲!

    這……是大明的強啊!大明的氣魄!

    三年後,將要真正的統禦四海啊!

    除此外,一些個人也通過這字裏行間會意了額外的東西。

    三年後招安牽星海賊團,當下……豈不就是意味著認可了牽星海賊團的存在?

    牽星平安令光明正大的拍賣,再加上朝廷的默許,接下來這三年,那牽星海賊團將成為主宰四海真正的王啊!

    不多時,朝野間已是得到了弘治皇帝當眾講說的內容,多是默然。

    要出事啊!

    陛下的諸多言語,隱隱有針對傳統儒學之處!

    如百官與天下學子隻會管中窺豹、引經據典,這……豈不就是傳統儒學有問題?

    有些麻煩了。

    也是這一日,晚些時候。

    暹羅與非利皮那兩個小國的使臣趕至京城,入駐鴻臚寺。

    跟著,一番交接後,鴻臚寺卿賈斌進宮麵聖。

    “稟陛下,暹羅與非利皮那的使臣皆請求大明出兵,清剿在西海作祟的天龍海賊團。”

    “哦?”

    弘治皇帝微微詫異。

    暹羅與非利皮那的位置相對靠西,大概處於南海與西海的交界處。

    換而言之,這兩個小國皆遭受牽星海賊團與天龍海賊團的騷擾。

    結果,卻是隻提天龍海賊團,對那牽星海賊團……隻字不提?

    可是有些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