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章 滿朝盡忠臣

字數:5480   加入書籤

A+A-


    翌日,天色未亮。

    百官卻早早起來,準備上朝。

    不同於往日,在等候期間,百官竟是無一人出聲,所有人都緘默著。

    氣氛,格外的訝異。

    誰人都知道這一日會發生什麽事,隻是想想便感到頭皮發麻。

    很快,早朝開始。

    換作往日,百官本是搶著出聲的,可在蕭敬那句“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後,整個大殿便安靜下來。

    好像所有人都沒事,又好像每個人心裏都裝著事。

    “看來眾位愛卿都無事啊,那就退朝吧。”

    寶座上,弘治皇帝說了一嘴,便準備起身。

    就在此間,武勳隊列中,一人站了出來,是張懋。

    “稟陛下,出海一事,意義重大!”

    “然,出海靡費太大,臣亦深以為然!”

    “所以,臣願募集一些人手,為陛下分憂!”

    來了!

    你朝廷出海不是會浪費很多銀子嗎?

    沒問題!

    身為臣子的,願意為君分憂!

    我自己募集人手,自己出銀子,幫朝廷探查那新大陸,幫陛下您尋找那聖果。

    “是嗎?”

    包括上,弘治皇帝似笑非笑:“看來張愛卿還真是忠君之臣啊,好的,很好的!”

    “咳咳!”

    下側,有人咳嗽,跟著又一人站出:“臣也願意為陛下分憂。”

    “臣附議!”

    “臣亦附議!”

    刹那間,百官幾乎站出了大半,都表示願意為君分憂。

    弘治皇帝臉色沉了下去。

    他早已預料到這等境況,卻不想來的如此猛烈。

    這也是他說自己被計算了原因。

    諸多武勳,裏麵甚至還有一些文官,都想著跑路啊,將自己一家子比較重要的人轉移至那新大陸。

    因為遠隔千萬裏,就算這些人在朝廷這邊犯了什麽事,身在千裏之外的家人也未必會受牽連。

    這就有點可怕了。

    朝廷穩定的根本是什麽?

    是這些武勳對於朝廷,對於朱明死心塌地。

    然,若是這些人有了後手,日後……可還會盡心盡力為朝廷分憂解難?在關鍵時刻,可又會全力以赴的拚命?

    不好說了!

    “此事……”

    弘治皇帝沉了口氣:“此事不必特意提及,想要為朕解憂,上書一道就是,卿等忠心耿耿,心念君王社稷,朕……很是開心與感動……”

    言語之間,他的麵目不受控製的顫抖著,袍子下,一雙胳膊也有些不受控製。

    大勢已成!

    攔不住的!

    因為這裏麵關乎的非是壽寧侯張鶴齡一人,而是所有的勳貴,其中,還混合著一些文官。

    百官的利益都在這裏麵,便不是他一個君王能夠阻攔的了。

    無法阻攔,便也隻能放任自流。

    想要為君分憂?

    那便去吧!

    想要轉移家裏的親人?

    那就轉吧!

    又能怎樣呢?

    不多時,內閣。

    換作平日,三位閣老自是忙個不停,因為有太多的奏疏需要批注。

    可這一日,桌案上明明有許多奏疏,三位閣老卻是無心在此。

    “是朕逼的太急了!”

    弘治皇帝一陣苦笑:“若不然那小子也不會這麽著急,這麽做。”

    “朕也想過,是不是要治罪那小子。”

    “他聯合這麽多功勳之後,還有許多文官清理,到底意欲何為?”

    “想跑路?他怎麽不說要造反呢?”

    “可昨日與太子聊了一番後,卻也覺得此中有些道理。”

    “換做朕自己也是一樣的,誰會不在乎自己的子孫呢?”

    “他們因為害怕子孫後代因某些事受牽連,才如此,這便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啊!”

    頓了頓,弘治皇帝笑了出來。

    “百官皆想著為朕分憂,三位師傅難道不願為朕分憂嗎?”

    “這樣,三位師傅每家必須出動至少十艘大船,人千員,去新大陸,為朕尋找聖果。”

    “隻是單純的尋找還不行,還要留下人手,為朕栽種培育聖果。”

    聲音落下,三位師傅麵麵相覷。

    這意思是……也教他們將部分家眷轉移至新大陸啊!

    “陛下……”

    三位閣老直接起身伏跪在地,身軀顫顫。

    弘治皇帝隻是笑著:“怎地,三位師傅不願為朕分憂啊?不忠君,這可是大罪啊,三位師傅不要冒大不韙啊!”

    三位閣老扣下,沒有言語。

    這個時候了,又何須言語呢?

    時間恍然,數日過去了。

    這幾日中,朝堂之間,一片詭譎,而在民間,卻是一陣沸騰。

    出海,去新大陸,薪酬相當豐厚,至少都要一個月一兩銀子。

    與一些個家室不錯的人,這月一兩銀子自不算什麽,可與貧苦人家而言,這便是自救性命的行徑。

    出海,吃喝用度一切不用自己花,還有銀子可以拿。

    這簡直就是天上都不敢掉落下來的餡餅。

    至於什麽所謂的人離鄉賤……去**的,什麽賤不賤的,活下去、活好了最重要。

    於是乎,一隊隊的招募隊伍,接連抵達京城。

    放眼看去,一片人山人海。

    也是此時,內閣之中,弘治皇帝也大概看到了一個個具體的數字。

    “壽寧侯張鶴齡,由張延齡帶頭,出動……五萬人!”

    “英國公張懋,出動兩萬人!”

    眼看著一個個數字,弘治皇帝不斷咂舌。

    這人……著實不少。

    其中,如那鴻臚寺卿賈斌甚至都的募集了五千人,五十艘大船。

    如此綜合下來,此番出海,總人數差不多逼近百萬了。

    那三寶太監下西洋最多才動用多少人啊?也還不到三萬!

    而此一番……不得不教人驚心啊!

    “看吧,咱這大明百官,一個個還真是忠心耿耿啊!”

    弘治皇帝笑道:“朕之弘治一朝,有如此百官,朕很高興!”

    旁邊的三位閣老卻是不大好說話。

    以為即便是他們三人,在經過商議之後,一家也募集了兩千人,二十艘大船。

    “當朕覺得隻能如此的時候,心底其實也是輕鬆的。”

    “先前為何無人提及出海呢?甚至百官對此都相當的反感。”

    “又為何到了當下,百官又紛紛認同了呢?”

    “是因為先前無人敢提,就像是一個禁忌似的,誰提了,定會遭遇群起而攻之。”

    “現在啊……那渾小子針對的是太精準了。”

    弘治皇帝感歎著。

    就如同那窗戶紙一般,沒捅破之前,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可一旦捅破了,所有人又都爭搶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