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字數:3325   加入書籤

A+A-


    丁香零落紅塵的憂傷!
    太陽很快就在西山的懷抱裏跳進了白浪河。校長辦公室,忙亂的人們擠成一團,都在等著秦俊傑主任的消息。
    政教處派出了全班人馬,撒開了人群,在學校的各個角落裏,尋找著林東東和謝棟宇。
    時間如流水般的洗刷著人們的承受力,所有人都在等,等一個人們不願接受的真相。
    丁瓇和汪敏彤也在等。
    她倆肩並肩走在育英校園裏綠意成蔭的小路上,就像回到了梁城師範學院那條幽靜的小路上,兩個人,多日沒見麵,自然是歡喜得不得了。
    “丁瓇姐,你來到私立學校,還習慣嗎?”汪敏彤直奔主題。
    “幹一段時間,就習慣了。”丁瓇說到“敏彤,你消息真靈通,這麽快就趕過來采訪了,我都是一頭霧水呢!”
    “校園欺淩事件,不是個小事情,國家對這塊特別重視,各個省又出台了好多政策方案,預防杜絕校園欺淩事件的發生,已提上日程。”汪敏彤說話還是那麽幹脆利落。
    “丁瓇,你說這個林東東是去年轉過來的,我剛才從秦俊傑主任那翻看了她的學籍檔案,你猜,他父親是誰?”
    “是誰?”丁瓇瞪大了眼睛。
    “林海海!大名頂頂的林海海,前段時間報紙上吵得沸沸揚揚的嫁閨女,陪嫁六輛法拉第的那個林海海,淩河縣煤炭資源發展有限公司的林總,你聽說了嗎?那場世紀婚禮我也參加了,親眼目睹了林海海的財富人生。”汪敏彤誇張的肢體語言,吸引了丁瓇。
    “林東東原來是他的兒子呀!”丁瓇又一次等大眼睛說道。
    “你信不信,出生在豪門,不,是個別暴發戶中的個別富二代,跳進了錢海裏,溺水了,想要撈出來,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汪敏彤直接了檔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也並不全是這樣,青少年世界觀,價值取向都不成熟,容易受到社會各種不良因素,及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校園欺淩事件在世界各地時有發生,作為教育者,我們都是有責任引導,教育,讓他們回歸到理性的價值觀。所以,教育是不可缺失的。”丁瓇說著“其實,家庭成長環境,家長的言傳身教,父母的價值取向,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敏彤,你兒子也該快高考了吧?”丁瓇關切地問道。
    “是啊,在姥姥家長大的,隔輩親,老人太慣孩子,我和老曲又總不在身邊,孩子的教育全托付給老人了。”汪敏彤頗有感慨地說著。
    “丁姐,你女兒上了大學,你現在是全身心地撲在學校了,老王沒意見?”
    是啊,在丁瓇的心裏,自己嫁給婚姻,而不是愛情。站在婚姻裏看世界,世界很渺小。
    人這一輩子,能嫁給婚姻,也是一種幸福。
    “丁瓇姐,我們這個年紀,每天在婚姻的圍城裏,鍋碗瓢盆,彈奏著一曲和諧共處的樂章,在圍城的鬧市裏,隱藏自己內心的孤獨,這叫油膩的中年女人。”汪敏彤若有所思地說著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拋棄了夜色撩人的嫵媚。
    “敏彤,你當年真的喜歡過薛之謙?為什麽會一夜之間,流言蜚語四麵楚歌,傳說你為薛之謙自殺了?我一直搞不懂。”丁瓇像突然想起了什麽似的問道。
    “丁瓇姐,你相信一見鍾情嗎?”汪敏彤的臉頰似乎有些發燙。
    “大學的四年裏,我把每個月多餘的飯票都收集起來,悄悄地塞進薛之謙的書本裏,你說,這算不算是真愛?”汪敏彤迷茫地問道。
    “你恨他嗎?”丁瓇問道。
    “恨!”
    汪敏彤不假思索地回答讓丁瓇更增加了幾分憂鬱,是為閨蜜曾經遭遇不公平的誹謗而鬱悶,也是為這位大學時的閨蜜沒有放下怨恨而擔憂。
    “丁主任,校長找您!”
    辦公室的小張急匆匆地找到丁瓇。
    丁瓇和汪敏彤一起快步走到校長室,被挨打的學生家長們還未離去,辦公室又來了幾個穿警服的小夥子。
    秦俊傑主任,田校長,趙校長都在。還有政教處的幾位幹事。
    “找了幾個小時了,還是沒有找到林東東和謝棟宇。”秦俊傑主任向公安的幾位警員介紹著“我們已經聯係了林東東的父親。他父親在淩河縣,正在趕過來的路上。”
    “請各位家長先回家吧,學校會盡快進行調查,等查明真相後,我們會第一時間聯係各位家長的,好吧?”田校長站起來說著“我們馬上召開聯合會議,這不,警察,記者同誌都在,我們學校先進行初步調查,等有結果了,一定通知大家。”
    “請家長們回家等候消息,好吧?”所有學校的領導,老師,都在勸說家長。亂哄哄的場麵不一會兒,就安靜了許多。
    此時,夜幕降臨,遠處的人家已經燈火闌珊。家長們陸陸續續地離開了育英。育英國際學校座落在省城的西郊,家長們大多都是開著私家車來的,當長長的車隊駛離校園的地下停車場時,喧鬧了一天的校園,總算安靜下來了。
    教師節就在轟轟烈烈的喧鬧聲中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聯席會議很快就進入了正題。
    校園“欺淩”事件,是學校絕不允許發生的。
    會上,1813班班主任做了簡短的匯報,關於林東東,謝棟宇的生活習慣,學習情況,為人處世等都做了簡單的梳理,老師一致認為,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以調查事實為依據,在構不成犯罪的基礎上,對不滿十八周歲的年輕人,從思想上,心理上,行為習慣上,采取對症下猛藥,開出細致入微的藥方。
    “這個任務就交給政教處來完成吧!”田校長下了最後命令。
    公安民警同誌也發表了警示建議,隨時隨地取得聯係,支持學校治病救人的方案。
    汪敏彤代表省台記者,當然也如實地報道了事件發生發展的經過,並做了現場直播。
    一場生動的“師生有話說”節目,在育英國際學校濃墨重彩的舞台中播出了最強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