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顧有誌降宋

字數:5076   加入書籤

A+A-


    分寧是南昌的倚郭,所謂倚郭更多承擔的,不過是兵法那句‘互成犄角之勢’中的犄角作用,用現代話來說,叫衛星城。

    分寧坐落在南昌城東南不遠的位置,也算不得什麽兵家必爭之地,不過這座城卻有一個還算有利用價值的地方,那就是它緊挨著撫河,順江北上恰好匯入金溪湖。

    換言之,宣德軍和寧海軍抵達南昌城之後,必須先把分寧打下來,不然的話,他們的後方就可能會被包抄。

    這話說起來有些狂妄了,駱永勝手裏才多少兵馬,還想著把宣德軍、寧海軍給包餃子?

    但無論駱永勝有沒有這個實力,宣德軍的李希現在都不可能也不敢冒這個險。

    自己眼前灰頭土臉跑回來的文輝良就是一個前車之鑒。

    “叛軍皆為披甲精銳,且有成建製的弓弩兵、重甲騎兵,不可小覷。”

    要是戰起之前,哨騎來跟李希這麽匯報,絕對被後者毫不留情的趕走,說不準還要打三十軍棍,可文輝良這麽說,他必須要警惕。

    沒辦法不警惕啊,涇口一戰,寧海軍竟然折損近兩萬人!

    整個建製被打掉了一半,餘下苟活之眾也是惶惶不可終日,兵心士氣幾乎殆盡,成了廢軍。

    而擊敗這支寧海軍的,不過才五千人。

    四萬打五千,敗成這個樣子,李希都不知道該怎麽說文輝良的排兵布陣。

    “在涇口披甲涉水強渡,當著叛軍的麵擺背水陣,文帥戎馬三十多年,怎麽能犯這種兵家大忌。”

    文輝良神情灰敗,無力還嘴,此戰他輸的委實太慘,將來戰報送進東京之後,寇凖能不能饒了他還是兩說呢。

    一死不懼,隻怕自己的孩子無緣蒙蔭,那才是一人毀三代呢。

    所以心氣全無的文輝良麵對李希的嘲諷也沒有力氣再爭論,可他的親兵卻是不忿的很。

    “約好兩軍齊發,涇口之戰那天,若是李帥的宣德軍也在,我軍合兵一處足有八萬,何至如慘敗如此。”

    “放肆!”

    李希猛然一拍帥案,卻是不顧這親兵隻看文輝良:“文帥就是這麽在軍中立規矩的嗎,尊卑無序何以令三軍行止,怪不得會敗。”

    這話懟的文輝良心火騰騰直冒,但也無言以對,隻好轉頭看向自己的親兵,一指賬外:“出去自領二十軍棍。”

    親兵有心張口,但也知道這是文輝良在袒護他,隻打二十棍已是輕到不能再輕了,當下抱拳轉身離開帥帳。

    沒了這大膽直言的親兵,帥帳中便知剩下李希肆意的作威作福,等話到最後,李希卻突然語鋒一轉。

    “不過文帥雖遭此敗,但也非一人之過,誰讓大軍行進匆忙,短於器具,負責軍械供給的升、杭二州也是有責任的。”

    這話說的文輝良驚詫不已,沒想到李希竟然會替自己美言開罪,當下便拱手道謝,又聽後者言道。

    “此戰文帥也是身先士卒,死戰不退,親自手刃叛逆數十人,身負三創,這才保住寧海軍元氣不傷,與我軍會合後也是負傷留守前線不退,指揮作戰,等將來平定了叛逆,文帥一樣有功。”

    李希能是這麽大方的人嗎,不僅替文輝良開罪美言,還要把平定叛亂的功績分給後者。

    如果李希真有這麽講究的話,就不會令他的宣德軍遠遠吊著,推寧海軍做前鋒炮灰了。

    他說的這番話進入到文輝良耳朵裏之後,後者立刻就明白了李希話裏的意思。

    那就是現在的文輝良,受傷了!

    既然受傷了,那就歇著養傷,把寧海軍的指揮權交出來,好讓李希統禦兩軍,克定叛亂。

    這樣的話,等到大功告成那一天,最大的一份功勞當然是屬於李希的,投桃報李,李希也願意保他文輝良一把。

    這是一種交換,也是奪兵權的一種手段,隻看文輝良願不願意了。

    後者能說不願意嗎?

    哪裏有的選啊。

    心中苦笑一聲,文輝良向著坐在對麵的李希拱手:“本將年邁,軍陣之事已有心無力,平叛之戰事關國家社稷之重,皆仰賴李帥操持了。”

    見文輝良如此上道,李希不免心喜,哈哈大笑三聲,舉杯相邀道:“文帥,後進敬您一杯,願咱們精誠合作,早日剿滅反賊報效朝廷之恩。”

    文輝良縱使滿心的不甘,此刻也隻能向李希低頭,敬酒附和。

    朝廷的軍隊進軍神速,很快便二度抵達涇口,這一次倒是沒了討逆軍的阻礙,隻用一個下午的功夫便搭浮橋渡過。

    “可分兵一支徑取分寧,以防叛賊斷我軍後路,順撫河北上襲擊後勤糧道。”

    正商議著呢,來了一哨騎,說抓住一個自稱討逆軍隊率的叛賊,其稱是來投降朝廷。

    “哦?是嗎。”

    李希穩坐高頭馬,來了興致,下令將其押來問話。

    “在下顧有誌,叩見朝廷上將軍。”

    來人見到李希,聽說是宣德軍指揮使後大驚,忙撩裙下拜,頓首口呼上將軍。

    這聲上將軍可是把李希捧的有點高了,大宋朝的軍隊係統中攏共才幾個上將軍,別管有沒有實權,好歹也是比肩三公的一品大臣,單論品軼而言,高於樞密院使。

    心中歡喜的李希此刻再看這顧有誌,頓時覺得後者順眼了不少,端坐馬上倨傲道:“本帥聽聞汝是來投降的?”

    “回上將軍話,正是。”

    “那好,本帥現在問你,你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若是敢胡言亂語,本帥立斬不赦。”

    “在下萬萬不敢欺瞞上將軍。”顧有誌抖如篩糠,伏地大呼不敢。

    李希滿意點頭,喝問道:“汝從何而來。”

    “分寧城。”

    “城中有多少叛軍啊。”

    “足有一萬五千人。”

    “胡扯!”李希頓時大怒,喝道:“左右,將此人拉下去砍了!”

    身後親兵頓時上前,一左一右摁住顧有誌的臂膀就往外押,這顧有誌不斷掙紮,口中連呼冤枉。

    “上將軍、上將軍!在下斷然不敢欺瞞啊,分寧城中此刻確實足足有一萬五千人啊。”

    “且慢。”

    李希見顧有誌尚且嘴硬,便喊住親兵,冷言道:“汝欺本帥無智乎?叛軍總數尚不足一萬,焉可分兵一萬五千人來守分寧,汝如此騙本帥,豈不是尋死。”

    “上將軍聖明燭照,正是因為什麽都騙不過上將軍,小人哪裏還敢口若懸河。”顧有誌頓首泣聲,報明真相:“自叛軍起兵之後,在洪州四處強征壯丁,叛軍謀逆之時固然沒有一萬,可洪州城有足足六十萬丁口啊。”

    這麽一番解釋倒是能說的過去,自古造反,反軍無有不強拉壯丁入伍者,這才使得流毒千裏,頃刻間成軍數十萬之眾。

    “更且、更且。”

    “如何?”

    顧有誌小心翼翼的說道:“叛軍在涇口俘虜了數千名朝廷王師,許之金銀錢財,又策反了將近一千人。”

    “放屁。”李希還沒說話,文輝良先怒了:“我寧海軍上下皆忠貞之士,焉能叛降逆賊。”

    李希默不作聲的瞥了一眼文輝良,心中冷笑。

    寧海軍上下真是一群廢物。

    不過當下卻不好正麵落文輝良麵子,順著話也是怒斥顧有誌胡言,擾亂軍心。

    還好顧有誌聰明,立刻言道:“正是正是,王師不過是權宜之計,自入叛軍之後,仍不敢忘朝廷之恩,故而暗中聯絡,準備待上將軍一到便為內應。

    此密謀恰被我部將軍聞聽,本欲殺之,但此番朝廷興王師十餘萬大軍來討,懼於天威不敢動手,將軍與在下乃是同鄉摯友,故而長籲短歎,還是小人相勸才下定決心歸降朝廷的啊,小人對朝廷,對上將軍您忠心耿耿啊。”

    說到這裏,顧有誌又想起一件要緊事,忙道:“小人差點忘了大事,叛逆賊酋駱永勝,此刻就在分寧城內,他的弟弟駱永捷則留守洪州。”

    賊酋在分寧?

    李希的眸子中頓時精光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