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駱永勝也坐了一回驢車

字數:4805   加入書籤

A+A-


    “恭迎大王凱旋!”

    南昌城北三十裏,駱永勝看到了前來接駕的烏泱泱幾百號人,也看到了自己一年多未見的媳婦和孩子,更看到了數萬名不知是自發組織還是官府安排來的當地百姓。

    排麵搞得屬實不小。

    這一刻不知為什麽,駱永勝腦子裏突然就浮現了前世某傳藝大師的一句話。

    ‘終於我也看到了花團錦簇,知道了燈彩佳話,那一夜我也曾夢見百萬雄兵。’

    雖然駱永勝眼下還沒有百萬雄兵,但卻是手握荊湖南北加上江西三省之地的王,是割據一方的天下諸侯。

    治下百姓已何止百萬。

    哪怕是一個字,從他的嘴裏吐出來,都可以頃刻間使成千上萬人人頭落地,比起萬民畏之如虎的天威還要猛烈三分不止。

    這一刻的駱永勝甚至有了些許後悔的念頭,後悔自己為什麽沒有咬咬牙,一鼓作氣的打下東京,為什麽要為了一個寇凖而放棄那再進一步的機會。

    當然話說回來,當初自己就算是真打下去,也未必見得能打贏寇凖,攻陷東京。

    “妾參見大王。”

    “參見父王。”

    駱永勝翻身下了馬,步行著走到迎接隊伍之前,扶起溫珺和小玉晟,伸手抹去前者臉上兩行激動的清淚,笑道:“大喜的日子,別哭。”

    安撫罷媳婦,遂伸手牽過玉晟:“小崽子,才一年多沒見長那麽高了,來,跟老子一道。”

    說著話便領著玉晟走過百官班列,同領頭的耿百順、魏稟坤、嚴真、褚季等人一一見禮。

    “辛勞眾卿了。”

    “大王言重,此皆臣等份內之事。”

    幾名重臣都笑嗬嗬的回應一聲,還不忘拍上一記馬屁。

    “大王此次征討,不僅開辟了荊湖南北兩省,還迫的宋廷簽城下之盟,失去天下正統之位,從此這天下大勢已成群雄逐鹿之局,以大王之才,混一宇內再塑乾坤已成定局也。”

    “僥幸、僥幸。”駱永勝哈哈一笑,擺手謙遜。

    同一眾大臣們寒暄畢後,駱永勝並沒有第一時間登王駕回城,而是牽著小玉晟走向兩道數萬名翹首以盼的百姓,這一舉動令魏稟坤等人一愣,慌忙跟上。

    “參見大王,大王千秋無期。”

    烏泱泱的幾萬名百姓都跪了下來,頌禮聲此起彼伏、聲浪浩大,也讓駱永勝麵上之微笑更甚三分。

    “都快起、快起。”

    親手扶起幾個年邁的老叟,駱永勝握住其中一位的手掌,寒暄問話。

    “老大爺高壽了。”

    “回大王話,老朽已經六十有三矣。”

    “瞎說,孤看著一點也不像,大爺您這精神矍鑠的勁頭,頂了天也就堪堪五十。”

    說著,駱永勝還拍了拍老頭的小臂,嘖嘖稱歎:“瞧您這身子骨,遒勁有力,比孤還強壯的很哩。”

    沒人不喜歡被誇,尤其是這種誇耀的話出自駱永勝這麽位楚王的口中,那份量可就更重了。

    幾個老頭都笑了起來,和駱永勝好生聊了一通家常。

    “大家夥都什麽時辰來的啊。”

    眾人紛紜,有說卯時來的,也有說辰時來的,卻也聽的駱永勝直皺眉。

    “現在已是日進午時,那大家豈不是在這等了孤三個時辰?”

    話音一落,駱永勝便喝道:“耿百順!”

    “臣在。”

    駱永勝看向耿百順,斥責道:“孤三令五申,此番回師應輕師簡從,勿妨百姓,誰讓你們組織百姓接駕的,百姓中多有少了歲數,手腳不便者,三個時辰候在這為了什麽,是看孤和你們這群猴子耍猴戲嗎!”

    一番斥責使耿百順慌忙跪下,口中認罪:“大王息怒,臣思慮不周,勞累百姓之軀,還望大王責罰。”

    這個時候,百姓中多有聲音響起。

    “大王,我們都是自發來的,官府沒有組織。”

    “是啊大王,我們來了之後,成文公子還來勸我們呢,是我們自己不願意走,成文公子每隔半個時辰還會差人給我們這些老家夥送粥喝呢。”

    聽到不是官府組織的,駱永勝的臉色這才變好,抬手示意耿百順起身,又轉過頭‘責怪’起百姓來。

    “孤何德何能當的起大家的迎候,走走走,都速速與孤回家,這天雖說入了深春,但還是有風,幾位老大爺要注意保暖才是。”

    說著話呢駱永勝還不忘把著老頭的手臂,玩笑道:“幾位大爺可得長命百歲,做我大楚的人瑞,到那日孤也該老了,好跟著您幾位學習養生之道。”

    “好好好,為了楚王,俺們老幾個一定活一百歲。”

    此番場景落在身後幾名重臣眼中,都不免心生讚歎。

    “唐太宗有言,民為水、社稷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然今日我主與百姓,卻是如魚水之情般,可流傳青史矣。”

    感慨一番,等到駱永勝與百姓聊完閑天後才上前,請駱永勝登輅回城。

    後者點點頭,正欲轉身離去,恰看到一老者身後有一驢車,便笑問道。

    “此去南昌三十裏,幾位大爺就是乘這驢車來的?”

    “對啊。”

    “太辛勞了。”

    駱永勝歎了口氣:“卯時尚有涼意,幾位大爺頂著晨露乘驢車出城三十裏候孤,此情可堪泰山之重,孤焉忍心幾位再乘驢車回城。

    這樣吧,幾位大爺坐孤的車輅回城,孤坐這驢車回南昌便是。”

    眾人皆大驚,齊呼不可。

    堂堂一個楚王,坐驢車回城像什麽樣子,哪裏還有尊貴可言。

    “有何不可?”

    駱永勝不滿的冷哼一聲,指著魏稟坤等人:“爾等不恤百姓之苦,孤為爾等之君,當替臣受。驢車怎麽了,百姓坐得,孤就坐不得了?

    七年前,孤想坐驢車還坐不上呢。此事勿複多言,就這麽定了。”

    說罷,便請幾個老人上自己的王駕,但老頭們哪裏敢願意,都連呼不敢,相勸駱永勝。

    但最終還是拗不過,被駱永勝一個又一個的親手扶上王駕。

    而咱們的楚王,就帶著耿百順、魏稟坤和嚴真,四人坐在驢板車內的茅草上,晃來晃去的向著南昌城進發。

    “還別說,這全景天窗的視野比孤那所謂的王駕好多了。”

    這功夫駱永勝還有興致開玩笑,直讓三人搖頭。

    “偽宋前朝太宗高粱河慘敗,乘驢車逃命,成了青史笑話,而今大王恤百姓之苦,讓王駕予百姓,自乘驢車回城,可謂青史一段佳話耳。”

    嚴真拱手感歎:“今有大王珠玉在前,則我大楚上下官員,誰還敢不恤百姓、妄自尊大。”

    這算是作秀嗎?

    除了駱永勝沒人會知道。

    但甭管是不是作秀,起碼駱永勝為大楚做了個榜樣。

    論跡不論心就夠了。

    什麽楚王身份,萬金之軀,麵子這種東西對駱永勝這麽位乞丐出身的君王來說,恰是最不需要的。

    他坐驢車,王駕讓予百姓。

    三十裏回城的路上,兩耳中便充斥著山呼海嘯的聲音。

    “大王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