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埋頭五年,再與契丹抬頭相見!

字數:5424   加入書籤

A+A-


    十月金秋,桂花燦漫。

    秦嶺的桂香傳進了西京城,驅散走了蕭瑟孤苦的風,和著秋收後的濃濃喜悅,渲染開一張又一張的笑臉。

    這一天,駱永勝走進了大楚中央軍事指揮學院。

    “吾皇萬歲!”

    三百一十八名參訓的學員、十二名教職人員、三十名教官齊刷刷的站在校場之中,向著台上中央站著的駱永勝。

    向著大楚的皇帝、天下子民心中最偉大的君父,齊刷刷抬起了自己的右臂。

    今天的駱永勝沒有穿鳳袍更沒有穿皮弁服,而是像台下的學員一樣,穿了一身戎裝。

    胸前的金質銘牌上鑲嵌了幾顆熠熠生輝的金星。

    那是專屬他駱永勝的軍銜。

    大元帥!

    有人戲稱文官班列,嚴真這位君衛隊中央總署主任的官銜是超一品。

    那麽武官班列,在正一品天策上將軍之上就是大元帥銜。

    由駱永勝親自擔任。

    三十六歲的駱永勝正值一個男人最佳的歲數,春秋鼎盛、身強體健。

    一身戎裝穿在身上,肩甲上展開的赤色鳳凰羽翼又為駱永勝添了一抹神輝,金色的兜鍪上,是一根赤羽。

    駱永勝豎起右掌還禮,換回來山崩海嘯般的回應。

    “萬歲、萬歲、萬萬歲!”

    台下,駱永捷走了出來,大聲喊話。

    “上稟吾皇,中央軍事指揮學院全院到齊,恭聆聖訓!”

    “回列。”

    “諾!”

    駱永勝的目光掃過台下,掃過三百多張黢黑但精神昂揚的麵龐,開口。

    “朕今天很高興,因為今天,是你們結訓的一天。

    你們在學院內上了三年的課,朕就在學院外等了你們三年。

    誰能告訴朕,為什麽要讓你們來上這三年的課。”

    “北伐契丹,光複故土!”

    數百位將官的齊聲喝應,震得蒼穹似乎都在搖搖欲墜。

    “沒錯。”

    駱永勝沉聲道:“北伐契丹,光複故土!

    這件事朕不敢忘,你們也不能忘!

    朕自十三年前舉兵於南昌之日就曾說過,朕起兵,不單單是為了推翻無能的趙家王朝,而是為了千千萬華夏民族的同胞,趕走霸占我燕雲十六州的契丹夷,把他們趕回大草原。

    我們要做的,是重開漢家河山,是恢複炎黃正溯!

    可是朕不能急,國家也不能急,因為我們百廢待興,因為我們國貧民弱。

    所以朕需要振奮國力,你們這些做軍人的,需要充實自己的軍事素養,提高自己的軍事指揮能力。

    我們埋頭五年,就在明年,我們就要和契丹,抬頭相見了!”

    埋頭五年,再與契丹抬頭相見!

    台下麵,是三百多雙火辣熾熱的眸子。

    北伐,北伐!!

    駱永勝大喝了一聲。

    “駱永捷!”

    “臣在!”

    駱永捷重新站了出來,大聲回應。

    “朕今天是來看你們是否具備結業的資格,你告訴朕,你們做好結業的準備了嗎?”

    “臣等,準備好了!”

    “告訴朕,你們做好北伐契丹,收複故土的準備了嗎!”

    “臣等,準備好了!”

    “那就開始吧。”

    駱永勝揮動大手,而後坐到自己的金椅之上,居高臨下俯瞰著。

    校場內,駱永捷轉身麵向三百一十八名學員,大喊道。

    “全體學員都有,準備考核!”

    今天是這群學員的結業之日,今天,也是這群學員向駱永勝進行結業匯報之日。

    他們將進行各種軍事技能的展示匯報。

    不僅僅隻是個人的沙場之勇,更多的,還是軍旗的推演。

    軍工司為這次結業打造了一個十丈長三丈寬的超大沙盤,在沙盤周圍,將會有足足四十名大元帥府參謀司的參謀官出任副手。

    沙盤模擬了整個燕雲十六州一直到草原、遼東的地理局勢,並且插旗標注了大楚和遼國所有的軍事力量分布。

    遼國的軍事力量布局或許並不準確,駱永勝就指示參謀司按照最壞的打算進行預備。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保證一旦戰局出現惡化和急轉,大楚的前線指揮將領,務必要具備的出色的應急指揮能力。

    大楚的軍隊,具備優秀的應急戰略機製。

    駱成武第一個站到了指揮席位上,他將扮演北伐的總指揮,而他的對手,則是最熟悉遼國的寇凖!

    寇凖扮演的身份是。

    遼國皇太後簫綽!

    駱成武是第一個開口下令的。

    “調燕雲軍區十五萬步卒推進到雄關,備糧四十日、攻城器械三百架、火炮三百門、火雷子兩萬顆。”

    有參謀立刻拿出十五根代表大楚的赤色旗幟插到雄關處,同時一名書記官拿出紙筆記下了一應物資。

    緊跟著駱成武又言道。

    “調燕雲軍區五萬騎兵、太原軍區五萬騎兵北上出雁門關,挺進草原,隻帶三日糧草,沿途以搶補糧,迅速向東移動。”

    參謀插下十支赤旗,同時邊記邊報道。

    “十萬輕騎,不帶輜重,日行軍兩百裏。”

    在明麵上的安排說完之後,駱成武向身邊的參謀又低語一番,後者直接拿出紙筆記下,沒有任何動作。

    這是此次軍演的規則。

    任何一方單回合可以下兩道明令、一道暗令。

    現在駱成武的回合結束了,寇凖可以發言。

    “大遼在雄關駐軍五萬,城外挖出三道寬百丈、相隔各五裏的溝壑帶,同時迅速堅壁清野,將燕雲十六州所有物資、兵力回籠到上京及直沽一帶。”

    參謀照做,同時喊話道。

    “三道溝壑相阻,大楚方火炮最快需十五日抵達雄關關隘之下。”

    等參謀喊罷,寇凖繼續下令。

    “雄關之後,霸州涿州各留一萬輕騎,配三馬。”

    參謀插下黑旗,喊話。

    “一騎三馬,日行可達三百裏之上。”

    兩道明令下罷,寇凖也喚來參謀耳語一番,後者記下。

    發號施令的回合再次到了駱成武這麵。

    “大軍一至,立刻開展填平溝壑作業,五萬大軍正麵防備,後續十萬軍負責作業。”

    參謀記下,喊話。

    “第一日,大楚十萬大軍填平第一道溝壑,推進僅五裏,火炮和攻城器械部隊未掉隊。”

    駱成武緊跟著下了第二道軍令。

    “自太原軍區、中央軍區抽調二十萬大軍,自威海府出海北上!”

    兩道軍令下完,駱成武沒有選擇密令。

    該寇凖了。

    他甚至連一道明令、密令都沒有下,直接看向作戰參謀。

    參謀官喊話。

    “第一日,遼國堅壁清野六十裏,主力退出雲州。”

    後麵,兩人基本都沒有太多的軍令傳達,開始枯燥但絕不乏味的雙方參謀互報戰局階段。

    這種軍旗推演的方式還是駱永勝第一次看,他看得比誰都專注也更認真。

    因為北伐。

    容不得一絲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