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戰後問題與總結會(三)

字數:4938   加入書籤

A+A-


    解決了民族的問題,議程便繼續下去。

    外交。

    “和高麗國的外交。”

    駱永勝的精神頭受不得熬夜,困得連打幾個哈欠,但還是繼續把會議進行下去。

    “朕還沒想好怎麽麵對這個咱們中原上千年的屬國,王誦給朕派了個特使,還是他兒子,稱臣納貢,說什麽仰慕天朝日久,還跟朕說狗屁血統,說他是唐朝後裔,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多少代玄孫。

    還想著朕能下一道聖旨,準他複歸祖姓李,嗬嗬。”

    皇帝一笑,做臣子的當然得跟著笑了。

    滿堂笑聲。

    “高麗怎麽處置,打不打?”

    現在遼東那地方,大楚三路軍加在一起足足有六七十萬,要說打,攜著北伐大捷的勢頭完全可以一鼓作氣滅掉高麗,所以打也可以打。

    “陛下,打自然能打,但是恕臣之言,這一場北伐,算是把咱們大楚的國家家底子給掏空了。”

    寇凖歎了口氣:“大元帥府給兵部通了氣,這次北伐,陣亡將士九萬三千餘人,傷殘兩萬餘,僅此撫恤一項,便要國庫兩千五百多萬。

    戶部,拿不出來。”

    為了治黃,大楚年年財政赤字,早已不堪重負,這次北伐,又動用上百萬的民夫,征調了如四海之多的物資。

    錢從哪來?

    總不能強征吧。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戶部沒錢,內閣也不會變錢,那就隻能幹瞪眼。

    國家窮啊。

    “嗯,這也確實需要考慮。”

    駱永勝點點頭,看向駱永捷:“軍方的意見呢。”

    後者苦笑一聲。

    軍方能有什麽意見,當然是想打了。

    哪有軍人不想打仗的。

    但是現在大元帥府後勤司、兵器司、火器司加在一起都快欠戶部四千萬了,都還沒想明白怎麽還這筆錢呢,還怎麽接著打。

    “陛下,您是知道臣的,臣當然想打,但寇閣老的考慮確實有理,要不緩幾年,等國家財政有所好轉,咱們再說?”

    “那就是不打。”

    說來說去繞那麽一大圈子,最後總結還是不願意打。

    “陛下,現在咱們剛剛雄吞整個草原,戰後問題有太多需要處理和消化的地方,臣也不建議再打下去,而且,現在君衛隊在壓實地方行署建製的工作上已經有些人手短缺了,再打一場滅國之戰,後續也跟不上,打下來也是廢土。

    臣倒是有個建議,既然那王誦滿心想要貼近咱們,不如臣從中央挑一批精幹出來,往高麗派駐一個使團,從思想和文化上先著手,試探下。

    如果能用時間就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那不更好嗎。”

    駱永勝嗯了一聲,再次看向駱玉晟。

    小家夥兩次開口都得到了駱永勝的肯定,現在也有了底氣,踏踏實實大膽發言。

    “父皇,高麗本就是咱們千年屬國,一直以來也是書漢字說漢語,與咱們根出同源,即使不用戰爭的手段,料想也可以爭取和平統一,兒臣也覺得不打或許比打更適合眼下。”

    你說高麗是國,他確實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但要說他不是國,他算哪門子的國家。

    從國王到百姓,深入骨髓裏的漢文化。

    他們有文明嗎?

    或許有,但現在占據主流和主導地位的還是漢文化。

    他們說的語係還是遼東官話呢。

    沒有那一嘴的棒子味和思密達。

    擱著吧,總會解決掉的。

    連續討論完了三個問題,時間可就不早了,會場外甚至已經擦了亮。

    但所有人的精神頭卻都很好。

    一個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另外一個嘛。

    今天這次會,他們都捕捉到了很多極重要的政治風向。

    別看駱永勝今天啥都沒說,全程在問大家夥的意見,但他要不點頭,大家的意見算個屁啊。

    既然駱永勝一個都沒有否決掉,那就說明,寇凖的幾個提議都說到了駱永勝的心裏。

    而駱永勝的同意,恰好就為大楚未來幾年的大局指明了方向。

    仗是不會再打了,那不打仗,幹什麽呢?

    要狠抓文化和思想精神領域。

    文化、思想精神,這兩個詞在之前出現了太多次。

    那在現在的大楚政壇,又是哪方勢力負責這一塊?

    君衛隊!

    換句話說,未來幾年的時間內,君衛隊的勢力會迎來再次膨脹。

    在權力的分配上,皇權將會著重照顧君衛隊的工作。

    這還不足以讓這些官員醒困嗎。

    另外,再聯想到今天晚上幾件事,最終拍板的竟然都是太子駱玉晟,而駱玉晟又恰好在君衛隊述職。

    誰都知道駱玉晟去君衛隊鍛煉的目的是為了接嚴真的班。

    那麽這一係列發現結合在一起,大家就不難發現未來政局的變化了。

    不出意外,嚴真會讓位,駱玉晟接班,擔任中央總署主任一職,開始領導君衛隊全麵工作。

    繼而再從這個位置上來接將來的皇帝寶座。

    君衛隊、政務、軍隊三套班子的順序就算定了下來。

    那便是軍隊服務政治大局,而政治服務思想大局。

    以後為官的時候,就知道往哪個方向用功發力了。

    “講最後一件事,草原怎麽處理。”

    駱永勝才不管這些官員都在想什麽呢,他都不用猜,打眼一瞧就能看出七分端倪。

    這本就是他的有意為之。

    要是這麽明顯都看不出來,這些人也就不配做到三品以上了。

    “草原問題屬於曆史遺留問題,曆朝曆代都棘手難言,不知道該怎麽徹底的杜絕隱患。咱們滅掉一個民族,馬上就會冒出新的民族。

    一代代似那野火燒不盡的牧草,不徹底的解決掉,那咱們這次北伐滅亡遼國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朕這邊有個想法,說出來你們討論下,看看可行否。”

    顯然這到了最後一個問題,駱永勝沒打算再征求這些人的意見了,直接說道。

    “遷民實草原,變耕為牧。”

    短短的九個字一經拋出,就如一記重磅炸彈般直接炸的所有人麵容失色。

    讓傳統的中國農民去草原當牧民?

    如果隻是變更生活習性,這些官員還能勉強坐住的話,那接下來駱永勝說的話,可就讓他們徹底坐不住了。

    “另外,朕決議再在長城現在現有的幾個城關之外再拆建出幾個大型的隘關,自太原、大同、北京修建三條通往草原的通途,用於統購草原的牛羊和皮毛、奶製品等物統銷到國內其他地方。

    供銷總社在這件事上,統購草原商品的價格可以比計劃價格高出兩成,同時,國內的糧食衣服等賣往草原的在計劃價格基礎上減少兩成。

    計劃實現,十到二十年內,吸引大量百姓遷往草原放牧為生。”

    軍方沒有反應,而內閣幾人卻是齊齊色變。

    這政策,是一把雙刃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