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卦攤

字數:3081   加入書籤

A+A-




    範小刀調到緝盜司之事,李北海並沒有為難。

    一來總捕頭諸葛賢餘發話,他不敢不聽,二來有了薛應雄這個關係,借李北海十個膽子,他也不敢阻攔。

    “範老弟是做大事的人,在我們提牢司做個雜役,確實屈才了。老弟剛來京城,用銀子的地方甚多,要是花錢辦事用銀子,你盡管開口,老哥我多了拿不出來,萬兒八千兩還是有的。”

    範小刀道:“那怎麽好意思!”

    李北海道:“都是兄弟。將來老弟發達了,別忘了拉老哥一把就是。”

    幾日之前,李北海對他還是冷眼相看,隻因為他結識了幾個權貴,便教他前倨後恭。這種變化,讓範小刀覺得很不舒服,但伸手不打笑臉人,他虛與委蛇道:“李大人抬舉我了,我隻是借調,一號房送飯之事,總捕頭讓我兼著哩。”

    範小刀來到天子一號房,跟一枝花說了調崗之事,一枝花倒也沒有多說。

    這段時間,範小刀與一枝花相處倒也默契,他閑暇時便來找他聊天,一枝花學識淵博,武功高強,一些見解有獨到之處,對付拓跋白死纏爛打的辦法,也是在一枝花的啟發下想出的。

    “我在這裏住不了太久了,你去緝盜司事務繁忙,閑來無事,來找我聊天便是。遇到破不了的案子,難題,盡管來找我。”

    範小刀問:“前輩,你這是要打算越獄?”

    一枝花沒好氣道:“天下之大,我能去哪兒?”

    問起了孫夢舞那封密信之事,一枝花表示還需要一段時間,畢竟破譯這種事,沒有暗本對應,本就是碰運氣,縱然一枝花天資過人,要破譯他也需要時間。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範小刀、牛大富與其他幾個新來的捕快,被送到了國子監進行培訓,這是六扇門與國子監聯合辦的短期培訓學院,畢竟初來乍到,要想盡快進入狀態,得需要知識武裝自己。

    學習的主要內容也很簡單,一是大明律,六扇門是衙門,是執法機構,要執行公差,得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六扇門辦案的一些基本流程,對他們這些新手來說,必不可缺,三則邀請了一些資曆老的捕快講述辦案的技巧以及一些案例。當然,也少不了國子監那些老學究們說什麽聖人之言。

    最枯燥莫過於這些聖人言。

    範小刀山賊出身,讀書識字用得也不是什麽四書五經,當年楊青教他識字,開蒙用得是一本拳經,後來又弄了些燈草和尚、癡婆子傳等不入流的話本,至於聖人之言,天生有些排斥,加之那些老先生們講得又枯燥乏味,聽得滿頭霧水。

    相反的,枯燥的大明律他卻讀得津津有味。

    一來了解大明律法,將來在六扇門辦事,讓他有所依據;二來,就算當不成捕快,將來回到山寨,做一個知法懂法再犯法的山大王,可以讓山寨業務少走一些彎路;三來嘛,也是為了尋找商機,他發現所有能賺大錢的買賣,都寫在大明律法之中,有這個機會充實自己,何樂不為?

    最有趣的是案例課,授課之人姓周名進,已是花甲之年,當了一輩子捕快,前後經曆了四任總捕頭,介紹時稱之為六扇門的活化石。據說他進入六扇門時比諸葛賢餘還要早,據說他業務能力突出,當年也曾辦了一些大案,後來因為沒有處理好與上峰的關係,加之又不懂得

    本章未完,請翻頁)

    變通,最終一直沒有升遷。眼見沒幾年退休,門內無法安置他,就給他委派了一個培訓新捕快的活兒。

    這個老頭,話多又愛倚老賣老,教訓起人來,也絲毫不留情麵。

    “老子在六扇門當了一輩子捕快,算是行走的教科書。要想在衙門裏混得風生水起,我的話要奉為金科玉律,牢牢記在心上,既能保升遷,又能保你發財,關鍵時刻,可以救你一命!”

    牛大富舉手道:“管用嗎?”

    周進道:“當然。”

    “我有一事不解,既然你的話這麽管用,怎麽你混了一輩子,至今仍是個捕快?”

    這句話直擊要害,眾人轟然大笑。

    周進臉一陣青、一陣紅,擺手道:“你們懂什麽,我要想升官,不過是分分鍾的事?當年朝廷還想讓我當總捕頭來著,被我嚴詞拒絕了,要不然哪裏還有諸葛賢餘的份兒?”

    “有這等好事?”

    周進道:“你質疑我?”

    牛大富道:“您不是說過,大膽吹牛,小心求證嗎!”

    周進拎著牛大富,一把扔到了門外,“滾出去,以後老子授課,你不用上了。”回到屋內,他繼續道,“今日講述我們六扇門辦案的流程,分為立案、調查、取證、緝捕……”

    “你們要記住,身為捕快辦事,一切以六扇門章程行事,依大明律行事,講究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

    範小刀也舉手問,“我有個疑問。”

    “說。”

    “說到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比如我們明知一個人犯法,卻找不到相關的證據,或者找到的證據,是以非法手段取得,那我們是否應該判他?如果追求程序正義,他應是無罪,結果並非正義,遇到這種事,我們當如何去做?”

    周進道:“你這問題很典型,將來進了緝盜司,這個問題將會一直伴隨你們。大明律乃國之重器,我輩公門中人,當以此為圭臬,講事實、講證據,切莫將個人喜好偏惡代入案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