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膏藥

字數:3556   加入書籤

A+A-




    隻見齊浩笑容可掬地站起身來,請劉銘入座。

    “哎呦,劉部長!你好你好,今天總算是見到真神了!”

    “您客氣了,我……”

    還不等劉銘說完,齊浩自顧自的道“自打您一來外貿公司啊,咱公司的業績立馬就竄起來一大截啊!我們楊總,平時無論大會小會,都必然提到您,要求所有部門都要向七部學習,向劉部長學習!”

    “過獎,這……”

    拜年話從齊浩的嘴裏滔滔不絕的湧出來,劉銘除了“客氣,過獎”,一句話都插不進去。

    終於,在齊浩誇到“七部肯定會拿下外貿公司今年的銷售狀元!”時,喘了一小口氣,才被劉銘抓到機會開口。

    “咳咳,齊部長!我是奉楊總的指示,找你來了解三部和八部盯的那兩個重點項目情況。”

    齊浩眨巴了下眼睛,“哦,原來是這樣!”

    一聽劉銘提到這兩個項目,齊浩顯然早已得到楊總的指示。

    連忙抽出兩份文件,遞給劉銘,一邊讓劉銘看,一邊介紹兩個項目的基本情況。

    三部部長金宏飛跟蹤的項目,是一個馬來島電廠中的輸煤係統,近期將會進行投標,主要競爭對手除了國內的兩家企業,還有來自南韓、東瀛、米國、大不連顛國的公司。

    八部副部長張勇負責的重點項目,呂宋金鵬水泥廠一期項目,主要競爭對手也是上述幾家公司。

    這種項目之所以被外貿公司定為重點項目,主要是招標標的額度夠大,平台相對公平。而其他有實力的公司對這種項目自然也會充滿興趣,在技術硬件均滿足合同要求的情況下,就需要拚價格了。

    劉銘低頭翻了翻這些英文資料,突然抬頭打斷齊浩的介紹,“齊部長,我想看看上半年咱們公司重點項目的投標記錄。”

    “啥?”齊浩臉上閃過一絲不豫。

    “就是之前投過的標啊,我記得咱們公司對外投標之後,都會做投標總結,我想這個投標總結也許會對未來競標新項目有所幫助吧,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嘛。”

    齊浩見劉銘如此一說,也不好推脫,便又從自己身後的卷櫃中翻出六冊卷宗。

    “劉部長,不好意思啊,這個卷宗在我這裏是存檔用,沒有備份,所以隻能麻煩你在這裏看了。”

    劉銘微笑道“沒問題,我也就翻個大概。”

    劉銘暗笑,自己雖沒有過目不忘的天賦,但經年不斷的苦練之下,想要記住某段重要的數據還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隻見劉銘裝作漫不經心地翻到自己需要查看的那幾頁,待確認已經記下中標公司以及中標價格後,將卷宗還給了齊浩。

    “齊部長,這兩本資料,我就拿回去看了,金部長那邊有什麽需要幫助的,我隨叫隨到。”

    “好說,其實上台唱戲的,始終還是金部長他們部,咱們兩個就是幫著敲敲邊鼓罷了。”看來,這齊浩也清楚自己在這次投標中扮演的角色。

    這時,齊浩的手機又響,劉銘借機離開他的辦公室。

    等回到九分廠,看見李長生正與鍾城和柴豐喜在車間門口研究事情。

    “外貿那邊開會了?”柴豐喜臨近退休,經常借故請假不參加例會,以便給劉銘更多機會在領導跟前露臉。

    “是,楊總給我安排了個當綠葉的任務,跟齊浩一起幫兄弟部門投標。”劉銘道。

    柴豐喜聽到齊浩這個名字,便眉頭一皺,“這個齊浩,屬膏藥的,你可別跟他沾上邊兒,粘上了,不撕掉你一層皮都不算完!”

    劉銘暗忖,以前聊起分公司其它的部長們,從沒見老柴這麽激動,看來老柴被排擠到九分廠蹲坑,裏麵少不得有齊浩的一份力。

    他隨即打哈哈道“呦,這麽巧?我也有這個愛好啊!”

    跟眾人打過招呼後,劉銘夾著資料冊子便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他並沒有急著翻看裏麵的資料,而是憑借記憶,先將上半年那六個重點項目的投標數據,謄寫在草紙上。

    通過數據對比,劉銘很快剔除了其中的四個項目,機械廠在這四個項目上的最終報價,均排在五名開外,與排在第一中標的報價相比,高的太多了,換句話說,機械廠投的標沒對結果產生任何影響。

    最後將目光鎖定在剩下的兩個項目,暹羅電廠與南越銅礦項目,在這兩個項目上,機械廠分別排在第二位與第三位,重要的是,中標價格差距極小,2300萬米元的中標價格,機械廠則投了一個2370萬米元,僅相差70萬。另外那個南越項目上,機械廠雖然排在第三,但距離中標價格也僅僅差了650萬軟妹幣。

    而中標企業是兩家東瀛企業,三木工業與和田重工。

    在劉銘的記憶中,這兩家企業早在華夏剛加入wto時,便果斷關閉了自己在國內的工廠,轉型成為集項目代理與技術谘詢為核心的輕資產公司,即隻做項目掮客與設計研發。這一轉變,使兩家公司在千禧年後發展極其迅猛,利用內地的低價勞動力生產設備,配以監理製度,一段時間內拿下了不少東南亞國家的基建項目。

    劉銘暗忖,如果被這家公司拿下項目,最終還是會將合同轉包給國內的一些小型企業,賺取盛京機械廠與某小型企業報價之間的利潤差,他來吃肉,由內地小廠來啃骨頭。可僅這點利潤差就滿足東瀛人的胃口了嗎?

    “喂,是翟哥嗎,我是劉銘。”

    “呦,劉銘啊,找我有事兒?”

    劉銘接話道“我想了解一下,咱們上半年做的南越與暹羅項目。”

    “哦,那兩個項目啊,我們都參與了,可惜都沒中。”

    “我是想問問,咱們院裏總結過丟標原因嗎?”

    “呃,我記得當時陸院長給大家做過總結,就是標準不匹配,我們設計時需要加大經驗係數,這樣一來,產品選型上選出的型號都會偏大,最後導致丟標。”

    又感謝了一番翟文剛後,劉銘才將電話掛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