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 萬曆維新
字數:6596 加入書籤
&esp;皇帝陛下幾乎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接受了蘇鬆士紳提出的一切要求。
&esp;盡管這些要求放到過去簡直形同造反。
&esp;大明延續內閣製……
&esp;對於這個製度士紳們其實是滿意的。
&esp;畢竟這本來就是他們兩百年不斷努力的結果。
&esp;地方上各縣自治,朝廷可以任命州府級官員,至於再上麵的巡撫,布政使等等當然也是,但各縣由本縣議事會推選知縣,各府省保留議事會,以監督朝廷任命的官員們,各府議事會推選觀政,在都城組成觀政院,閣臣由觀政院推舉人選交給皇帝從中選擇。
&esp;但肯定都是賢臣。
&esp;六部,九卿,都禦史由閣臣推薦給皇帝任命。
&esp;不過這些人必須還是科舉正途,這一點尤其重要。
&esp;哪怕是地方的知縣,雖然由議事會推選,但首先也得是舉人或者貢生,單純的秀才是肯定不行,沒有功名就更不可能了。
&esp;稅收必須觀政院多數同意。
&esp;朝廷花錢必須觀政院同意。
&esp;而另一個重中之重就是軍隊的控製權,這個設立大都督府,由皇帝陛下自己任命大都督,他自任都可以,畢竟還是要尊重皇帝的權威,但皇帝手中並沒有軍隊,最多自己能雇傭個衛隊,雇傭多少得看朝廷給他多少錢。而各省都建立自己的省軍,至於數量自己定,不過會在觀政院協商解決,畢竟建立軍隊要花錢,地方上有錢的和沒錢的不一樣啊!
&esp;省軍負責本省的剿匪平叛鎮壓刁民之類工作,需要出省作戰時候,在得到省議事會同意情況下,歸大都督府調遣出省作戰。
&esp;省內軍費省軍管理這些都是各省自己負責。
&esp;出省的軍費就由朝廷負責了。
&esp;另外還有水軍大都督府,這個一切依照陸軍,內陸不需要的就不用了,反正沿海各省養著水軍都是為了海上貿易,賺的錢也不可能和內陸分,不過要是朝廷需要征召的時候,這個軍費還是要朝廷負責的。
&esp;總之未來的大都督府在沒有各省議事會同意的情況下,是沒有權力調動任何軍隊的。
&esp;當然,另外還有些小的,比如皇族自理,妃嬪宮女宦官數量定額,經濟上完全開放包括鹽業在內所有產業……
&esp;一大堆。
&esp;皇帝陛下全盤接受。
&esp;不過這還不夠,因為這隻是蘇鬆議事會提出的。
&esp;所以皇帝陛下在滸墅關繼續等待,然後趙誌皋,宋應昌等人帶著浙江議事會的代表團到達蘇州,並審議了這些條件,基本上都滿意,最多也就是在細節上有所修改,修改完再交給皇帝陛下。
&esp;皇帝陛下還能怎樣,當然是繼續同意了。
&esp;但還不夠。
&esp;還有福建議事會呢!
&esp;許心素派人五百裏加急送往福州,然後福建議事會在經過商議之後,對於這些條件再次進行細節修改。
&esp;還不夠。
&esp;還有廣東議事會呢!
&esp;前麵這些都是弘光朝的,現在算是反正,而廣東可是始終忠貞不屈,連這些反正的都可以提要求,難道廣東這樣忠臣就不行了?難道忠臣就沒有安撫的價值了?所以必須要等廣東議事會的決定,這個因為距離遠,所以等待的時間要長一些,畢竟這時候沒法走江西,需要從福建轉過去。
&esp;可憐的皇帝繼續等待。
&esp;不過這時候他的心情已經很好了,畢竟在他麵前一個嶄新的帝國已經出現,雖然這個帝國裏他跟傀儡也差不多,但問題是可以不用奴顏婢膝了,不用擔心刁民炮轟皇宮了,他可以真正活的像個皇帝一樣。
&esp;至於權力……
&esp;不接受這些條件他就什麽都沒有。
&esp;接受這些條件,首先真正成為皇帝,然後剩下再慢慢鬥唄!
&esp;他現在才三十出頭,有的是時間和士紳們鬥。
&esp;和官員士紳鬥至少他不會絕望,無非就是大家各憑本事,他和官員士紳都已經鬥了二十多年了,但對上楊豐是真的讓人絕望啊!
&esp;皇帝陛下躊躇滿誌的一直等了一個月,最終才等到從福建轉來的廣東五百裏加急。
&esp;廣東跟了。
&esp;而且兩廣總督戴燿和廣東士紳一致邀請皇帝南下,然後以廣州為行在,不過這個遭到浙江士紳的反對,但蘇州肯定也不行,畢竟太湖對麵就是紅巾軍,所以浙江士紳提出的是杭州,這樣就算有意外,直接登船跑路就行,當年趙構不就是那麽設計的嗎?
&esp;皇帝陛下終究還是要尊重浙江士紳的意見。
&esp;廣東士紳又幫不了他,雖然廣東那邊戴燿起用陳策為總兵,而且聲稱要以十萬大軍北上勤王。
&esp;但這個季節海船又沒法北上。
&esp;這一切都商議好之後,大明萬曆皇帝陛下,在蘇鬆,浙江,福建三個議事會派出的代表迎接下,正式進入蘇州城,享受蘇州百萬臣民的迎接,然後在蘇州親自宣讀了他的詔書,在大明推行新政。至於新政內容當然是那些條件,並且皇帝陛下還率領臣民在蘇州祭天,將寫明新政內容的祭文點燃,算是將新政以報告上天的方式明確下來。
&esp;大明正式開始萬曆維新!
&esp;蘇州。
&esp;新建的祭天壇周圍人山人海,皇帝陛下在上麵一臉莊嚴的燒他的祭文。
&esp;或者也可以說大明版的大憲章。
&esp;這東西還將刻在石頭上,未來要把一個個這樣的石碑立在各地城門外。
&esp;“大明中興有望,蛟門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esp;趙閣老擦著眼淚說道。
&esp;看得出他對沈一貫之死至今傷感,雖然倆老頭算不上政治盟友,但終究一起在京城為皇帝堅持了三年,結果他回來了,沈一貫卻被炸死了。
&esp;更重要的是……
&esp;沈閣老這一死成就的是流芳千古啊!
&esp;倒不是說他就遺臭萬年,但和沈一貫為國殉難相比,他終究有臨陣脫逃之嫌疑。
&esp;為了讓楊豐之死更傳奇些,沈一貫和葉夢熊已經變成為免楊豐懷疑,故意慷慨赴死,以身為餌哄騙他到東宮,所以才能成功把他炸死,並且皇帝還給他倆封爵,這時候寧波已經開始修建沈文恭公祠了。
&esp;流芳千古啊!
&esp;“濲陽公,楊豐是死是活還難說!”
&esp;旁邊福建議事會派來的代表團團長李廷機說道。
&esp;未來的萬曆首輔不僅僅是來迎駕,另外也是和浙江蘇鬆集團再次和談的。
&esp;上次他們和談僅僅算是海上的停火協議,但現在已經綁在一起,就需要重新談判更進一步的利益分配了,說到底福建士紳也不甘心被逐出倭國,他們在倭國經營了數十年,光平戶就數萬福建人,現在卻被浙江逐出,他們也不甘心。而浙江士紳肯定也想往南洋發展,既然這樣為什麽不趁著這個東風談判聯合起來,說到底南洋還有很多競爭者。
&esp;聯合起來搶生意多好?
&esp;“楊豐必然是死了,老朽有沈蛟門此前書信為證,這是他在殉國前派人給老朽送來的。”
&esp;趙誌皋淡然拿出一封信。
&esp;“呃?”
&esp;李廷機看著信。
&esp;“這字跡……”
&esp;他沉吟了一下。
&esp;旁邊王錫爵微笑的看著他。
&esp;“確實是蛟門公的,不想還能再睹蛟門公書法!”
&esp;李廷機說道。
&esp;這時候許心素一臉驚慌的走到他身旁。
&esp;“李老爺,咱們一艘從膠州回來的商船帶回消息,京城太子沒炸死楊豐,隻是炸死了沈閣老二人,而且李汶和麻貴突襲京城兵敗,兩人都被亂槍打死,如今山東新軍已經開始北上增援滄州,不過據膠州傳言,楊豐已經率領京營和長城三總兵西征去了。”
&esp;他低聲說道。
&esp;前閣老們全都麵色平靜。
&esp;李廷機把書信合上……
&esp;“假的,楊豐已經被炸死,屍骨無存,京城逆黨怕黨羽逃散,故意找了個替身裝成楊豐,西征隻是為了避免被人認出而已。”
&esp;他說道。
&esp;“呃?”
&esp;許心素茫然中。
&esp;“就這麽對外說,楊豐死了,無論北方有什麽謠言,他都已經死了,北方就算還有一個叫楊豐的,也隻能是他的替身,這些逆黨就靠著楊豐,一旦楊豐被炸死的消息傳開,他們自然瓦解。那些逆黨首領為免部下逃散,找替身冒充楊豐哄騙部下而已,接下來他們必然還會大肆傳播楊豐沒死的謠言,以後南洋公司的所有商船必須在各處碼頭辟謠!”
&esp;李廷機說道。
&esp;前閣老們讚許的點了點頭。
&esp;這些老家夥都心知肚明,他們在京城都有內線,這時候早就把真相送來了。
&esp;但是……
&esp;這很重要嗎?
&esp;皇帝陛下說楊豐死了,閩浙粵三省加上蘇鬆,民間也確定楊豐死了,而這也是各地士紳敢於迎駕的信心保證。
&esp;難道這時候把真相放出去?
&esp;再說大家要的是什麽?
&esp;一個符合士紳心意的皇帝,一個完全讓士紳滿意的大明,現在這一切都已經實現了,那麽最重要的就是齊心協力讓它延續下去,楊豐死了固然好,難道楊豐活著就不繼續這個萬曆維新了?當然還要繼續下去,可繼續下去就必須得同心協力,確保各地士紳們的鬥誌,他們害怕楊豐,但不怕紅巾軍,那就讓楊豐繼續死了就好了。
&esp;他活著也必須死了。
&esp;以後的楊豐也隻能是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