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背後
字數:5735 加入書籤
A+A-
“發前人未發之覆,開一代之先河。”
“朱子清講《論語》,對經典的經典闡釋。”
“自漢以來,對《論語》的注解,不計其數。但多為圍繞征引、考據和訓詁之類。從沒有像朱子清這樣,一改千古慣例通則、甩開辭章訓詁而著重把聖賢經典的義理還原出來。”
“後代人研究《論語》,是不可能完全完整的表達孔子的思想的。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但聽了朱子清的講座後,你會發現原來《論語》裏麵的某某句話是這樣的意思。你會覺得,這種理解是非常好符合人的邏輯的……”
“朱子清講《論語》最大特點是,他把人生和《論語》聯係起來了,有很多的人情味。他的思想直指當今社會生活和人們的心靈。
通過詮釋經典中的智慧,總結《論語》和孔子的智慧,以及對現代生活的啟示。”
純粹的文學是小眾,平時是不怎麽受關注。但一旦引起話題,風暴比娛樂圈任何新聞造成的影響力都要大。
二十餘位著名作家力挺,其中還包括當今文壇地位最高的兩位文學大師。所引起的轟動猶如隕石撞擊湖麵,掀起萬丈波濤。
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紛紛在重要版麵做出報道。傳統文學雖然勢弱,但在大多數人眼裏都是高大上的。
這看起來很矛盾,其實說白了很簡單。國家強大了,溫飽問題解決了,民族自豪感就產生了。對民族獨有的東西從原來的嫌棄,變成了追捧。
文化方麵也是如此。我不學傳統文化,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傳統文化太高端學不會。雖然我不學,但不妨礙我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優秀最深奧最高大上的學問。
所以寫幾首美麗的詩詞,創作幾篇優秀的文章,寫了幾部暢銷小說。大家並不覺得有什麽不可能。最多就會驚訝的說一聲,天才啊。
在傳統文化上卻不同,哪怕你隻有一點研究心得,大家就會覺得了不起。
在四書五經這樣的核心典籍上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心得,那就可以稱一聲大家了。如果你的心得自成體係,就會稱呼你一聲大師。
想成為大師並沒有那麽簡單,除了在體係上自成一家,還要經受住各種考驗。成功度過各種質疑,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方可稱為大師。
大多數作家的體係都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經不起考證,敗在了這一步。
正因為難,所以每一位大師的誕生都能引起巨大的轟動。
朱子清是大師嗎?他才隻開了一次講座,沒有見到確切的文獻,言之尚早。考慮到他的年齡,沒有人認為他能達到大師的級別。
但即便大家心知肚明,依然阻擋不住媒體的報道。幾十位名家的認可,本身就是最熱門的話題。既然是熱門話題,他們自然不會放過。
“作家朱子清講《論語》獲數十名家讚賞。”
“建國以來第一天才朱子清在武大開壇講論語獲讚。”
“朱子清講《論語》展露深厚文學功底。”
很快,這個消息就進入大家的視線,廣為人知。普通人還好,文學愛好者和文壇作家都坐不住了。
“朱子清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家,他的作品全部拜讀過。尤其是最近出版的《文化苦旅》,讀起來不忍釋卷,實為三十年來散文第一集。
研究過《文化苦旅》的人都知道,他在傳統文學上的造詣極深。對中國文化有著自己的理解。
所以前段時間傳出他要在武大開壇講論語的時候,我是抱著期待的心情的。奈何雜務纏身,不能親臨現場聆聽教誨。
去過的作家集體稱讚,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更加勾起了我的求知之心。希望朱子清先生早日把論語心得集結成冊,讓我等也能一睹大作。”
“研究過朱子清的作品就知道,他思想活躍猶如天馬行空不著痕跡。童話、漫畫、詩詞、散文、小說等均有涉獵。
一般作家限於思維方式,寫作風格,作品與作品之間多有雷同之處。唯獨朱子清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具有完全不同的風格。
如果不看作者名字,隻看內容,絕對想不到這是同一個作家寫的。硬要說有什麽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每一部都是那麽的經典。
但看過他作品的人都不得不承認一點,朱子清對傳統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他的詩詞、他的散文集、他的古文都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當他說要在武大開壇講論語的時候我一點都不奇怪。一個對傳統文化如此了解的人,怎麽可能沒有研究過論語呢。”
有讚的,有誇的,有認同的,自然也有不同意見的。
“朱子清才華橫溢,被稱為建國以來第一天才,這些我都承認。說他在傳統文化上研究頗深,我也承認。說他對論語有研究,略有心得,我也認同。可要說自成一家之言,我怎麽都沒辦法相信。”
“通俗文學為了銷量進行炒作我們理解,也忍了。可傳統文學什麽時候也需要用這種吹捧打名氣了?請給文壇留一點淨土好嗎。”
“二十歲青年在論語研究上自成一家,真不知道你們是想成全他,還是想害他。難道就沒有聽說過捧殺嗎?”
朱子清已經不是初出茅廬的新人,他的作品已經獲得了文壇的認可,沒有人否認他的才華。
大家的分歧出在了一個地方,那就是“自成一家”。自古至今,自成一家的無不是大師。
一個剛滿二十歲的年輕作家擁有大師的實力,這是件事太挑戰人的智商。哪怕有二十幾位名家點評認可,也沒有人願意相信。
明珠市,文化之旅,總編辦公室。
“這個朱子清真是太不消停了,文壇但凡發生點事都能和他扯上關係。不知道的,還以為文壇就他一個人呢。”吳文輝翻著報紙,和坐在對麵的張明湘說道。
“這就叫錐在囊中想不冒尖都不行。朱子清的才華就像錐子,在文壇想不冒尖都難。”張明湘背靠在沙發上,眯著眼說道。
“確實,不過可惜了。這樣有才華的人居然不能為我所用。”吳文輝惋惜的說道。
“中國什麽都缺,就是不缺人才。少了他,還有更多的人才能為我所用。沒什麽可惜的。我更擔心的是他和陳啟明賈其功走的太近。”張明湘嘴上說的擔心,語氣懶洋洋的哪有一點發愁的樣子。
“沒什麽值得擔心的。他和陳啟明賈其功走的近對我們反而是好處。”正在審閱新一期雜誌樣刊的於鼎雙突然說道。
“何解?”
“這是個多元化的世界,沒有誰能一手遮天。支持陳啟明的人,不一定就會反對我們,此其一。
其二,國家在背後操控,他們允許東風壓倒西風。但要是東風太厲害,壓的西風沒有喘息的機會。國家就會出麵扶持西風。”
“國家操控?這點事還不值得國家出手吧?”吳文輝詫異的問道。
“文化界能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領域。要是文壇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麵,對國家統治是非常不利的。這麽大的事情他們怎麽可能放任不管。
你以為對傳統文化研究最深的隻有一個陳啟明嗎?不是。據我所知,還有三五位並不他差。
可是為什麽陳啟明成了地位尊崇的大師受萬人景仰,而其他人卻名聲不顯?
因為陳啟明的思想更符合國家的利益,更符合國家的需要。而且他比那些競爭者要純粹,除了文學什麽都不過問。所以國家選擇了他,他就成了大師。這就是國家在幹涉的結果。”
“原來如此,受教了。”吳文輝恍然大悟。
“國家支持陳啟明的同時,也在防著他。在他的思想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時候,又推出了賈其功和他打擂台。”於鼎雙露出嘲諷的笑容,也不知道實在嘲諷誰:
“朱子清如果加入了陳啟明的陣營,國家為了避免一家獨大,肯定會在扶持其他勢力出來和他們打擂台。”
“剛才你不是說在扶持賈其功嗎?和我們也沒多大關係。”吳文輝打斷他的話問道。
“按照正常情況,是這樣沒錯。可別忘了朱子清和賈其功的關係。難道國家就不怕通過朱子清,使兩家合成一家?到時候就真的弄巧成拙了。雖然這個概率極低,但對於上麵的人來說。隻要有這種可能,就不得不防。”
“那也不能保證國家就一定會扶持我們吧?”
“除了我們還有誰能擔得起這個責任?”於鼎雙當仁不讓的說道。
“老吳不用擔心。就算國家不扶持我們,也沒什麽好怕的。《文化之旅》能存在這麽多年,靠的可不是國家扶持。”張明湘接話說道。
“我不但心朱子清加入陳啟明的陣營還有一個原因。”於鼎雙再次說道:
“思想上的交鋒是最殘酷的,沒有妥協的餘地,非我即敵。賈其功和陳啟明當不了朋友就是這個原因。
朱子清的思想和陳啟明既然存在不同,那早晚有一天會分道揚鑣。就變不會成仇,也絕對不會是同一個陣營。”
“我明白了。”吳文輝點點頭,他是真的明白了。
他隻是總公司派過來的經理,監督雜誌運營。對文化圈的了解有限。今天才知道,文壇也這麽複雜。
“接下來我們該怎麽做?”吳文輝接著問道。
大家都在談論朱子清講論語的事情,文化之旅勢必不能置身事外。具體該怎麽做,還是要於鼎雙這個總編拿主意。
“很簡單,質疑,不停的質疑。”手機用戶請訪問http://m.piaotia.net(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