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大俠
字數:4400 加入書籤
A+A-
萍蹤俠影,這就是朱子清最終的選擇。
有人可能要說了,既然朱子清把這部書吹捧的那麽高認為它是武俠的最高峰,為什麽還要這麽快就把它搬運過來?
按照一般的邏輯,先搬運質量一般的,再搬運優秀的,最後再搬運最經典的,營造一種不停進步的感覺。可是現在他直接把最經典的搬運過來了,以後怎麽辦?
難道就不怕別人說他退步?說他江郎才盡?
這個決定並不是他一拍腦門就做出來,而是有深層次考慮的。
如果他是寂寂無名的作者,選擇由一般到經典的順序搬運沒錯。但他是第一才子,公認的文壇未來領袖,已經是名聲在外。如果拿出一部質量一般的作品,那絕對是要被罵成狗的節奏。所以這個方案根本就不適合他。
再加上現在整個武俠界,整個文學圈都在盯著他,看他是能繼續創造奇跡還是遭遇麥城。在這種時候《萍蹤俠影》就是最好的選擇。
《萍蹤俠影》結束之後,再搬運金的天龍加射雕三部曲,用係列作品來彌補質量的下降。
係列作品的強大之處絕對是單個作品難以企及的。這也是為什麽梁的萍蹤俠影被譽為傳統武俠的集大成者和巔峰之作,但大家提起武俠首先想到的卻是射雕神雕。
更何況金的這幾部作品也確實都是經典,和萍蹤俠影的差距並不大。起碼一般人根本就看不出來。
等到這個係列寫完,他在武俠界的地位想必已經無人可以撼動。到時候就算在搬運一些質量略有不足,但卻獨具特色的作品也沒人會說什麽。大不了就解釋成是遊戲之作,你能奈我何。
實在不行還有古龍大師的作品在那放著呢,就不信誰還敢說什麽。
想到就做,當下打開電腦創建了一個名為萍蹤俠影的文件夾,開始了搬運工作。
萍蹤俠影又名《萍蹤俠影錄》是梁羽生武俠小說的扛鼎之作,亦是梁羽生本人最滿意的作品。
小說以明代土木堡之變為背景,通過朱明王朝與張士誠後代的矛盾、朝中奸宦與忠臣義士的鬥爭以及中原與蒙古之間的民族衝突,表現出愛國保民的主題。
小說精心塑造了一個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計世仇,甘願拋棄榮華富貴、奔波於塞北中原之間,屢建奇功的大俠張丹楓的生動形象。
其間穿插了張丹楓與仇家後代女俠雲蕾的愛情波折,有機地與家國命運交織在一起,深沉蘊藉,淒怨動人,表達出作者“盈盈一笑,盡把恩仇了”的創作思想,交織成一個豪俠浪漫美好絕倫的傳奇。
以上就是這部書的大致情節。除了精彩紛呈的劇情,這部書還創造了一個精彩絕倫的角色,大俠張丹楓。
每一個作者的創作經曆都是有跡可循的,而且很多作品之間也會形成一種關聯。如果關聯特別大,甚至一脈相承就是俗稱的係列。
金庸先生的最出名的係列是射雕三部曲,但嚴格說起來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這兩部也屬於這一個係列。
就連碧血劍也能和射雕神雕扯上關係。因為碧血劍裏的華山派被認為是全真七子之一的郝大通所創建。
如此算下去,鹿鼎記也可以算在這個係列裏。因為獨臂神尼就是碧血劍裏的阿九公主。
古龍先生的作品同樣如此,比如鐵忠棠可以看做是楚留香的大靠山。
沈浪比李尋歡早了一輩,葉開傅紅雪又屬於李尋歡的晚輩。這些都是有跡可循的。
梁羽生先生的小說同樣如此,尤其是天山係列,更是龐大無比。
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七劍下天山,冰川天女傳奇,江湖三女俠,白發魔女傳等等……都屬於天山係列,裏麵的故事和人物關係都是一脈相承。而天山係列最核心的人物就是張丹楓。因為天山一派就是他創建的。
很多人喜歡《萍蹤俠影錄》,就是因為張丹楓的魅力無以倫比。《萍蹤俠影錄》的成功絕大因素,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濁世間出現一翩翩公子,手舞白雲劍,胯下照夜獅子馬,似笑非笑,運籌帷幄,竟無人與之比肩。
在梁大師筆下,張丹楓幾乎就是完人。而且他這個完人有血有肉,給人一種真實存在的感覺。有人說要評萍蹤則必論丹楓,沒有丹楓,則文不成文,曲不成調,萍蹤也不再是萍蹤。
張丹楓是在良史之憂氛圍下產生的人物。他既秉承了儒家文化的血緣——有著強烈的入世精神,又有著江湖兒女的豪邁灑脫——視功名利祿為浮雲。
所以,他除了是一位才調高華的名士外,還是一個胸懷安邦誌,鏟除世間不平的快客,更是一個心連廣宇襟懷坦蕩的的民族英雄。
橫向的多元化的性格衝突與縱向的發展變異特征,賦予張丹楓一種一般武俠人物難以逾越的深度,使他成為作者特定的人道主義理想——愛國愛民的武俠精神的最完美的體現。
這使張丹楓成為了梁羽生武俠文學創作乃至整個武俠文化創作的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人物形象。
就文學性和人物塑造上,張丹楓這個角色的經典程度是要超過射雕郭靖的。
至於為什麽喜歡郭靖的多而知道張丹楓的少,一方麵是射雕改編電視劇的次數太多,大家想不知道都難。萍蹤俠影才改編了幾次?一個巴掌都能數的過來。
第二點就是郭靖性格憨厚,就和鄰家小弟一樣惹人疼愛。張丹楓則太完美,有一種曲高和寡的感覺。
朱子清本人就很向往張丹楓,想做一個張式的人。但要論喜歡,他還是更喜歡郭靖。
以朱子清現在的手速,火力全開一分鍾打一百二十個字是沒有問題的。平均也有九十多字。一個小時差不多能打五千五百字。
即便如此,僅僅是一個鍥子就用了他差不多三個小時時間。
萍蹤俠影的鍥子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雲靖返回大明途中發生的種種,最後悲慘的客死他鄉。
用一萬多字交代故事背景,如果換成一般的作家早就被人罵的狗頭淋血了。但梁大師偏偏就喜歡這種風格,他大多數作品第一章都是用來交代故事背景的。
更讓人無語的還不是這個,基本上他所有的書的男主角出場都特別晚。出場晚就晚吧,大家都忍了。可主角出場前你安排一個渾身上下都充滿主角色彩的年輕人是想幹嗎?
當大家都誤以為這少年就是男主的時候,你又突然說別激動這就是個配角而已。真正的主角還在後麵。
你說你想幹嗎?調戲讀者嗎?如果換成現在的網文作者,絕逼沒人敢這麽做。
不光是梁羽生先生有這個習慣,金庸先生也有同樣的愛好。但沒辦法,誰叫人家是大師呢,就算明知道被調戲你還是要去看。
當然,兩位大師這麽做並不是為了調戲大家。而是確實劇情需要如此安排。如果不把背景交代清楚,後麵的劇情估計大家看的都會一頭霧水。
好了,言歸正傳。一口氣把鍥子打完,朱子清的雙手終於離開了鍵盤。活動了一下發麻的手指,他又把鍥子看了一遍。
一方麵是檢查錯別字,第二個也是溫習一下這部經典。
哪怕前世看過很多次這部書,此時重讀依然被深深的吸引。
為雲靖的精忠報國而感動,為他的遭遇感到悲傷,為他的死感到悲痛。同時也為謝天華和潮音和尚的義薄雲天而傾佩不已。
檢查過後,修改了幾處錯別字他就把這個鍥子打包發給了魯君誠。(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