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述職三事

字數:4842   加入書籤

A+A-




    第五章   述職三事

    本來就有這個趨勢,而今不過是提前了。

    其實,周夢臣說的冠冕堂皇,其實內裏就是一件事情,就是將軍製改革推行到底,對外就是平定所有戰事。

    因為周夢臣已經明白,而今這個局麵,想要推進軍製改革,已經不是正常手段可以了,是要用非常手段才行。周夢臣想起來打擊對手的方式,就是戰爭。

    別的事情,周夢臣夾袋之中人手或許不夠。但是說起打仗,周夢臣夾袋之中有的是人。

    而且周夢臣不至於將他們賣給敵人。這樣的事情周夢臣做不來。但是周夢臣用得是陽謀,不去管,賬冊上有多少,吹噓自己有多少戰鬥力。反正打仗的事情,按照賬冊上的來,這個時候,他們就有兩個選擇了。承認自己的過錯,爭取寬大處理。第二,就是執行上級的任務,看看他們吹噓的戰鬥力,能不能讓對手相信。

    當然了,他們還有第三個選擇,那就是叛國。

    如果周夢臣沒有各地幾十萬精銳軍隊壓陣,他行事也不會如此膽大。但是而今他夾袋裏麵的軍隊與將領,足夠打掉這些陽奉陰違的地方勢力。

    想叛國,隻能能打得過再說。

    正如周夢臣一直以來的軍改原則。能打仗的。都會給出路,給門路,甚至會提拔重要。不能打仗的,就是區別對待。畢竟在周夢臣看來。

    軍隊不能打仗,就是原罪。

    所以,周夢臣名義上說的是太平,其實說的是戰事。

    嘉靖四十二年,到嘉靖四十五年注定邊境不會太平了。

    第二,就是戶部改製。

    這一點,周夢臣早就想做了。

    大明財政問題,不要太多,府縣一級幾乎沒有財政權,看似有截留。但是這筆錢已經在戶部帳上,方鈍在大明財政最困難的時候,是怎麽渡過的。就是死勁薅下麵羊毛。

    大明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財政。在用度上也很繁複的,比如維持九邊。一年花了一千多萬兩。但大明京師每年的結餘,才一兩百萬兩。這還是年景比較好的時候。

    年景不好的時候,根本是一個填不滿窟窿。

    那這一千多萬兩是怎麽支出的,是地方政府按照定額支出的。一般來說,朝廷的財政,是地方到中樞,然後中樞撥給地方,而大明的財政,是地方留下來大頭,小頭送中樞,大頭按照朝廷的規定,很可能是洪武年間的規定,撥給某地做某款項。比如撥給某個衛所做軍糧,而且不是一處,對應有好些地方。

    這種去中心化的財政體係,讓周夢臣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在周夢臣看來,大明之所以沒有錢,不僅僅是賦稅的原因,同樣也是這種財政體係,有太多地方中樞是摸不清底細的。很多款項都是雲裏霧裏的。

    別的不說,單單說。徽州有一項最著名的案子。就是某年朝廷徽州府中一縣某樣東西歉收,不能供應朝廷,於是知府讓臨縣承擔了這一筆費用,一共有六千兩。

    說起來也沒有什麽。

    但是這六千兩一直收了一兩百年。也是一個較針的生員,他一查本地賦稅,發現本縣比其他縣多承擔六千兩,但不知道這六千兩從什麽地方來的。查了好些舊檔,才搞清楚這一件事情了。

    查出來的是這些,那些查不出來的賦稅款項,又有多少?

    而財政是庶務之母。周夢臣想做什麽都不能沒有錢。

    而且銀行體係建立起來的。周夢臣更希望將大明財政與銀行體係相結合,成為新式的財政體係,最少,讓周夢臣對大明財政的掌控力更強。

    所以,這一件事情,一定要做的。

    而且這一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的。

    大明這麽多府縣,要一一對賬清查,重新厘定稅額,地方財政收入,與中央財政收入。這是一件非常繁重且瑣碎的工作。

    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也正是因為這個工作的困難,周夢臣才讓張居正監管戶部。

    就是用張居正的斑斑大才,為自己出力。

    第三件事情,就是治水了。

    雖然這一件事情,早已定下來了,但是一直都是紙麵上的。不要以為這個動作緩慢了,其實不然,周夢臣製定的計劃,要修三條主河道,以及輔助的河道,湖泊,配套的清淤工程,不知道多少。

    整個工作量比南水北調也小不了多少。

    唯一的問題是,都是由西向東,高低落差不用太在意。技術上難題不多,最大的難題,就是土方工程。

    周夢臣決議讓很多蒸汽機械加入這一次大工程之中。

    如果能在修建河道的同時,能沿著河道修建一道平行的鐵路就最好不過了。用來運輸土方的同時,也為將來搭建鐵路網做準備。

    畢竟,大明對鐵路的認知還沒有上升到國家戰略上。

    不是不知道,鐵路的好。而是鐵路太費錢了。

    也就周夢臣內心之中,有一個國家鐵路網計劃,大多數大臣,想得最多的,不過是修一條南北鐵路,用來代替運河而已。

    也就是兩京鐵路,從北-京到南京。

    但是在修河上,很多人隻是質疑周夢臣的方案,但並非放棄的意思。

    畢竟鐵路之利,或許不被所有人認可,但是黃河之害,卻是天下人都知道的。

    做事是需要技巧的。周夢臣與這些人大戰三百回合,敲定鐵路發展計劃。固然可行,但是其中有多少阻力。有多少問題。任何一次強製推行某一件事情,都是消耗周夢臣的政治威信。

    所以,周夢臣采取這個方法。算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鐵路作為治河工程的一部分存在。

    周夢臣相信,鐵路修的越長,惠及的地方越多。見識過鐵路好處的人越多。那麽支持修鐵路的人也就越多,總有一天到雙方支持相反的地步。

    那個時候,就是他出手的時候了。

    要等待時機。

    這就是周夢臣決定未來五年要做的大事。

    在嘉靖看來,卻是太保守了。

    嘉靖從頭來知道,周夢臣是朝廷之中少壯派的一員。是改革派的。

    甚至周夢臣一些改革思想,嘉靖也有所耳聞。但是今日看周夢臣幾乎,根本沒有一字涉及到朝廷根本,也沒有提倡周夢臣氣學。

    在嘉靖看來,周夢臣的計劃,還沒有他之前的內閣計劃更加激進。

    這讓嘉靖有些想不明白了。

    這就是一個實幹家與理論家之間的差距。

    實際上,嘉靖也不算是理論家,但是的確是從來是看著別人辦事,從來沒有自己動手做過事情。根本不知道涉及天下的諸多大事,其中有多少問題要解決。

    很多事情都是急不得的。

    別的不說,戶部的財政改革,難度就不下於張居正推廣一條鞭法。即便張居正將一條鞭法落實的時候,也就萬曆六年前後了。這其中依然有很多都是聽地方上上報的數目,其中也是相當有問題的。

    這一次戶部財政改革,更是動了地方官的錢袋子。其中各種糾結,甚至於官不聊生。

    周夢臣隻要一想到,依然覺得有些為難。他雖然相信張居正的實力吧,但對於張居正能不能在五年之內,將這一件是安安穩穩做下來並沒有多少信心。

    畢竟,這並不是內閣改革,內閣不過數百人的衙門,隻需調整一下內部,重申一下內閣與各衙門的關係就行了。也不是錢法改革,隻是設一個新衙門。與銀行對接,找一些人來查銀行的賬目就行了。

    這次改革是對應天南地北的,難度可想而知。

    而且財政是一個國家的血脈,軍事是一個國家的骨骼。這兩項沒有搞好,周夢臣不敢對大明朝廷動大手術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