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第二屆國事大會
字數:5067 加入書籤
A+A-
第三十二章 第二屆國事大會
周夢臣聽了冷笑。
等?是決計不能等的。
一來周夢臣是不可能等的。他隻有五年任期了。他不會壞了自己的規矩。五年之後,即便不致仕,也會讓出首輔之位。當然了,他與張居正是有默契的。
他會將首輔之位讓給張居正。好讓改革大計,能夠繼續下去。
等周夢臣與張居正都致仕了,二十年時間,一代人的時間,很多東西都會被視為理所當然,改不回去了。而且張居正的能力,周夢臣也是知道。
周夢臣安排了張居正。
焉知張居正不會安排其他人嗎?
但是周夢臣與張居正到底是兩個人,兩個很多思想是有差異的。張居正不會懂周夢臣對工業化現代化的渴望。而周夢臣也不會懂張居正設想的未來方向。
這樣的大事,周夢臣又怎麽能假手於人?
那怕是自己最親密的戰友,也不行。
其次,做事情從來是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
今日這一件事情過去,指望將來能夠過去,簡直是癡人說夢。
所以,周夢臣萬萬不能妥協的。
而且周夢臣更明白這些人的心思,在此之前,周夢臣一直是做大蛋糕,用新的額外的利益,來置換各方既得利益集團的讓步。
隻是這一件事情,是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一來,周夢臣再做大蛋糕,也不可能完全滿足這些人的胃口。
二來。也是一個成本的問題。
這某些人的胃口越來越大,周夢臣越發覺得這樣做不劃算。
三來,實力對比的問題。
周夢臣之前的實力比起這些利益集團是差了一些,不,即便而今來論,即便周夢臣是首輔,周夢臣一個人的勢力也未必能比得上這些利益集團。
但是這些利益集團並不是有鐵板一塊。
周夢臣對付的並不是一個整體的既得利益集團,而是分為文官,勳貴,又分學派,鄉黨等等,雖然藕斷絲連,但又涇渭分明的利益集團。他們如果真能聯合起來,不要說周夢臣不是對手了,嘉靖何曾是對手?
奈何,他們能聯係起來嗎?
自然是不能的。
他們如果能聯係起來,早就聯係起來。要知道嘉靖當初對付他們,可比周夢臣過分多了。
而且周夢臣對這些人的想法,也了如指掌。在他們看來,而今大明強盛,沒有外患。日子一日好過一日,最好這樣的日子,永遠過下去,周夢臣所做所為簡直是庸人自擾。
隻是周夢臣很明白,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大明第一次經濟危機,很有可能就要來了。
隻是這些人根本不理解經濟危機這個概念。
這幾年來,大明蒸汽機的普及,各種商品的生產數量節節攀升。最典型就是布匹了,而今從鬆江到蘇州吳淞江兩岸,幾乎全部是作坊。
無數布匹從這裏生產出來,一部分到了海外,一大部分在國內銷售。也是因為國內棉花不足,即便是江北開辟出來大片大片的棉田,依然不夠。天竺的棉花源源不斷的進入國內。
如此一來,周夢臣,不,或者大明很多人還沒有感覺,天竺棉紡業已經在摧毀的七七八八了。
也是這年頭海運是有瓶頸的,天竺才沒有出大亂子。同樣的原因,大明海外市場終究是有限的。所以承受商品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各種原因堆積之下,生產過剩的問題,很容易爆發出來了。
周夢臣的改革,一方麵為大明工業化掃清楚障礙,同樣也是減輕底層百姓的負擔。為這些作坊提供新的市場。
這些話,周夢臣其實已經有幾個大商賈,與周夢臣徒子徒孫們說過了。前文也說過,整個工業化過程之中,周夢臣並沒有為自己多撈錢。周家的產業,主要是在北-京收房租。而周夢臣的弟子們,卻在其中賺了不少,其中最多的就是殷家。
除卻殷家之外,還有很多人。
甚至在大明商業圈裏,也能稱上一派了。或許比不上晉商,徽商這些老牌商幫,但卻也有幾分底氣了。由他們出麵,周夢臣也團結了相當一大批商業資本。
這也是周夢臣敢公然做這些事情的原因。
隻是,這些事情不能在這個場合說。
周夢臣說道“鄒大人此言差矣。要與民休息,首先要的是讓百姓心安。有恒產則有恒心。而今天下是什麽樣子,鄒大人是真不知道嗎?”
“黃冊不堪為用,上麵的數字,還是永樂朝的。朝廷卻按照黃冊征收賦稅,每年都有數層賦稅是收不上來的。嘉靖四十二年到而今五年之間。平均每年不得不豁免的賦稅,已經有五六百萬石之多。十年之間,到達千萬石,不成問題,這還是在這個數字不大規模增長的情況下。”
“田賦乃是國家之根基,百姓乃是國家之赤子。天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讓百姓無力承擔賦稅,而且越來越大。是本朝的賦稅多嗎?”
“太祖定額,大明賦稅數百年來沒有太大的變動,何故洪武永樂朝,百姓積極完糧,而今卻屢征不出。乃至於自殺,逃亡者?”
“這是國本,不得不重。”
周夢臣目光掃過所有人,目光銳利之極,似乎看透了很多人的人心。
鄒應龍也有一些不自然。
他不知道這是什麽原因嗎?
讀書人一旦中舉,就以自己的免稅額度,不再交稅不說,還有無數百姓詭寄於名下。而大明田賦征收,並不是以人為單位的,而是裏甲為單位。
說起來也很正常。
大明如果要以一個人為征收單位,基層就需要多出很多工作量,一般來說,征收賦稅的時候,都是以各村子一並征稅的。讓裏長,甲長,村長等將各村的收上來。
總額是不變的。如果有些人免稅,就要有人增加賦稅。
也就是大明朝廷沒有增加賦稅,但是有這麽多人免稅的,那麽賦稅就增加在那些不能免稅的人頭上。
這還沒有富戶用各種手段買通衙門,種種免稅手段的。
如此一來,真正負擔賦稅的人來說,其實賦稅一直在緩慢增長的,再加上很多苛捐雜稅。百姓承受不起,也就很自然了。
而基層胥吏的手段,堪稱如狼似虎。凡是交不上來賦稅的人家,那都是真交不上來的,甚至有家破人亡的可能。
其實這種現象,很早就有發生了,在正統年間。就勾銷過數千萬糧稅。甚至過一段時間,將這些拖欠朝廷糧稅的數額都豁免了。
畢竟,朝廷真不能將人給逼死吧。
但是這就沒有問題了?
自然有問題了。
朝廷豁免拖欠的賦稅,很有可能讓當地勢力人家利用。沒有免到應該免的人,反而將他們家的賦稅給免了。就好像吃低保的人都是大有來頭是一樣的。
可以說,朝廷不對最基層進行一次整頓,不管怎麽做,都無法深入大明基層之中。任何手段都是沒有用的。
而大明最基礎的東西,是什麽?
是土地製度,是黃冊。
隻是誰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一些官員沉默片刻,就開始從各個方麵來反駁周夢臣了。畢竟,大明官俸才多少了,大明朝廷官員的用度,一方麵是朝廷上的灰色收入,另外一方麵就是依仗功名在家中兼並的土地。
如果一切都抖開了。
他們該怎麽辦?
一時間,在他們口中,周夢臣的政策是十惡不赦,是霍亂朝綱,更有人說周夢臣提出的等良賤,是混淆上下尊卑,未必了三綱五常,是不忠不孝之徒。
7017k
周夢臣聽了冷笑。
等?是決計不能等的。
一來周夢臣是不可能等的。他隻有五年任期了。他不會壞了自己的規矩。五年之後,即便不致仕,也會讓出首輔之位。當然了,他與張居正是有默契的。
他會將首輔之位讓給張居正。好讓改革大計,能夠繼續下去。
等周夢臣與張居正都致仕了,二十年時間,一代人的時間,很多東西都會被視為理所當然,改不回去了。而且張居正的能力,周夢臣也是知道。
周夢臣安排了張居正。
焉知張居正不會安排其他人嗎?
但是周夢臣與張居正到底是兩個人,兩個很多思想是有差異的。張居正不會懂周夢臣對工業化現代化的渴望。而周夢臣也不會懂張居正設想的未來方向。
這樣的大事,周夢臣又怎麽能假手於人?
那怕是自己最親密的戰友,也不行。
其次,做事情從來是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
今日這一件事情過去,指望將來能夠過去,簡直是癡人說夢。
所以,周夢臣萬萬不能妥協的。
而且周夢臣更明白這些人的心思,在此之前,周夢臣一直是做大蛋糕,用新的額外的利益,來置換各方既得利益集團的讓步。
隻是這一件事情,是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一來,周夢臣再做大蛋糕,也不可能完全滿足這些人的胃口。
二來。也是一個成本的問題。
這某些人的胃口越來越大,周夢臣越發覺得這樣做不劃算。
三來,實力對比的問題。
周夢臣之前的實力比起這些利益集團是差了一些,不,即便而今來論,即便周夢臣是首輔,周夢臣一個人的勢力也未必能比得上這些利益集團。
但是這些利益集團並不是有鐵板一塊。
周夢臣對付的並不是一個整體的既得利益集團,而是分為文官,勳貴,又分學派,鄉黨等等,雖然藕斷絲連,但又涇渭分明的利益集團。他們如果真能聯合起來,不要說周夢臣不是對手了,嘉靖何曾是對手?
奈何,他們能聯係起來嗎?
自然是不能的。
他們如果能聯係起來,早就聯係起來。要知道嘉靖當初對付他們,可比周夢臣過分多了。
而且周夢臣對這些人的想法,也了如指掌。在他們看來,而今大明強盛,沒有外患。日子一日好過一日,最好這樣的日子,永遠過下去,周夢臣所做所為簡直是庸人自擾。
隻是周夢臣很明白,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大明第一次經濟危機,很有可能就要來了。
隻是這些人根本不理解經濟危機這個概念。
這幾年來,大明蒸汽機的普及,各種商品的生產數量節節攀升。最典型就是布匹了,而今從鬆江到蘇州吳淞江兩岸,幾乎全部是作坊。
無數布匹從這裏生產出來,一部分到了海外,一大部分在國內銷售。也是因為國內棉花不足,即便是江北開辟出來大片大片的棉田,依然不夠。天竺的棉花源源不斷的進入國內。
如此一來,周夢臣,不,或者大明很多人還沒有感覺,天竺棉紡業已經在摧毀的七七八八了。
也是這年頭海運是有瓶頸的,天竺才沒有出大亂子。同樣的原因,大明海外市場終究是有限的。所以承受商品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各種原因堆積之下,生產過剩的問題,很容易爆發出來了。
周夢臣的改革,一方麵為大明工業化掃清楚障礙,同樣也是減輕底層百姓的負擔。為這些作坊提供新的市場。
這些話,周夢臣其實已經有幾個大商賈,與周夢臣徒子徒孫們說過了。前文也說過,整個工業化過程之中,周夢臣並沒有為自己多撈錢。周家的產業,主要是在北-京收房租。而周夢臣的弟子們,卻在其中賺了不少,其中最多的就是殷家。
除卻殷家之外,還有很多人。
甚至在大明商業圈裏,也能稱上一派了。或許比不上晉商,徽商這些老牌商幫,但卻也有幾分底氣了。由他們出麵,周夢臣也團結了相當一大批商業資本。
這也是周夢臣敢公然做這些事情的原因。
隻是,這些事情不能在這個場合說。
周夢臣說道“鄒大人此言差矣。要與民休息,首先要的是讓百姓心安。有恒產則有恒心。而今天下是什麽樣子,鄒大人是真不知道嗎?”
“黃冊不堪為用,上麵的數字,還是永樂朝的。朝廷卻按照黃冊征收賦稅,每年都有數層賦稅是收不上來的。嘉靖四十二年到而今五年之間。平均每年不得不豁免的賦稅,已經有五六百萬石之多。十年之間,到達千萬石,不成問題,這還是在這個數字不大規模增長的情況下。”
“田賦乃是國家之根基,百姓乃是國家之赤子。天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讓百姓無力承擔賦稅,而且越來越大。是本朝的賦稅多嗎?”
“太祖定額,大明賦稅數百年來沒有太大的變動,何故洪武永樂朝,百姓積極完糧,而今卻屢征不出。乃至於自殺,逃亡者?”
“這是國本,不得不重。”
周夢臣目光掃過所有人,目光銳利之極,似乎看透了很多人的人心。
鄒應龍也有一些不自然。
他不知道這是什麽原因嗎?
讀書人一旦中舉,就以自己的免稅額度,不再交稅不說,還有無數百姓詭寄於名下。而大明田賦征收,並不是以人為單位的,而是裏甲為單位。
說起來也很正常。
大明如果要以一個人為征收單位,基層就需要多出很多工作量,一般來說,征收賦稅的時候,都是以各村子一並征稅的。讓裏長,甲長,村長等將各村的收上來。
總額是不變的。如果有些人免稅,就要有人增加賦稅。
也就是大明朝廷沒有增加賦稅,但是有這麽多人免稅的,那麽賦稅就增加在那些不能免稅的人頭上。
這還沒有富戶用各種手段買通衙門,種種免稅手段的。
如此一來,真正負擔賦稅的人來說,其實賦稅一直在緩慢增長的,再加上很多苛捐雜稅。百姓承受不起,也就很自然了。
而基層胥吏的手段,堪稱如狼似虎。凡是交不上來賦稅的人家,那都是真交不上來的,甚至有家破人亡的可能。
其實這種現象,很早就有發生了,在正統年間。就勾銷過數千萬糧稅。甚至過一段時間,將這些拖欠朝廷糧稅的數額都豁免了。
畢竟,朝廷真不能將人給逼死吧。
但是這就沒有問題了?
自然有問題了。
朝廷豁免拖欠的賦稅,很有可能讓當地勢力人家利用。沒有免到應該免的人,反而將他們家的賦稅給免了。就好像吃低保的人都是大有來頭是一樣的。
可以說,朝廷不對最基層進行一次整頓,不管怎麽做,都無法深入大明基層之中。任何手段都是沒有用的。
而大明最基礎的東西,是什麽?
是土地製度,是黃冊。
隻是誰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一些官員沉默片刻,就開始從各個方麵來反駁周夢臣了。畢竟,大明官俸才多少了,大明朝廷官員的用度,一方麵是朝廷上的灰色收入,另外一方麵就是依仗功名在家中兼並的土地。
如果一切都抖開了。
他們該怎麽辦?
一時間,在他們口中,周夢臣的政策是十惡不赦,是霍亂朝綱,更有人說周夢臣提出的等良賤,是混淆上下尊卑,未必了三綱五常,是不忠不孝之徒。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