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一錘定音
字數:2422 加入書籤
趁著彎彎被打壓的一橛不振之時,薑餘把大多數控股的電子和半導體公司遷到了大陸。
其他諸如永和豆漿和統一超市等服務公司或零售企業,都分配給了陳鬆,讓他去整合這些產業。
那些金融類公司或者銀行,則交給了太平洋銀行去整理。
這些企業的水分都很大,行政工作人員也是亂七八糟的……
像這種情況,一般就是快刀斬亂麻,速戰速決。
趁著彎彎應接不暇時,不給他們反應的時間,強勢拿下這些企業的最高決策權。
一錘定音!
薑餘等人由於事先都有了充分的準備,股權轉換後,就立刻更替那些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
並且拿出部分期權分紅或者現金籠絡人心,迅速穩定局麵。
三個月下來,陸陸續續有38家芯片類和it相關企業,通過東南亞迂回,又搬遷到了莞城和鵬城。
如台積電、南亞科技、微星科技、技嘉科技等企業。
還有40多家服務和經營類型的企業完成了整合。
剩下的部分是一些金融類和化工、電子代工類企業還留在彎島。
為了盡快穩定人心,薑餘還特意找到兩塊工業區打造成高新產業園,讓他們盡快入駐。
他還把p3,以及還未出世的p4、u盤等it技術拿出來快速恢複生產。
隻要有事做,大家的心就都容易安定下來。
彎彎在這一次金融危機中,也是元氣大傷,完整的產業結構也被破壞得支離破碎。
很多公司因為沒有上遊供貨商的支持,紛紛把目光轉向了大陸。
做生意嘛!
那麽去計較政治幹嘛呢,別一不小心就把自己也整沒了。
況且也是這幫孫子無理取鬧,大陸)老子教訓一下,無可厚非啦!
……
楊校長找了幾次薑餘,就是關於高考學生的錄取人數問題。
薑餘也隻好放下手頭的工作,看了一下考生們的數理化成績。
總共12萬多填報京都學院的考生中,除了五六千滿足往年正常填報誌願要求外,還有眾多的偏科生。
大概有8萬人數理化三科成績超過400分,其中非常拔尖的也有五六千人。
薑餘考慮了一下,決定把這8萬人全部收了。
京都理工本校至少要收1萬多人,應對接下來的航母研究和製造。
剩下的8萬人,挑出一部分放到豫省新建的大學城。
那裏有七所學校,也就俗稱“國防七子”的分校。
再剩下的一部分人,全部放在京都理工新建的“航空管理學院”。
以後機場的地勤人員和航空飛行員缺口巨大,需要這些新生的血液補充。
其他六所院校,也差不多如此的情況,他們總共加起來的優質生源甚至更多。
薑餘索性給每所院校都捐款10億人民幣,在豫省共同打造全國最大的理工類大學城。
反正就是不把那優質生源留給京大和華清。
讓這兩所學校都去多招些洋垃圾,成全他們的國際化大學夢……
薑餘之所以這麽豪氣,灣灣那邊送來了太多的福利,不拿些放出來也確實不好交代。
像這種事情,可以瞞過普通的民眾老百姓,最頂層的那些大佬肯定是瞞不過的。
這不,灣灣那邊的企業整合工作,還沒完成一半呢,唐振國就興衝衝的找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