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姚長生品三國之諸葛亮(二)

字數:4807   加入書籤

A+A-




                      諸葛亮的祖上諸葛豐曾經當過司隸校尉,所以他也算是個官二代。

    而將他撫養長大的叔叔諸葛玄,甚至還當過豫章太守。

    年輕時的他,本是布衣,躬耕在南陽。

    直到27歲那年。

    他遇到了劉備。

    劉備看重他的才華。

    而他,拿出了一張叫做隆中對的ppt,成功和劉老板達成了合作關係。

    這一合作,就是數十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那種。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這是他和劉備共同的理想。

    在很多年以後,他將這個理想傳給了薑維。

    “啊啊啊啊!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整個三國裏麵,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這段話了!”

    “劉皇叔和他的屬下們,都是一群理想主義者,為了他們的理想,可以付出一切!看起來真的是太純粹了!”

    “我們可以看到,漢這個字,在祁元的五千年裏意味著什麽?他給這片中原大地之上,生活了數千年的這個民族,取名為漢族。這是東西漢以來,這個民族最認同自己,認同到已經紮根到了自己的血脈之中的東西。”

    “要是季漢最後能夠成功該有多好啊!”

    諸葛亮和劉備規劃的宏圖霸業,不知道劉備覺得幾分真幾分假。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是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他給劉備的方向,是很正確的。

    不能和曹操打,要和孫權結盟。

    先占領荊州,然後入西川,拿下益州,如此天下三分,大業可成!

    祁元筆下的諸葛亮,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人物。

    27歲的年紀,竟然有如此見識。

    而且事實也證明了,很多年以後,當年他在隆中的這個規劃,居然真的變成了現實!

    “我說丞相就是神,有人反對嗎?”

    “神個屁啊!東吳魯肅不是也有類似的規劃嗎?而且比諸葛亮更早吧?老子就服你們這些蜀漢吹!能比得上我們曹老板一丁半點?”

    諸葛亮在加入劉備集團之後,基本上都是在主管政治。

    他的執政風格,是實事求是,嚴刑峻法。

    但是很厲害的事情出現了。

    政令寬鬆得到大家的支持這不奇怪吧?

    但是他嚴格執法還能得到百姓們的擁戴!

    毫無疑問,這就是因為他自己本身的德行高尚。

    曹丕孫權死後,魏吳都是動蕩不堪的。

    皇帝盡是被廢,被殺的。

    而我們看看蜀漢這邊,直到諸葛亮死後三十年,都沒有出現大的的政治危機。

    這就是諸葛亮的才能。

    赤壁之戰前夕,是諸葛亮出使東吳,促成了孫劉聯盟,擊退了曹操。

    我們在祁元的筆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劉備得到諸葛亮的前四十七年和後十四年的人生的鮮明對比。

    章武三年。

    劉備在白帝城托孤。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均可自取。”

    這句話,我看網上,有很多人在用來黑劉備,說是劉備在臨死之前還不忘記給諸葛亮挖一個坑。

    但是就我自己通讀了《三國》的感受來看。

    劉備這句話,絕對是認真的。

    劉備集團一直以來的理想就是“漢賊不兩立”,後來的諸葛亮也在這條路上不斷地前行,完成了五出祁山。

    而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給劉備的回答是什麽呢?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是諸葛亮!

    這就是諸葛亮!

    後來,他在出師表裏又說什麽?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是什麽樣的君臣信念?

    “沒錯!最近網上有很多因為《三國演義》這個同人,而開始黑丞相的人!我都看不下去了!”

    “丞相當年說過的話,不論是隆中對,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哪一個沒有完成?”

    “將無寸土之地的半老君主扶上天子之位。自己攝政,以文武之全才,以弱敵強,為漢續命三十年!還有誰!”

    “諸葛亮的開局難度之高,結局之盛,靠著堂堂正正,一步一步做成這樣,還有什麽不能吹的呢?”

    夷陵大敗之後。

    劉備亡,蜀漢名將喪盡。

    諸葛亮和東吳修複了聯盟,兩年後,上表請戰。

    他要北伐。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這是他的理想,他沒有忘記。

    但他還是命喪第五次北伐途中,北伐失敗。

    可悲,可歎也。

    “我為什麽不喜歡現在網上很火的《三國演義》,因為這本書把丞相寫的很蠢。這麽說吧,《三國演義》裏,諸葛亮的周圍不分敵我,全部都是蠢蛋,諸葛亮隨心所欲地毆打他們。而在祁元的《三國》裏麵呢?諸葛亮的敵人,一個比一個強大,是一群牛逼人物,而諸葛亮,在小心翼翼地毆打他們。”

    “確實,諸葛亮隻是個人。但是人比神偉大就偉大在,自知不能,而奮不顧身。”

    “北伐在戰術層麵上,其實一直都是成功的。但還是天時地利人和不夠,量的積累沒有引起質變吧,要是還能來第六次北伐,說不定就成功了??太可惜了!”

    “我不知道丞相在知道了劉禪投降的消息之後,會是什麽想法!”

    “可惜天不假年啊!我想,這就是我們喜歡祁元筆下《三國》的原因吧。當我看完了鍾會鄧艾那一章之後,我整個人都是懵的。我的三國,到這裏,就結束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未來,我還會被把《三國》,看上一遍,又一遍。”

    血脈噴張的亂世裏,有人建功立業,謀定四方。

    有人在史書裏留下自己的名字,供後人丈量。

    有人被自己的理想與誌向所吞噬。

    有人懷揣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初心,戰鬥到了最後一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