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不簡單的史密斯
字數:1965 加入書籤
原來在1943初為了更好對付日本支援華夏,美國總統決定成立美空軍十四航空隊,逐漸增加其空軍實力,使之達到500架飛機,在設備許可情況下中印空運數量每月應增至1萬噸。
飛虎隊解散後成立的駐華空軍特遣隊板凳還沒坐熱乎,就又被改編為14航空隊,陳納德為第一任少將司令,其中集合了中美兩國大批飛行員。
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保衛自身在駝峰的運輸線,搜集和破壞日軍飛機與部隊營地,轟炸日本在華軍事設施,轟炸中國海岸與島嶼附近的日本船運,在印支、緬泰及台灣破壞敵軍供應與軍事設施,鼓勵華夏的抗日並以一切可能方式支援地麵部隊。
盡管第十四航空隊得到羅撕服的支持,但這並不意味著從此陳納德就能順利實現自己的軍事計劃。
相反,由於當時滇緬公路仍未打通,十四航空隊的給養仍隻能依靠從印度飛越喜馬拉雅山到昆明的駝峰運輸線,美空軍運輸大隊雖盡了很大努力,運到昆明的物資仍有限。
加之第十四航空隊仍隸屬於史迪威之下,物資分配權也由史迪威掌握,因此陳納德仍無法獲得物資上的優先供應權。
史迪威認為在收複緬甸之前十四航空隊隻能獲取有限物資中的三分之一,其他物資必須留給駐印係統以維持對日態勢。
更不幸的是,駝峰運輸線在1943年4月又因雨季的提前到來而幾乎完全阻斷。在這年4月前十天,原定有245噸物資可送交十四航空隊,結果隻送到了45噸。
物資不到位使得原定的諸多作戰計劃得不到實施機會,也給了日本人可乘之機,就連許多支援華夏的裝備也沒有送到滇西部隊的手上,這也是為什麽在43年上半年美國駐華空軍一直被小日本壓著打的原因之一。
對於這樣的結果對於陳納德來說斷然不可能接受,於是他接連上訴好幾封密信,並親自麵見了羅斯福提交了自己的作戰計劃。
考慮到亞洲戰場日益嚴峻的形勢,尤其是第十四航空隊麵臨的處境,羅斯福決定立即采取行動以滿足華夏方麵與陳納德的要求。
5月在華盛頓召開的三叉戟會議上,羅斯福明確主張從每月越過駝峰的7,000噸物資中抽出4,700噸給予駐華美空軍,而對史迪威的反對意見不加理睬。
為提高駝峰運輸量,羅胖子還在會後另派一軍官去主持空運工作,全權負責調度與分配從印度運往華夏的各類物資,而這個人…正是史密斯。
所以在這也不難看出這老家夥權利有多大了吧,就連陳納德或者史迪威都可以不叼,因為人家直接對總統大人負責。
羅老大也是明確表示,權利是給你了,物資自己看著分配,但前提是你得在東南亞給我好好幹活,直到幫助滇西華夏軍隊打開局麵重新建立滇緬公裏運輸線。
要不是史密斯為了能提前“退休”回國養老,進而看中廖銘禹的潛力做出了一係列投資,不然哪能就這麽受後者的製約。
說來廖銘禹所提出的要求對他來講不算難事,隻是有些麻煩並且招人恨罷了,不過向來看中利益至上的史密斯倒無所謂什麽臉麵了,隻要這麽做是值得的。
“這件事情我會考慮的,不過我可不想再次投下籌碼換來的卻是失望啊…”
史密斯若有所指的提醒道,看得出來他現在對第三師的期望還是很高,歸根結底還是他們與滇西遠征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過話又說回來,遠征軍諸位將領也很無奈,他們同樣和日本人在血水中摔跤,敢打敢拚一樣不含糊,但人比人的死貨比貨的扔,第三師的戰績實在高光,不是兄弟不給力,奈何對方太優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