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軍校成立

字數:3276   加入書籤

A+A-


    與激戰正酣的馬來半島不同,現在的緬甸中南部倒是一片欣欣向榮。由遠征軍後勤建設兵團為主導,各地重要城鎮的民生建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此時的孟煩了已經正式脫離部隊進入後方政務處,實際上就是範紹增的副手。雖然現在緬甸還是處於軍管政府狀態,但行政管理部門的班子已經初具雛形。
    緬甸以前在英國人的殖民統治下實行的是複合邦聯製,每個邦之間獨立性很高,再加上民族恩怨問題,彼此之間是誰都不服誰,難以形成統一調令,更是經常爆發規模不一的武力衝突。
    英國佬也樂見如此,畢竟一個鬆散分裂的國家遠比一個緊密團結的國家更好掌控。更何況“高貴的昂撒老爺”們可不在乎這些東南亞的小瘦猴子的死活,隻要能滿足他們的利益,誰來當家,打生打死都無所謂。
    為了改善這些情況,廖銘禹與範紹增可謂是花了大心思,那些村落部族首領,或是遊弋在幾方之間的武裝勢力皆存有私心,民眾又極易受他人蠱惑,都不是省油的燈。
    暗處的外部勢力屢次介入扶持當地武裝,往往剛將此地叛軍湮滅,他處又冒出叛亂,民間百姓本就疾苦,再加上部分逃進山林裏的日本潰兵時常侵擾各地。不滿政府的聲音一直就未曾消散。
    可單純靠武力鎮壓並不能解決問題,廖銘禹早先也抽不開身去解決這些問題,即便多安排些守備部隊也是疲於奔命,效果卻不大,時間一長便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軍閥把持局麵,大大小小的武裝勢力像韭菜那般,割了一茬又一茬。
    治理地方本就該以民為本,廖銘禹的誌向本就不僅僅是當一地軍閥,自入緬以來,遠征軍就實行了的嚴格的八項注意、十六項指示的紀律管理,憲兵也對部隊的約束非常嚴厲,可以說不管是對華人還是當地土著,都做到了秋毫無犯,禮遇相待。
    光這樣還不夠,廖銘禹還大力發展民生工程,發行兌換券,分發土地,提供就業崗位,改善尋常百姓們的生活質量,各項利民措施在各地都推行得不錯,慢慢百姓們對遠征軍的軍管政府也沒了開始的害怕與抵觸,反倒成了軍民相安無事其樂融融的景象。
    要是有的選,誰踏馬願意去幹那刀口舔血的營生,隻要民眾能過好日子,哪怕僅僅隻是溫飽,也不會有人去動那反叛暴亂的心。
    更何況如今背靠基地工業加持,遠征軍的建設兵團在各地大型重鎮建造了許多醫院、學校、以及輕重工業廠,緬北與緬中曼德勒與撣邦黑河等地的百姓,基本都最低限度的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此外,為了解決各地匪患問題,範紹增還推行了民兵製,以村鎮為單位,在村子裏設立民兵排,鎮裏設立民兵連與聯絡部。
    民兵成員則從當地選拔,由遠征軍中的退伍老兵為軍事主官,每月組織兩到三次軍事訓練,平時則正常務農或幹工。
    武器用以往繳獲下來的日軍裝備即可,那些三八大蓋、大正十三式遠征軍的戰士們是看不上,但民兵用起來簡直不要太香。
    用某位先烈的一句話說:有了土地,有了糧食,咱們老百姓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日子一天天就會變好,可總有人不希望咱們好過,卻是想將這一切搶走,你們能答應嗎?
    都不用範紹增再派遣官員去闡述什麽大道理,不管是華人還是土著百姓,他們自然會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而拿起武器與這些敵人死磕到底。
    一旦發生軍閥勢力過來搶人搶糧,或者是土匪掠奪、鬼子潰兵襲擊村落之事,民兵們就能立即組織起來予以反擊。
    這樣既解決了守備部隊兵力不足,還解決了各地治安現狀的問題,又清了一波堆積如山的日式武器庫存,可謂是一舉多得。
    拿幾個月前期馬圭省阿蘭繆地區的一個小鎮為例,那裏有一支軍閥武裝想要到鎮上強征給養,順便抓些青壯年擴充部隊,結果剛到鎮子外圍就吃了一頓炮彈雨,隊伍瞬間死傷慘重。
    隨後鎮子裏湧現出許多穿著各異,卻裝備統一的家夥,居然對他們發起了主動進攻,交戰不到兩個小時,軍閥隊伍丟下百十來具屍體便頭也不回的逃了去。
    軍閥頭頭還以為是遇到了正規軍的提前埋伏,結果一番打聽才知道對方居然隻是民兵,瞬間讓他比吃了大便還難受。
    誰家好人給百十來人的民兵隊伍配九二步兵炮啊?那炮老子現在都沒見過實物,他他媽的一個鎮子居然給整了三門,還有輕重機槍像子彈不要錢似的使勁揍,你說這竟然不是遠征軍主力?
    此番情況在各地區接連上演,民兵隊伍的存在大大減輕了遠征軍對地方治安的壓力。而且他們並不是一味的被動防禦,有時也會配合著守備部隊主動出擊,將這些盤踞各地頑固惡瘤一一清除。
    ……
    時間來到8月6號,這天正是軍校建成開學的日子,作為遠征軍一、二號人物,廖銘禹與範紹增自然參加了這開學儀式。
    軍校坐落於東枝東北部地區,因為東枝這倆字聽著像日本名,經過商議廖銘禹沒有使用當地地名,而是決定以“華遠”二字作為軍校名稱,華夏與遠征軍合意,全名即:“華夏遠征軍軍官學校”。
    軍校大門的是用白色大理石建造,高約三米五,頂部設計沿用了中式古建築風。整體優雅且不失大氣,肅穆中透著莊嚴。
    大門兩側用行書刻著一副對聯:執幹戈以衛家國,鑄棟梁而興中華。橫批是:護我山河!
    字體剛勁有力,字意氣勢磅礴,每一個從此而過的軍人都像是能從中感受到那股保家衛國的決心。
    軍校內諸多建築還未曾完善,但教學樓、宿舍、食堂等基礎設施已然建好,如果算上訓練場地,華遠軍校占地足有三千多畝,而這個麵積還在擴建。
    而軍校校長自然非廖銘禹莫屬,範紹增則任副校長兼政務部主任,孟煩了、林譯、邢福全等人皆有掛職。
    一期學員共一千三百餘人,設立三個係,分別是:高級軍官指揮係、政治教育係和陸軍士官係。
    高級軍官指揮係是專門針對中高級軍官開設的進修班,學員均為各軍現役軍官,將對各級軍官深度培訓,對指揮能力係統化教學,以適應未來戰爭與部隊發展。
    其中陸軍士官係又細分為:步兵科、炮兵科、機械化運用科、輜重科、以及工兵科。主要針對才入伍的新兵和晉升基層軍官的士兵,培養專業軍事人才,為部隊儲備基層指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