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獅子大開口
字數:4504 加入書籤
南灣島和大石圃。
這裏距離江海市大江入海處三十公裏,由於沒有建設港口,周圍的交通不發達,這裏算是江海市的郊區。
在大石圃,是兩麵環山,兩麵靠海,而在距離大石圃三公裏遠處,是一個大概五百畝的島嶼。
周言義讓資源局的人找了兩天,才找到這個符合林寒要求的地方。
這裏在周言義的上一任時,就被列入開發區規劃的,但由於沒有投資進來,這裏距離市中心較遠,交通也不方便,所以開發區計劃一直進展緩慢。
周圍的地皮都空著,剛好適合林寒的要求。
“這一片都是開發區的,整個開發區超過八萬畝,但投資一直不大,所以這個開發區進度太慢,已開發的地方,都是在邊緣靠近市區那一帶的,這邊還沒怎麽動工。”
林寒和周言義身邊,一名開發區的主任給他們介紹眼前的場景。
一行人就在海堤上,在他們對麵是那個未開發的島嶼。
“這地方不錯。”林寒收起地圖,交給秦玲瓏“能規劃多少地皮給我?”
“這……你要多少?”周言義不好確定,要知道,一旦林寒的項目真的在這裏落戶,並成功開發他所說的技術,就意味著這開發區未來將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除了那個島嶼外,我還需要一萬兩千畝。”
這個數字一出,周言義眼皮直跳。
還真敢開口。
一萬兩千畝相當一千個足球場那麽大,整個開發區的七分之一。
不僅是周言義被驚到,連林寒身邊的秦玲瓏也被嚇了一跳。
要那麽大一整塊地皮,難以想象,僅僅是這塊地皮,如果被他們拿下,全國頭條的新聞,絕對少不了一條。
“周記,你也知道,我那兩種技術特別,這裏要建造兩個研究基地,占地自然也多。”林寒解釋道“我這個還是保守報的。”
“這確實太大了點。”周言義問道。
“未來三年,投資至少五千億,給我五年,我還你一個世界頂級高新技術創新城市和高新技術產業群中心城市。”
林寒拋出一個巨大的籌碼。
“如果還不行,恐怕我隻能將這兩個研究所,搬到其他城市了。”
“三年投資五千億?”
周言義這個投資額嚇到他。
這個投資太大,即便放到江南省,真有其事,上麵也會毫不猶豫答應他。給出的投資籌碼,大到他無法拒絕。
但若拒絕他,他將這兩個研究所搬到其他地方,真的有起色,對江海市絕對是巨大的損失。
“如果我投資失敗,地皮你們還能收回去,那麽一大筆投資下去,這個開發區即便不成,也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半死不活。
如果我投資成功,江海市將成為國內高尖技術創新模仿城市,全世界都要往這裏看。怎麽看,你們都不虧的,投資不用找你們銀行貸款,我用公司自營的利潤投資。”
“林總,這不是一句話的事吧?”
“對你確實不是一句話的事,但對我而言,就是一句話的事。”
周言義沉默許久。
“簽對賭協議?”
“可以!”
“這樣吧,我回去請示上級,也和其他夥計商量商量,這個決定涉及太大,上麵不批,我答應也沒用。”
決定這件事,需要很大的魄力。
而一旦決定,將可能影響到整個江海市的發展。
關鍵的決策,還在他上級那裏。
……
回到丹青公館,李青語正好在家,見林寒回來,就讓虎妞將準備好的飯菜都端上來。
“玲瓏說你準備拿一萬兩千畝地。”
“嗯。”
“有信心拿下?”
“這點土地,都是小場麵。”林寒接過李青語遞來的燙“我們的未來在星辰大海,現在隻是剛剛開始。”
“可是玲瓏說你準備對賭五千億的投資。加上我們之前和周記的對賭,六千億了,我們在三年內,哪來那麽多錢投資。”
“你別低估了我們公司的潛力。”林寒說道。
“我們公司有潛力,但很多技術暫時沒投放市場,變現速度有限。現在賺錢速度,已經讓很多人眼紅了。”李青語感歎道。
神兵公司現在每天的進賬很多,d打印機、電池材料、機器人這是主要的營收來源,但這些營收都有上限,公司的總部還在建設,源源不斷的錢還要投入研發人員中。
她深切體會到,帶著一個大公司的難度有多大。
若不是這段時間有林寒給她當後盾,還有薑風雲等人的協助,現在恐怕一團糟。
“一萬兩千畝,官方未必肯批準給我們,這塊地太大了。”
“他們會批準的,受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和航天技術許可都給我了,還有什麽不可能?”林寒說道“他們會賭一把,賭贏了,江海市騰飛,他們收獲巨大,賭輸了,他們沒有太大損失,地皮會被收回去,收益分明。
況且那塊地皮,如果不是巨額投資,本來開發性不大,最多是一個小島公園或者景區什麽的,我們投資進去,基礎設施要自己建配套。未來若失敗,地皮被收回,基礎設施還在,還是他們賺。從投資角度而言,他們穩賺不賠的,承擔風險的是我們。”
這個問題讓李青語一愣。
她才想起那兩份文件。
那幾乎是不可能拿到的文件,都被林寒拿到手,還有什麽不可能。
“現在公司每天營收,最高是五十億,按照現在的經營狀況,全年下來有近萬億,但公司的肆意擴張,設備維護,研發,收購、工資獎金,還有你海外投資的部分等,再加上總部建設,就我們今年,淨利潤還能有五百億,已經非常好。再來一個五千億的投資計劃,夠嗆。”
“那就變,窮則變,變則通。”
“怎麽變?新產品問世,可還需要一段時間。大規模賺錢的技術,現在要麽新科技賽道,要麽和其他公司搶肉吃。”
“我們有現成的市場,異結構石墨烯材料的產線都準備好了吧?”林寒問道。
“這個倒是準備了,我們在全國收購了十二家電池原料加工廠,共三十六條產線改造完畢,但暫時沒有那麽大的訂單,所以一直沒有全部點亮,隻點亮六條,還有三十條,正在慢慢擴產。”
李青語忽然眼神一亮。
“你是想從大規模出售這種材料?”
“這種材料,本來就是要普及的,不然收購那麽多工廠也沒用。你讓三十六條產線全部點亮生產,賣不出去的就囤積庫存,之後逐步降價,將這種材料普及到電動車和中低端消費電子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