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再戰邯鄲的開始!

字數:4799   加入書籤

A+A-


    趙國,邯鄲城,王宮之中。

    偌大的王宮大殿,此刻人影寥寥,空氣之中彌漫著一股焦躁而擔憂的氣氛。

    忽然,砰的一聲,竹簡碎裂一地。

    “函穀八萬援軍抵達汾城。”

    “秦軍五萬蜀兵又出斜穀!!”

    上首距坐的趙王丹滿麵憤怒的拍案而起,壓抑不住心中的憤怒,厲吼一聲“嬴稷安敢如此欺我趙國!!!”

    聲音震天大殿,昭示了心中無以複加的憤怒,但卻帶著絲絲悲憤和驚恐。

    說話間,趙王丹更是下意識的看向了大殿內的一名皓首老將,沉聲開口道“廉老將軍,如之奈何?”

    殿內眾人聞言,齊齊轉頭看向了殿內唯一安座的老將廉頗。

    雖然滿頭白發,此人身材依舊壯碩不下青年,麵上滿是風霜的溝壑卻是無言述說滄桑,宛如一頭雄獅。

    雖然遲暮,但卻氣勢猶存。

    廉頗麵色絲毫不變的說道“秦君嬴稷性格急躁近乎暴烈,以如今這局麵,若是他不增兵,老夫反而警惕。秦國增兵早就在老夫的預料之中,大王勿憂!”

    言罷,廉頗捋了捋自己的胡須,雙眼之中平靜如同湖泊。

    他的話語落下,大殿內的包括趙王丹在內的所有人都下意識的鬆了一口氣,似乎有廉頗這樣的話語就一定可以高枕無憂。

    廉頗從戎至今,征戰五十多載,除了楚國相隔太遠之外,曆戰秦、齊、魏、燕四國,均有斬獲,威名更是傳達諸侯。

    尤其是澠池之會,廉頗從容鎮定的大將風範,甚至震懾了當時的嬴稷,使得上一任趙王能夠平安回歸邯鄲。

    而長平之戰若非是趙王丹臨陣換將趙括,勝負難料。

    但所謂關心則亂。

    趙王丹旋即卻是攤開了手,麵色為難的說道“可是秦國增兵五萬,必定是要繼續進攻邯鄲,可我趙國已經無兵可增援,光靠城內的十萬兵馬,以及李牧手中的兩萬餘兵馬,能應付的了嗎?”

    其實,也不是真的就沒有兵馬。

    趙國至少還有十五萬的兵馬,但是這十五萬兵馬卻是要同時防備匈奴、燕國以及齊國,根本就不能動。

    一動,整個趙國就會四麵楚歌。

    這一點廉頗心中知之甚詳,依舊毫不在乎的說道“秦軍此次舉兵來援,定然是王齕大軍不願再戰,否則嬴稷何必加派兵馬。我料定進攻邯鄲之兵馬就隻有贏鈞所部八萬函穀軍,以及五萬蜀軍。”

    說到這裏,廉頗的身子緩緩的從距坐的軟塌上站起來,視野瞬間拔高,一股厚重如山的氣勢猛的從廉頗的身軀上散發而出。

    鐵血、沉穩。

    魁梧的身材宛如撐天巨柱,拔高了的音調的聲音轟然間響徹大殿,震的所有人耳朵嗡嗡作響。

    “縱然五萬蜀兵堅韌不拔,八萬函穀大軍求戰心切又如何?但想要憑借十三萬大軍攻破邯鄲,白日做夢!”

    “縱然贏鈞如同傳言中那般神勇絕倫,萬人難敵又如何?一將奮勇,三軍拚命又如何。我趙軍又何曾弱他秦軍分毫?秦人想要拚命,可我趙人更想血債血償!”

    “有我廉頗再此一日,秦軍休想登上邯鄲城頭!!”

    慷慨的話語宛如洪鍾大呂響徹在殿內君臣的心頭,所有的人都怔怔的望著廉頗,望著他說這話時臉上那平靜如海一樣的神情。

    霎時間,一顆心徹底的放歸了原位。

    上首的趙王丹更是徑直奔下了大殿,親自來到了廉頗麵前,朝著廉頗深深一拜,動容的說道“悔不當初聽老將軍之言,縱有千言萬語也難改曆史,但往日之錯,寡人今日絕不會在犯!邯鄲之戰至此,已絕不可輸,齊燕窺伺在側,輸則亡國!”

    說到最後,趙王丹更是雙眼通紅的從懷中取出了一塊虎符,看也不看,取也不取,就那樣完整的攤在雙手中,旋即呈遞到了廉頗的麵前,語氣堅定的說道

    “今日吾便將邯鄲托付給老將軍,城內包括吾在內,所有人等,皆聽老將軍號令,但有不從者,老將軍自可一言殺之!”

    嘶!

    嘶!

    聽到這話,整座大殿內的人上至平原君趙勝,下到周圍的婢女,全都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不光是將邯鄲交給了廉頗,更是將整個趙國交給了廉頗。

    這一刻,所有的人望著大殿中間,咚的一聲跪倒在了地上,趙勝更是雙眼含淚的說道“大王……”

    “不必再勸!寡人心意已決。”趙王丹頭也不回的說道,雙眼直直的注視著麵前的廉頗,拿著虎符的雙手絲毫沒有搖晃,語氣堅定的重複了一聲“請老將軍,收下虎符,保趙國完全!”

    廉頗見此一幕,閉了閉眼睛,深吸了一口氣,旋即拿起麵前的虎符,徑直拜下,鏗鏘如獅虎的聲音響起

    “大秦想要滅了我趙國,我廉頗!不答應。”

    ……

    與此同時。

    秦國都城鹹陽城南,渭水河灘。

    槍戟如林,五萬秦軍銳士靜默地立在晨風中,他們身邊馱馬拉扯的車架上,成捆的箭矢和刀劍堆積成小山一樣。

    旗幟獵獵,肅殺衝天。

    一麵黑色玄鳥旗幟下,秦國大將張唐立馬於旗下,黑色的披風住曳風飛揚。

    他的對麵是一座臨時搭建的三米高台,嬴稷一身玄色王袍,按劍而立在上麵,洪亮而慷慨的聲音響徹

    “將軍戰無不克,平安歸來。”

    張唐麵容堅毅的抱拳不答,就在馬上躬身長拜。

    嬴稷伸手“取鼓槌來!”

    守候在高台的鐵鷹銳士前進幾步,奉上鼓槌,高台最顯眼處,一麵兩人和抱的牛皮戰鼓已經固定。

    嬴稷手中提了提,旋即快步走到高台上的戰鼓前,嘿的一聲吐氣,雙臂掄起鼓槌敲動了起來。

    咚!咚!咚!

    嬴稷擂鼓如雷,口中鏗鏘而歌,聲音洪亮高亢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一首無衣從嬴稷的口中高亢而吼出,即便是聲嘶力竭,依舊沒有停下。

    歌聲止住。

    嬴稷丟掉手中的鼓槌,望著麵前黑壓壓的五萬將士,嘶吼道

    “諸位將士都是為父老妻兒,都是為了自己和家人征戰,還有人在故鄉等待,寡人望諸位報效大秦,凱旋而歸。”

    邊上,立刻有鐵鷹銳士放聲高呼“大王祈願,諸位將士報效大秦,凱旋而歸!”

    五萬大軍放聲齊呼。

    聲震數十裏。

    “代三軍謝大王。”張唐在馬背上躬身行禮“請期待眾將士凱旋歸來!”

    言罷。

    張唐帶馬奔馳了起來,拔出劍指向前方,三軍跟隨他大聲呼吼,皮鞭聲和牛馬吼聲裏,一輛又一輛的大車緩緩開拔。

    秦王嬴稷五十九年一月初四,對峙中的秦趙終於再次變成了決戰。

    秦王嬴稷譴秦國大將張唐大軍出征,親自相送五十裏,至渭水辭別,為之擂鼓而歌《無衣》。

    張唐所部五萬蜀郡銳士,攜帶馱馬六萬匹,順渭水而下,直指河東之地。

    山東六國或是觀望、或是準備合縱戰秦國時,大秦再戰邯鄲的戰役卻是比任何人想的來的更快、更猛烈!

    ();